日本對我國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從1937年到1945年,這14年期間,日本在我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我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光是可統計的死亡軍民就高達5000多萬,經濟損失更是不計其數,然而我國在戰后卻放棄了日本對我國的賠償。
戰后日本并沒有立即對我國進行賠償,而且這件事也一直被擱置,直到1972年日本希望同我國建交時,才再度被提起。日本表示要對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道歉,我國當時其實已經有了放棄賠償的想法,前提就是日本的態度誠懇。
我國放棄賠款的原因其實有很多,首先就是當時美國的咄咄逼人。二戰后美國政府脅迫國民黨放棄要求日本的經濟賠償,國民黨也照做了。當然作為新中國,我們有權不承認國民黨所接受的不公待遇。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我國希望中日之間的關系能夠得到緩和,美國已經與我們建交,我們通過放棄賠償可以緩和中日關系,推動中日美三國關系向好發展。這對于我國的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三國關系鬧僵了,對于我國的發展是一種打擊。
光是以上原因,我國也不會心甘情愿放棄高達1200億的賠償款,第三個原因還是與美國有關。二戰后,日本成為了美國的小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棋子,他不希望看到日本因為賠償而被大大削弱,他還指望著通過日本來牽制蘇聯與可能崛起的中國。
于是美國在對日經濟扶持的同時,還介入了戰爭賠償一事中。美國主動拉攏一些國家,讓他們放棄賠款,如果不肯放棄他也為日本爭取到時間寬限與賠償范圍。最終這些國家雖然沒有放棄賠款,但得到的都是一些不值錢的物品和低端技術。日本人則坐地起價,以極小的代價付清了高額的賠款。
由于我國原本就有放棄賠款的想法,而且更加清楚美日之間勾結,我們肯定無法得到與之價值相匹配的賠償。與其不肯讓步得不償失,還不如成人之美,取得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東西。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日本對此卻無比后悔。
在我國放棄賠款后,三國之間的關系開始改善,特別是在當時我國與蘇聯關系惡化的背景下,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尤為重要。我國放棄賠償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日本必須以最低的利息向我國發放貸款。日本聽了這一條件后非常高興,不僅不用賠付大量資金,還可以貸款獲得少量的利息,這不是妥妥賺到了嗎。
這筆錢對于我國來說非常重要,當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特殊階段,需要高速追趕世界平均水平。有了這一筆貸款,我國就有足夠的資金運轉起來,讓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局面發生了根本的改變,我國開始走上一條高速發展的道路。
當然,我國只是在國家層面放棄了賠償,民間的賠償還是要悉數收回的。有了日本的這一筆貸款,我國成功度過了發展的困難時期,新中國很快就憑借著這些錢與自己的能力獲得了顯著的進步。日本看到我國的發展后,也是后悔不已,原以為賺到了錢沒想到讓中國迅速崛起,自己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感。
當然我國并不是什麼賠償都沒有得到,戰爭結束后國民政府就已經從日本手中催到了一部分的戰爭賠款。蔣介石也派人同其他戰勝國一起,前往日本本土搜刮有價值的東西,據統計蔣介石先后從日本拉回來三批物資作為賠償。除此之外,我國還從日本手中得到了近2200萬美元的賠償款。
當然這些賠償比起我國如今的發展來說不值一提,比起曾經日本在我國犯下的滔天罪行,造成的損失更是微乎其微。我相信,無論換做是誰都不愿意放棄這天價的賠款,更放不下國恨家仇。我們雖然放棄了賠償,但我們從未忘記歷史,放棄賠償是為了更好的發展,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令人驚嘆。
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那一段屈辱,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無數先輩拋頭顱灑熱血,救中華民族于危難之中。如今的我們,更要繼承他們的衣缽,在往后的路上勇往直前,不再讓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