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明星
历史故事
奇聞趣事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為什麼孟子說春秋無義戰?春秋時期的戰爭,到底是為了什麼?
2023/02/04

春秋時代的戰爭,本質上其實只有一種,那就是諸侯國擴張。

或許,這些戰爭當中,有的戰爭稍顯文明。打贏之后,既不圖地盤,也不拿財寶,只是為了所謂的‘匡扶正義’,但實際上,戰爭的真實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擴張。只不過相較于地盤或者財寶,當時大國看重的東西,可能是其他方面而已。

但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的戰爭,其根本目的,都是某個國家為了自己強大起來,想要兼并其他國家。至于說所謂的匡扶正義,扶持周王室,這些都只能說是旗號。打出這些旗號的目的,還是為了讓自己擴張。

想要更好的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春秋時期比較著名的幾場戰爭,都單拎出來,看看這幾場戰爭到底都是怎麼打的。

第一場戰爭,就是周王室和鄭國打得那場繻葛之戰。

在春秋初期,周王室急速衰落,但是這個時候的周王室,不管是軍事力量還是國土面積,亦或者是綜合國力,依然還算是一個大國。

所以,當東周第一位天子周平王去世之后,周王室換上了一位年輕氣盛的周桓王。而周桓王登基之后,就想通過戰爭手段,直接進攻其他諸侯國,重新恢復周王室的榮耀。

而當時周桓王選中的第一個敵人,就是身邊的鄭國。

鄭國和周王室的關系,其實非常特殊。鄭國的初代國君,是周桓王爺爺的爺爺的弟弟。所以到了周桓王這一代,周天子和鄭國國君,其實是還沒出五服的自家人。之前的歷史上,周王室也是嚴重依賴鄭國的支持,甚至還讓鄭國的國君,在周王室內部擔任宰相之類的職位。

當時周王室這樣做,主要是希望通過鄭國的支持,讓周王室再次強大起來。但是最近這些年以來,鄭國這邊卻開始出工不出力,甚至反倒是挖周王室的墻角。所以,周桓王才打算把鄭國當做第一個打擊對象。

但是接下來,當雙方真正拉開架勢之后,周桓王才發現,原來此時的鄭國,已經非常強大。鄭國那邊的小弟,甚至比周王室這邊還多。

所以,一場大戰之后,周王室慘敗而回。就連周桓王本人,都在戰爭當中被射中了肩膀。

當然,從始至終,這場戰爭打得極其文明。開戰之前,雙方要先約好時間地點,先說清楚自己打算派多少人,怎麼打。而且開戰之后,也必須按照之前說的流程來。周王室戰敗之后,鄭國這邊也不能乘勝追擊,必須馬上停戰。而且當晚,作為勝利的一方,鄭國還得派人去探望周王室那邊,對戰敗的周桓王表示慰問。

所有的這一切,看起來都是極度文明,甚至有點像過家家的意思。

但不管這場仗打得再怎麼文明,都始終無法掩蓋戰爭的真正目的!雙方當時打仗的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周王室想要壓服鄭國,重新控制鄭國,而鄭國則是需要借此擺脫周王室的控制,徹底獨立,然后才能對外擴張。

雖然雙方都不是為了直接攻占對方的領土,但各自意圖的根本,還是為了各自勢力的擴張。

第二場有意思的戰爭,就是齊桓公救燕之戰。

自從當年周王室戰敗之后,大家對于周王室更加輕視。幾個大型諸侯國的擴張腳步,也越來越快。但是到了齊桓公在世的時候,齊桓公卻打了一場很另類的戰爭。

當時齊國作為中原地區的頭號大國,收到了北方燕國的求救信。大致就是說,燕國正在被北方的山戎侵略,已經快要抵擋不住了,請求齊桓公出兵幫忙。而接下來,齊桓公也確實帶著幾個中原諸侯國,一起組成了聯軍,前去援救燕國,擊退山戎。

但有意思的是,山戎被擊退之后,齊桓公卻并沒有趁機對燕國獅子大開口。如果從現代的角度來說,既然齊國當時幫燕國打贏了戰爭,是不是接下來就應該狠狠敲詐一筆,把燕國徹底榨干?最好的結果,就是把整個燕國徹底吞并,這樣才對齊國最有利?

但是當時的齊桓公,卻并沒有這麼做。所有從山戎那邊奪回來的土地,齊桓公一塊都沒要,全都給了燕國。也正是因為齊桓公的這次大方,倒是燕國地盤迅速變大,所以後來才有資格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甚至于在返回的路上,因為燕國送行的時候,進入到了齊國境內。齊桓公大手一揮,干脆直接把原本屬于齊國的五十里土地,也都給了燕國。

齊桓公的這種行為,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反常?是不是不太合理?這種做法,不管怎麼看,似乎都和爭霸擴張,扯不上關系啊?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仔細研究過這段歷史,我們就會發現:這其實還真不是齊桓公單純好心,他真的是別有目的。

首先,把土地都給燕國,這件事看上去似乎不太明智。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這其實對齊國大有好處。因為當時的北方,山戎非常強大。如果齊國拿了這塊地盤,就必須要分出更多的精力,抵御山戎,這會嚴重拖慢齊國在其他方向的擴張腳步。

其次,在春秋時期,燕國所在的北方,一直被認定為是苦寒之地,價值有限。對于齊國的誘惑,遠不如中原那邊的誘惑大。所以,與其讓齊國分出更多的力量,去控制這樣一塊雞肋的土地。還不如送一個人情,把土地都送給燕國。

而且這樣一來,以后北方有燕國在,齊國也不必再擔心山戎的入侵,以后就可以更好的應對中原爭霸了。同時,就算當時齊桓公拿下了這塊地盤,以當時的生產力和交通速度來說,齊國真未必能控制這麼大地盤。最后說不定還會被山戎奪回去,齊國反倒是損失慘重。

至于齊國送出去的那五十里地,如果我們放到地圖上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這其實是更精妙的一招。因為這五十里土地送出去之后,以后齊國就再也不用擔心和山戎作戰的問題了。以后山戎再入侵,全都得由燕國抵擋。

這就是齊桓公真正的高明之處。

所謂的大度,所謂的不取一毫,其實都是為了在其他方向,更好的爭霸擴張。

第三場戰爭,就是春秋中期,晉楚兩國的城濮之戰。

在那一戰當中,晉國和楚國決戰,但是雙方卻表現的極其文明。晉國的國君晉文公,主動提出,因為當年楚國的國王對他有恩,所以兩國開戰之后,晉國軍隊主動撤退九十里。

因為一個承諾,晉文公在兩國決戰的時候,依然堅守自己的諾言,這是不是看上去很文明?

但實際上,當時晉文公選擇撤退九十里,當年的承諾,其實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當時楚國軍隊士氣正盛。晉文公需要用這九十里的距離,讓楚國軍隊士氣降低,同時需要堵住其他諸侯國的嘴,讓己方可以得到更多諸侯國的支持。

而且,在晉文公撤退九十里之前,楚國那邊,楚國國王見到情況不對,已經先帶著一部分主力撤回去了。只有楚國的大將,單獨帶著一部分精銳留下來戰斗。這也是晉文公敢撤退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楚國所有主力都在,晉文公反倒未必敢撤退了。因為只要他一撤,楚國趁機進攻,晉國必敗無疑。而如今只有一部分楚國軍隊,晉文公還真不怕,說不定還在楚國的必經之路上,布置了很多埋伏。

除了這三場著名的戰爭之外,春秋時期還有很多其他有意思的戰爭。比如說宋國和楚國的城濮之戰,宋國竟然讓楚國先平安過河,并且完成結陣之后再打。再比如說,秦國去打鄭國,結果鄭國的一個牛販子出來,說了兩句話,秦國就撤退了。

這些事情,如果從后世的角度來看,往往都會覺得很荒誕。但是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確實是發生了。

這主要是因為,春秋時期的規則,和我們后世熟悉的戰爭規則,不太一樣。

春秋時代,最開始的時候,隨著周王室的的衰落,幾個大國開始無序擴張,長達幾十年的時間。但是後來,隨著這些大國崛起,其他中小諸侯國也找到了生存之道,那就是聯合起來,抵抗大國的進攻。

就比如說齊桓公登基之初,其實也不是沒想過單憑國力,暴力擴張。但結果,齊國去打宋國,宋國國力遠不如齊國,但是齊國出兵之后,其他國家卻很快增援宋國,最后大敗齊國。

所以後來,齊桓公才不得不采用管仲的思路,扛起了尊王攘夷的大旗。簡單來說,當時齊國的策略,就是團結更多的諸侯國,組成一個利益聯盟,去對付那些不聽話的小國。滅了小國之后,大家一起分贓。只不過,齊國吃肉,其他國家喝湯而已。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在春秋中后期,幾大強國開始瘋狂爭霸。因為只要成為霸主,就有資格帶著其他國家去成為多數派,然后繼續擴張,也不用擔心被其他國家針對。但是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晉楚兩國都學會了這套玩法。

所以,在整個春秋中期,晉國和楚國,各自都擁有一群小弟。在這個時期,雙方就開始扶持代理人進行戰爭,或者打對方的小弟。如非必要,大國之間其實反倒是一直在避免直接決戰。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上百個中小國家,其實都被逐漸吞并了。

不管戰爭的形式到底是怎樣的,大家打仗的真實原因,始終還是為了擴張。所以,盡管春秋時代的戰爭,有些國家打贏了之后,既不要土地也不要財寶,打贏了就撤。但實際上,這種撤退,其實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擴張。

這大概就是孔子說‘春秋無義戰’的原因了。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下周開始四大生肖八方貴人相助,暴富不是不可能!
2023/03/28
他妻子和母親照顧一起3胞胎,妻子卻經常抱怨累,出差提前回家的丈夫當場淚目:對不起老婆!
2023/03/28
5大生肖,近期迎來大福報,偏財運好的不得了!
2023/03/28
不要不相信,5天內有一筆橫財要發的生肖!
2023/03/28
TOP5生肖錢財福氣滿滿,榜上有名接走,錢財滾滾來
2023/03/28
林青霞「女兒」長大了?眉宇間的英氣笑容,像極了年輕時的林青霞,網友:相似度90%
2023/03/28
人面獸心!王彩樺鬆口「被前輩闖進房門」直接撲過來 她掙紮落淚「為什麼是我被欺負」曝對方下場
2023/03/28
上帝吻過的臉,英國有赫本,日本有石原里美,看到中國的她都輸了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