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未言舐唇勢必妖,面目雌雄不可交,是何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國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三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長大是什麼樣子,從七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一生是什麼樣子。

很多人認為這樣一句話是封建時期的迷信思想,并不具備一定的科學道理,其實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可以發現它存在的道理和價值,這句話本是出自佛教經典,以「前世因」與「后世果」的理論體現。


三歲看長,七歲看老

一個人三歲的時候雖然還沒有行為能力,但是它在思想方面已經有了屬于自己微弱的方向,這個時候性格就可以看出端倪,也就是說從小孩子的性格可以窺探他未來的人生如何。

與與此同理,小孩子從七歲之時慢慢脫離家長的掌控,在性格上的霸道、謙遜和暴虐、溫和等慢慢也會顯露出來,通過這些行為也可以看出未來孩子的人生是怎樣的一種。

其實這句話還有后半句,那就是「四十歲現世報」,四十歲之前種下的因在此后都會一一體現出來。



比如四十歲之前你一會走努力工作沒有放棄,這些努力的成果會在四十歲之后一一體現出來,這便是先苦后甜的道理。

可若是你在四十歲之前好逸惡勞、沉迷享受,那麼四十歲之后便是苦難的開始,而四十歲基本都已經是古代人的晚期了,所以在這之后會苦上加苦,這便是有因必有果的道理。

其實像這樣的俗語在我國有很多,比如民間就曾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未言舐唇勢必妖,面目雌雄不可交」。

乍一看這與面相扯到了一起、玄之又玄,其實若仔細分析一下依然還是有其道理的。



何為「未言舐唇勢必妖」

這兩句諺語可以視為兩類人,前者可以理解為對女子的評價,后者可以理解為對男子的評價,那麼「未言舐唇勢必妖」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呢?

這句話就是說女子在與人談話的時候經常舔舐嘴唇,我們都知道古代封建教育對女子的要求比較苛刻。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才是大家閨秀,所以「舔舐嘴唇」這個動作會被認為該女子比較輕浮。

換而言之,「未言舐唇勢必妖」這句話并不是通過行為來判定一個人,而是指行為輕浮的女子定然不是一個好的擇偶對象、賢妻良母等等。



說到這里可能就有很多人理解了,女子舉止輕浮對于夫妻關系、家庭和睦非常不利,而我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講究夫婦順、家事和,兩者之間彼此矛盾。

《水滸傳》中就記載著兩個舉止輕浮的女子,一個就是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還有一個就是梁山好漢的妻子潘巧云,前者與西門慶一起坑害了武大郎,后者差點逼死了自己的丈夫。

由此觀之,舉止輕浮的女人不僅有害于家和萬事興,有時候為了自己的目的甚至會坑害丈夫。

這樣的婚姻很顯然不能要,這樣的女子也盡早遠離,「娶妻娶賢不娶色」說的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何為「面目雌雄不可交」

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唯有男子才會經常在外邊拋頭露面養家糊口,所以上面一句話是針對女子來說的,那麼下面這句話便是針對男子來說的。

「面目雌雄」的意思就是指一個人長著大小眼,這樣的人看上去非常陰險狡詐,不過這里的「面目雌雄」并不是指一個人的面相,而是指陰險狡詐、損人利己的人。

古人云「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男人在外邊想要闖蕩出一番事業光靠自己是不行的,需要尋找許多同行業的朋友,只有這樣事業才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強。

然而,若是在朋友之中有那麼一兩個小人,表面看上去很謙遜內心卻十分的自私,那麼你的事業遲早會被他們所坑害,這樣的事情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歷史上曹操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呂伯奢為了救他、款待他殺豬宰羊,可是曹操因為自己內心邪惡也把別人想的很邪惡,以至于誤殺了呂伯奢一族人。

當發現犯了錯誤之后,不僅沒有悔改之心,反而還對賣肉回來的呂伯奢痛下殺手,說出了那句曠世名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這樣的人是非常自私的。

對于任何一個人而言,婚姻和事業都是一生中的兩件大事缺一不可,無論男女都要找到符合自己的那一般且心地善良,否則不僅是害了自己還是害了一家人。



現如今男子、女子也可以擁有自己的事業,但是在交友的時候一定要交那種知心正直的朋友。

這樣對你、對他都有好處,管仲就是因為有了鮑叔牙這一位好友,最終才成為齊國宰相、流傳千古。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