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很多英雄好漢或者是來來往往的達官顯貴會去客棧吃飯,一進門就會叫小二,隨即就喊到:「小二,切二斤肉來,再燙一壺好酒」,這樣的場景尤其是是在宋朝時期最為常見,最典型的就是《水滸傳》這部劇,基本上都是這樣的說辭。
不難看出宋朝時期乃至後來朝代的人們普遍喜歡去客棧吃肉,這已經成為了他們去客棧吃飯的標配飯菜,就像我們現在去飯店也經常會點一些特色的大魚大肉一樣,不過我們現在的吃的山珍海味可是種類繁多,所吃的肉的種類也各有不同,那宋朝時期人們口中所說的二兩肉是什麼肉呢?也和我們今天吃的是一樣的嗎?
經濟繁榮,人們生活水平提高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像「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以及「康乾盛世」等繁榮富強的時期外,還有其他的朝代也有不遜色于這般的繁榮,就比如宋朝時期,宋朝的經濟發展可謂是有著前所未有的突破,不僅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工商業超前的發展,就連海外貿易以及科技等等都有巨大的進步,毫不夸張的說,宋朝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富強時代。
只不過因為宋朝僅僅是經濟的繁榮,沒有將經濟成果轉化為軍事實力,所以在後來宋朝是綜合國力并沒有那麼強,被金國和遼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這段屈辱的歷史才讓人覺得宋朝的發展并不好,實際上確實被掩蓋了事實,而這樣繁榮的經濟沒能充分轉化為國力,但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宋朝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
就比如南北互通,南北方的人們可以吃到不同地域的特色飲食,水果或是肉類蔬菜等等,而且內陸的人們也可以吃到新鮮的蔬菜和魚肉,可能在現在看來這都是我們生活之中常見的,沒有什麼奇特的,但是要知道在古代像魚肉什麼的那可都是奢侈品食物,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吃不起,一來是經濟不景氣,沒有那麼多人飼養,數量少價格自然高,二來就是技術不成熟,想要捕魚或是將新鮮的肉類進行保存和運輸絕對是很難的事情。
這也就導致老百姓吃不起這山珍海味,除非是過年或者是重大的節日習俗才會吃魚吃肉,不過在宋朝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改善,畜牧業和養殖業等產業有著很大的規模擴展,那各種肉類的產量自然也就上來了,有些閑錢的也能去客棧吃點好的,點盤肉吃。
客棧的二斤肉是什麼肉呢?
那話說回來,古代客棧賣給客人的肉都是什麼肉呢?可能的很多人認為是牛肉,畢竟影視劇中的人們都是那麼喊的,大多數都會和小二講「切二斤上好的醬牛肉來」,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牛肉雖好,營養價值也高,但是古代可是禁止吃牛肉的,而且這還是嚴重的犯罪行為,不僅會被處罰,甚至還面臨牢獄之災。
那個既然不是牛肉那會是什麼呢?是不是豬肉呢?這個確實是有的,哪怕是現在豬肉也都是人們比較青睞的一種肉類,不僅肉質好、口感好,而且也很好的飼養,產量也很高,但是這種肉類更多的是偏向于尋常老百姓,說白了就是豬肉便宜,更迎合大眾的需要,往往用于很多菜系之中,并不是什麼稀奇的肉類,古人既然去客棧吃一回肉,肯定不能只點豬肉,換做是我們還得經常換換口味呢。
那除了豬肉相對來說普遍的便是羊肉了,羊肉雖然并不是珍貴的肉類,但是肉質以及口感卻是牛肉很好的替代品,同時羊肉的脂肪含量沒有那麼多,吃起來不會太油膩,從另一方面看,羊肉的價格也偏高,很受達官顯貴的青睞,這也被他們視為自己和貧民劃分的一道界限,所以說宋朝人口中常說的「二斤肉」實則是羊肉。
牛肉為什麼不被允許食用?
話說牛肉在如今可是大眾很喜歡的肉類,富含各種營養物質,但是在古代為什麼是被禁食的呢?這還要從古代的傳統經濟制度說起,古代的經濟模式都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也就是以農業發展為核心的體系,在這種模式下統治者肯定會大力發展農業,而要想提高生產力,輔助耕種的牛則就成了「寶貝」,畢竟這種動物壽命長,性格溫順老實,自此鐵犁牛耕發明以來,牛就成為了耕種的主力。
正因如此,為了避免生產力的縮減,統治者就開始對牛這種動物進行保護,不允許老百姓隨意殺牛,更不能吃牛肉,哪怕是牛因特殊原因死掉也要上報地方官府備案,就連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還審問過類似的案件,據說有一平民的牛被殺了,背后的黑手是他的仇家,就是想以這種方式嫁禍與他,置他于死地,後來被包拯破案,將真正的兇手緝拿歸案,可見在宋朝時期吃牛肉確實是很嚴重的罪過。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盡管統治者大力打擊殺牛和吃牛肉的現象,可還是無法徹底抑制住,總會有一些貴族或是亡命之徒敢于違背朝廷的命令,總不能因為吃個牛肉就把這些人都殺了吧!那樣實在是太過嚴苛,到後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可在明面上客棧還是不敢賣,只會拿羊肉來代替。
結語
不得不說古人的生活水平和現在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可不像我們想吃什麼去超市或是商場買就行,能吃到應季的蔬菜水果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更別提肉類,要知道在清朝末年多少平民百姓流離失所,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能填飽肚子都是萬幸,還想吃肉,簡直是癡心妄想。
這也讓我們不禁感嘆,自己所處時代的美好,我們平淡的日常生活可是古人做夢都想象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