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運縱橫:為什麼說魏國國相公叔痤,才是決定大秦命運的勝負手?

公叔痤,魏國少梁之戰的統帥,也是秦軍的俘虜,在少梁之戰中擁有魏武卒的魏軍,居然被秦軍擊敗,主帥公叔痤也成了俘虜,這是魏王不能接受的,他不僅囚禁了公叔痤的家人,還在朝堂上大聲說:「這個老家伙,簡直是大魏的恥辱,連和秦國都滅不了,還把魏武卒給搭進去了,他為什麼不去死!」魏王無法接受的是大魏的魏武卒,這樣一支被吳起建立的強軍。對于魏惠王而言,面對秦的疲弱之師,居然會被擊潰,這不是公叔痤無能,還能是什麼原因呢?

公叔痤不是將帥之才,大魏的主將當時是龐涓,但少梁之戰他沒有參加,而是由國相公叔痤領兵。這就說明哪怕是威震天下的魏武卒這樣的強軍,在無能之人手里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公叔痤的本事在朝堂而不在戰場,他的失敗不僅僅是自己軍事指揮能力的問題,也是大魏王用人不當的問題。當然公叔痤曾在和趙韓的戰爭中有過勝績,但這掩蓋了他自身的問題。公叔痤獲得的勝利,大多是將校用命,加上吳起創立的魏武卒的加持,他是個受益者罷了。

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史記·秦本紀第五》

少梁之戰,秦雖勝實敗。首先是秦獻公在戰爭中受了重傷,第二年就去世了。第二秦幾乎耗盡了國力,才打贏了這一仗,后面已經無以為繼,因此,嬴渠梁才會說出:「少梁之戰,讓秦有了亡國之憂!」秦獻公最明智的做法,是立刻撤軍,但是當時的情形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直接后退也不行,進退維谷下,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秦獻公去世,長公子贏虔想殺了公叔痤,但秦孝公反對,他釋放了公叔痤回魏國去,并表示秦魏兩國要休戰。

公叔痤老成謀國,沒有他的幫助魏惠王根本就無法繼位,因此,盡管魏惠王說的狠話很重,但看到公叔痤回來了,也只是象征性的斥責了幾句,不久后還是讓公叔痤繼續領政。

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痤能夠迅速恢復元氣,和他手下的一個人是分不開的,這個人就是商鞅。商鞅學習刑名之學,屬于法家代表人物,當時正在公叔痤門下做中庶子。商鞅本來是周宗室的后裔,因家道中落,才在公叔痤門下寄人籬下,成了公叔痤身邊的參謀。公叔痤力主不要繼續對秦用兵,那是商鞅的主意,因為他認為滅國之戰的時機還不成熟,圖霸才是大魏目前的要務。

對于商鞅的才能,公叔痤看得很清楚,但是他雖然有識人之能,卻無成人之美的度量。因此公叔痤一直把商鞅留在身邊,并不向魏惠王推薦,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因此當你的領導一直「重用」你,但是不提拔你的時候,你就要有所警惕了,他可能僅僅是在利用你,來維護他自己而已,這樣的人沒有成人之美的雅量,是不值得追隨的。

田文既死,公叔為相,尚魏公主,而害吳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公叔痤嫉賢妒能,曾經逼走了吳起,這對他自己有利,但對于魏國卻是不可挽回的損失。魏國的魏武卒本應該是個開始,但卻成了吳起在魏國最后的絕唱,沒有進行深徹變法的魏國,最后霸權的衰落是可以預知的事情了。吳起能力強,公叔痤知道自己比不過,于是他就搞起了陰招。他聽說魏武侯要把女兒許配給吳起,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請吳起到府上赴宴,在宴席上讓夫人折辱自己,故意做給吳起看。公叔痤的夫人就是魏國公主,這讓吳起心有余悸,他可是個為了功名,可以殺妻求將的人吶!

于是吳起見公主之賤魏相,果 辭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吳起懼得罪,遂去,即之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因此,當魏武侯提出要把女兒許配給吳起時,吳起百般推脫,這讓魏武侯大惑不解,公叔痤立刻來排憂解難,他對魏武侯說:「我王,吳起不想娶公主,想必不想在魏國長久待下去,請我王早做打算!不要讓魏國失去一位大才呀!」人家鐵了心要走,你怎麼把人留住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干掉他,不要讓他為敵國所用,這就是公叔痤的陰險之處,為了個人利益,把吳起排擠出了魏國。公叔痤安排人去通知吳起,說魏武侯準備干掉他,吳起為了保命,只好逃到了楚國。這下子正好印證了公叔痤的說法,吳起如果不是做賊心虛,為什麼要逃走呢?

有了魏國的按兵不動,秦孝公獲得了先解決內部問題的時間,首先是戎狄問題,這些蠻夷總是隱患,他們曾經攻破鎬京,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同時他們經常和秦之間發生戰爭,是秦的腹心之患。且西戎獂王經常和三晉有所勾連,對于秦始終是個不能不解決的大問題。于是秦首先對西戎用兵,殺死了西戎獂王,解除了自己的后顧之憂。但是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秦孝公要恢復穆公霸業,最缺少的是人才,秦國沒有大才,怎麼辦?向天下召集人才!秦孝公寫出了震動天下的求賢令,正是這份求賢令,讓商鞅起身趕往秦國。

公叔痤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史記·商君列傳》

當然商鞅本來是不愿意走的,畢竟在魏國待著,就是為了等待機會,吳起沒有推行的變法,我商鞅可以!但是看上去和藹可親的公叔痤,卻是個嫉賢妒能的人,在生命最后時刻,也沒有敞開自己的胸懷。公叔痤對魏惠王說:「我王,老臣恐怕是不行了,您考慮好誰來領政了嗎?」魏惠王心里這個氣呀!「你這個老東西,我要是想好了,還來找你干嘛!」「您看公子卬怎麼樣?」公子卬是誰?魏惠王的弟弟,公叔痤的學生,是個文韜武略的人,和《大秦帝國》小說里的廢材,可不是一個人。

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史記·商君列傳》

公叔痤搖了搖頭,「我王,我推薦我府中的中庶子衛鞅,這個人的才能還在我之上,我王啟用他領政,我大魏必將稱雄于天下!」魏惠王一咧嘴,心里暗罵:「你是不是老糊涂了,一個中庶子也能領政?如果他這麼有本事,你為什麼不把他早點推薦給我,是你嫉賢妒能?還是你回光返照老糊涂了?」看魏惠王沒說話,公叔痤接著拿出了殺招,就像當年對付吳起時一樣,「我王如果不用衛鞅,那就殺了衛鞅,絕對不能讓他為他國所用!」魏惠王這次點了點頭,「老相國,我記下了!」

公叔痤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史記·商君列傳》

魏惠王走后,公叔痤把商鞅叫到床前,對商鞅說:「衛鞅,你趕快逃走吧!」商鞅一愣,問道:「老師,我為什麼要走?」「不走就有殺身之禍!我剛才向魏王推薦你領政,但魏王沒有答應,恐怕他下一步就要殺了你以絕后患了!」商鞅聽后笑了,他對公叔痤說:「老師,魏王既然不聽你的讓我領政,為什麼會聽你的殺我呢?在他眼里,我這個中庶子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殺我干什麼呢?」公叔痤也笑了,「衛鞅,你口口聲聲叫我老師,實際上我沒有教過你什麼,你如今的見識早就超過我了,人家都是處處爭強,你則是處處示弱,你比我高明的多了!」

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史記·商君列傳》

商鞅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去秦國,從他看到秦孝公求賢令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西行入秦。公叔痤的一番話,讓他最終下定了決心,因為魏國門第之別太重,不可能重用他這樣的孤臣,只有公子卬那樣的人,才適合主持魏國大局,自己這個中庶子確實不合適,只有現在還一窮二白的秦國才最適合自己伸展。

回到主題上來,為什麼說公叔痤是決定秦國命運的勝負手呢?因為公叔痤排擠了吳起,導致魏國的變法中途夭折,除了魏武卒,魏國并沒有留下什麼。而魏武卒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沒有進行變法帶來的利益,這只強軍的規模只能越來越小,到了最后就會消失于無形之中。要知道吳起在的時候,秦國讓魏國打得十分狼狽,幾萬魏武卒就可以狂虐秦軍幾十萬人馬!接著是對商鞅的壓制,把商鞅一直放在自己身邊做個中庶子,而不是推薦和魏王,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還來了個二選一,用就重用,不然就殺了他。

實際上公叔痤怎麼可能不了解魏惠王呢?他這麼說不過是想讓魏惠王殺了商鞅,自己不想落一個殺賢的罵名罷了。他的這個做法,令商鞅徹底看清了魏國君臣的嘴臉,直接導致商鞅西行入秦,成為了秦孝公的變法強臣。

公叔痤,魏國罪人,秦國功臣!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