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阿娜伊斯.寧:同時嫁兩夫,一個帥氣一個多金,至死沒被發現

只愛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是一種束縛。一直以來,我害怕成為只被一個男人統治的女人。——阿娜伊斯·寧

婚姻是什麼?在普通人的觀念里肯定少不了「忠誠」二字,從一而終是婚姻穩定的基石。即使是在思想更為開放的美國,也難以接受一個人同時擁有兩段婚姻,不過從一而終卻有很多人難以做到。


1977年《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同時刊登了兩篇訃告,以紀念著名日記小說家阿娜伊斯·寧離世的消息,有趣的是這兩篇訃文所提到的阿娜伊斯·寧的丈夫卻不是同一人。

《紐約時報》中阿娜伊斯·寧的丈夫的名字是雨果·吉勒,《洛杉磯時報》中刊登的丈夫名字則是魯伯特。

此事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一片嘩然,難道是報社審查不嚴格、出現了錯誤了?

經核實這兩位丈夫都是真實存在的,原來是阿娜伊斯·寧同時嫁給了兩人,一個帥氣英俊一個有權多金,直到她死后這兩位丈夫才知道了彼此的存在。



阿娜伊斯·寧到底用了什麼方法隱瞞的如此天衣無縫?她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阿娜伊斯·寧是何許人也

1903年2月21日法國巴黎的音樂世家誕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嬰,父母為她取名為阿娜伊斯·寧。

阿娜伊斯的母親是一位出色的歌手,父親喬琴·寧則是一位鋼琴作曲家,兩人時常在家中舉辦舞會唱歌跳舞,可以說家庭藝術氣息濃厚。

阿娜伊斯和兩位兄弟在藝術氣息濃重的環境中熏陶長大,阿娜伊斯的父親作為作曲家很喜歡閱讀尋找靈感,她們家的書房里也有很多藏書。



小時候阿娜伊斯常常跑到書房里,在書海里暢游獲取知識,喬琴·寧也會分享關于這些書的心得,這一切的一切都為阿娜伊斯奠定了文學素養。

不過,這樣美好的日子很快結束,身為音樂家的喬琴·寧總是向往自由、竭力于四處尋找靈感,後來他便只身離開巴黎前往歐洲各地采風旅行。

久而久之,家庭的重擔都落到了阿娜伊斯的母親身上。聚少離多的夫妻矛盾重重,最終阿娜伊斯的父親厭倦了家庭,沒留下任何只言片語就徹底消失,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彼時的阿娜伊斯只有十一歲,父親的不辭而別讓這個原本其樂融融的家庭徹底坍塌,也對阿娜伊斯的內心造成了極大地傷害,甚至于影響了她的感情觀。

傷心之下的阿娜伊斯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搬到了美國居住,孤獨的阿娜伊斯開始寫日記,這一篇篇日記代表了她對父親的思念之情,也成為阿娜伊斯最早的日記作品——《小鳥》。

雖然母親給予了阿娜伊斯母愛,但這卻不能彌補父愛的缺失,一直渴望得到父愛的阿娜伊斯變得沒有安全感,她渴望得到一份愛情,想要以此來彌補心靈的孤獨。

同時擁有兩段婚姻

1923年,阿娜伊斯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少女,一個名叫雨果·吉勒的男子出現在她的生活中。雨果比年僅二十歲的阿娜伊斯年長很多,風趣幽默成熟穩重,對年輕貌美的阿娜伊斯一見鐘情。

雨果既是有名的銀行家又是電影制片人,擁有一定的財力和社會地位,這樣條件的那人對于阿娜伊斯來說無疑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因此,在雨果的追求下,不諳世事的阿娜伊斯很快淪陷,在母親的祝福下與之成婚。

結婚以后,阿娜伊斯跟隨雨果搬回了兒時的故鄉法國巴黎,往事的回憶讓阿娜伊斯想起了兒時的文學夢想,她再次拿起紙筆開始寫作,自此正式開啟了文學之路。

阿娜伊斯充滿藝術氣息和浪漫的幻想,和銀行家的丈夫并沒有太多的共同話題,為防止讓她感到孤單無聊,雨果通過自己的人脈為其介紹了很多作家朋友,這其中就有亨利·米勒。

當時的阿娜伊斯已經28歲,是一個成熟且有韻味的女人,她常常以女主人的姿態在家中舉辦沙龍,邀請作家朋友做客,也是在此時亨利·米勒深深吸引了阿娜伊斯。



亨利身上的浪蕩不羈讓阿娜伊斯著迷,兩人開始書信來往,最后經不住誘惑走到了一起。

亨利的妻子瓊·曼斯菲爾德發現了兩人傳遞的一百多封書信,并要求和亨利失婚,在妻子的逼迫下最終亨利和阿娜伊斯分開。

阿娜伊斯為此寫了一本書《亨利與瓊》,書中記錄這段愛恨糾葛的三角戀。結束和亨利轟轟烈烈的一年的戀情,阿娜伊斯又跟隨丈夫搬到了美國紐約。

雖然阿娜伊斯結束了和亨利·米勒的戀情,卻在出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同的男人總是可以彌補她缺失的安全感,也帶給她寫作靈感和新鮮感。

這是一種內心深處的需求,也是她自己的一種欲望。

1944年,阿娜伊斯在一次聚會中結識了帥氣英俊的演員魯伯特。那個時候的阿娜伊斯已經41歲,魯伯特卻只有25歲,年輕氣盛的魯伯特被氣質迷人的阿娜伊斯吸引。

阿娜伊斯背著丈夫和魯伯特秘密往來,她時常以各種借口為由和魯伯特約會,魯伯特并不知道眼前的這位女作家早已嫁為人婦,一直沉浸在戀愛的喜悅里。

回到家和丈夫相聚時,阿娜伊斯又會以處理工作為借口,短暫離開魯伯特。總的來說,阿娜伊斯靠著非凡的演技和謊言,周旋在兩個男人之間,生活過得如魚得水。


此時的阿娜伊斯既放不下為其提供奢華生活的丈夫雨果,又難以割舍浪漫英俊的情人魯伯特。

來往于兩人之間的生活非但沒有讓她感到疲憊,反而感覺刺激又有趣、樂此不疲,也為其寫作帶來了很多靈感。

從此以后,阿娜伊斯的作品中開始時常出現一位身份神秘,充滿激情的年輕情人角色,沒有人知道這位神秘人并不是虛構而成,而是潛藏在阿娜伊斯身邊的情人魯伯特。

1955年魯伯特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向五十一歲的阿娜伊斯求婚,兩人前后交往了十年的時間,如果是一場普通的戀愛,十年的時間結婚不過是水到渠成,但阿娜伊斯卻是已婚身份。



然而,她本人并沒有因為自己有丈夫而拒絕魯伯特,阿娜伊異于常人的感情觀讓她答應了求婚,并且很快兩人舉辦了婚禮成為了一對正式夫妻。

結婚之后,為了防止兩位丈夫知道彼此的存在,阿娜伊斯告訴魯伯特自己喜歡洛杉磯鄉下安靜愜意的生活,魯伯特為了心愛的女人,前往洛杉磯鄉間購置別墅、建立愛巢。

真相大白的離奇婚姻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通訊一般都靠書信往來,再加上交通方式的不便利,身在兩地的人往往一輩子都不會相識,永遠不會前往洛杉磯鄉下的雨果,自然不會發現妻子另一個丈夫的存在。

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阿娜伊斯也更加肆無忌憚,她將時間分配好,一半時間待在奢華高級的紐約住宅舉辦各種宴會沙龍,維持自己銀行家妻子的身份。



另一半時間則待在洛杉磯鄉間別墅,扮演一位不畏年齡和世俗,嫁給愛情的勇敢女作家,在兩種人生中來回切換,她不僅沒有感到勞累,反而覺得激情四射。

阿娜伊斯編織了無懈可擊的謊言,前往紐約時便會告訴雨果,自己需要尋找寫作靈感和安靜的寫作空間,去朋友的鄉下別墅暫時居住。

在前往紐約時,則會告訴魯伯特,自己需要前往紐約處理出版社的相關事宜。

雨果和魯伯特出于對阿娜伊斯的信任,從未懷疑她出軌的事實,兩個男人也自始至終沒有發現對方的存在,三個人的兩段婚姻就這樣安然無恙的度過了無數歲月。

到了六十年代,美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性解放運動以及女權運動,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阿娜伊斯前衛的作品成為各出版社爭相出版的文學書籍。

其中《阿娜伊斯·寧日記》這部作品更是受到大眾追捧,獨立自主又財務自由的阿娜伊斯迷人又有魅力,其開放的性觀念正好符合六十年代美國性解放運動的思想,

這讓其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的標桿,阿娜伊斯也成為女性作家的代表人物,受到粉絲歡迎讓其名聲大噪。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人出名之后很多事情都會被擺上台面,自然也就包括阿娜伊的婚姻。1977年1月14日,74歲的阿娜伊斯在洛杉磯的鄉間別墅里安詳去世。

她去世以后,為了紀念這位美國性解放運動的先鋒人物,許多報紙都為阿娜伊斯撰寫訃告,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她的生平,這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紐約時報》以及《洛杉磯時報》。

《紐約時報》麾下的記者采訪的人物,自然是阿娜伊斯的丈夫雨果,而《洛杉磯時報》的調查對象,是阿娜伊斯的另一個丈夫是魯伯特。

如此也就造成了報道時,訃告中出現兩位不同姓名丈夫的局面,自然也就暴露了她有兩段婚姻的事實。

阿娜伊斯同時擁有兩段婚姻的事情,一度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女權運動的支持者,自然認為阿娜伊斯為女性做出了榜樣,也有保守派認為阿娜伊斯背叛了婚姻。

雨果和魯伯特也是通過這一次報道,才知曉這世上還有一位素未謀面的情敵存在。

有意思的是,兩人在見面后并沒有劍拔弩張,相反出奇的和諧,兩人更是因為愛著同一個女人而成為不錯的朋友。

後來,二人還共同為阿娜伊斯舉辦了葬禮,按照阿娜伊斯的遺愿,在葬禮過后將其火化,羅伯特和雨果將她的骨灰撒入大海,結束了其絢爛多彩的一生。

據悉魯伯特和雨果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系,1986年雨果去世時,還委托魯伯特將其骨灰撒入同一片大海,去陪伴離開近十年的阿娜伊斯,可見兩人心中從未介懷彼此的存在。

或許雨果和魯伯特心中也明白,自己愛的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自然也會有非同一般的婚姻,再加上當時阿娜伊斯已經去世了,所以才會一寬容的心態接受現實吧!

反觀阿娜伊斯,無論是她同時嫁給兩位丈夫的婚姻,還是她先鋒前衛的作品,都注定其成為美國女權運動的楷模,為美國女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解放啟蒙,可謂是瑕不掩瑜。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