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的砂拉越美里海滨,本该是市民吃宵夜闲逛的热闹地,却突然变成了持械斗殴的战场。一段一分钟的视频在网上刷爆,画面里一群年轻人拿着铁棍、砍刀和木棒互相追打,尖叫声盖过了夜市的喧嚣,路过的食客吓得四处躲闪,有路人没来得及跑开还被波及。

警方赶到后才控制住场面,事后清点逮捕了11个年轻人,年龄最小的才16岁,最大的也才25岁,其中还有几个是在校学生。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场惊动全城的群殴,起因居然只是走路时两人肩膀不小心碰了一下。
就因为这点小事吵了几句,双方都觉得没面子,当场就打电话叫人“撑场面”,加上几个人喝了酒情绪上头,小事直接闹成了大事。

现场留下了满地狼藉,警方从现场和这些人的住处搜出了不少凶器,铁管、断成半截的木棒,还有带血的刀具和破碎的玻璃瓶。
有个参与斗殴的小伙子头部和手臂被砍伤,送到医院缝了好几针,好在没有生命危险。
负责案件的警官说,这些人之前根本不认识,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就是一时冲动才动手,现在已经按持械斗殴和蓄意伤人的罪名展开调查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里海滨是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平时游客不少。
凌晨的这场斗殴,不光让市民觉得不安全,不少游客听说后都直言“不敢晚上来逛了”,好好的旅游形象差点被这伙年轻人毁了。

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偶然事件,但翻看数据就知道,马来西亚的青少年暴力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光2024年一年,全国就有超过1200起青少年打斗、持械冲突的案子,而且大多发生在夜市、校园周边这些年轻人聚集的地方。
更让人发指的是,暴力已经从街头蔓延到了本该最安全的校园。
之前马六甲就发生过一起校园轮奸案,四个17岁的学长在教室里侵犯了15岁的学妹,还拍了视频在学校里传播。

受害者被吓得不敢上学,直到学校发现视频流传才报了警。
更离谱的是,案发后教育部居然想让这四个施暴者参加重要考试,理由是“不能耽误学业”,这话一出直接引爆了舆论,大家都怒怼“难道学业比正义还重要?”最后在压力下学校才把这几个人开除。
为啥现在的年轻人这么容易动粗?
有社会学者分析,跟社交媒体上的暴力文化脱不了关系。

不少年轻人觉得打架是“够胆”“有面子”的表现,打了架还拍视频发网上炫耀,就为了博几个点赞。
加上有些家庭父母忙着打工,根本不管孩子晚上去哪、跟谁玩,孩子没人管没人教,遇到点矛盾就想用拳头解决。
还有些地方年轻人失业率高,没事干就凑在一起喝酒闲逛,一点小事就能点燃火气。
青少年暴力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光靠警方抓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学校不能只教课本知识,得好好教教孩子怎么控制情绪、怎么正确解决矛盾;家长再忙也得管孩子,知道他们晚上在干嘛、交了什么朋友。
社交媒体平台也得负起责任,别让暴力视频到处传播。
之前警方搞的“安全青年计划”就挺好,去学校开讲座讲法律知识,晚上在夜市和海滨多巡逻,这些实在的措施比光喊口号有用多了。

不管是海滨斗殴还是校园暴力,本质上都是年轻人不知道“冲动的代价”。
希望这些案子能真正敲响警钟,别等出了更大的事,才想起要好好管教和引导年轻人。
毕竟,一个社会的未来,从来都不是靠拳头撑起来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