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河畔,自六朝開始,便館舍林立,流光溢彩,成為江南著名的絲弦歌舞、風流繁華之地。
當明代中葉江南經濟大發展和市民階層興起之后,秦淮河畔更是茶館紅樓相連、舞榭歌台成排、佳麗粉黛如云、文人騷客如織。那里的每一個角度,都氤氳著粉脂的香味,而跳動于河面的每一粒水珠里,都蘊藏著一連串風花雪月的故事。
從明末到清初,秦淮河畔的女人國里聚集著無數天生麗質、身價高昂的風塵女子,有所謂「秦淮八艷」之說,她們分別是馬香蘭、寇白門、顧眉生、卞玉京、柳如是、董小宛、陳圓圓和李香君。她們用自己的生命,演繹了一個個或凄婉、或悲壯、或無奈、或高義的令人扼腕擊掌、感慨萬千的故事。
秦淮八艷之中,盡管著名學者陳寅恪的一部《柳如是別傳》讓柳如是映人學人的眼簾,清初文人吳梅村《圓圓曲》中的一句「慟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的詩讓陳圓圓名聲大噪, 但是,若論名氣,其中最大者恐怕還是要數李香君,清代著名劇作家孔尚任一曲感天動地的《桃花扇》,使李香君的故事走進了千家萬戶,李香君的名字也就由此而婦孺皆知。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姑娘,從小就被媚香樓的主人李大娘收人樓中,經過長久精心地調教培養,加上香君自身天資聰慧,所以十多歲時便成了詩書琴畫歌舞無所不精的當紅歌姬,是媚香樓中身價最高的頭牌。
李香君盡管身材嬌小,但天生麗質,容貌俊美,一笑兩個酒窩,特別迷人,且性格開朗、活潑,舉手投足間一派陽光青春的氣息,格外惹人憐愛。由于她嬌小而香艷,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
媚香樓在秦淮河畔屬于那種比較高級的紅樓,這里的姑娘大多賣藝陪笑不賣身,只是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頗有些名氣,來這里的客人也多半是些精通文墨的文人雅士,所以真實的媚香樓更像一個聚集文人切磋藝術的沙龍。
李香君十六歲的那年,遇見了她生命里的白馬王子,這個人就是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才華出眾,英俊瀟灑。崇禎年間,侯方域由故鄉前來南京參加科舉考試。
古代文人,大多以風流自詡,侯方域也不能免俗,故一到南京,侯方域便約上二三知己走進了秦淮河畔。經友人楊龍友的引薦,侯方域結識了李香君。
盡管是初次相見,但兩個人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以說是一見鐘情。
于是,媚香樓便成了侯方域流連難舍之地,月下老人的一根紅線將侯方域和李香君緊緊地拴在了一起。
為了紀念與李香君的相識相知,侯方域將一柄上等的鏤花象牙骨白絹面宮扇送給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柄上系著侯家祖傳的琥珀扇墜。從此,這把扇子便成了李香君須臾不離于身的珍貴之物。
李香君與侯方域生活在一個動蕩的年代,此時的明王朝已是腐敗不堪,大廈將傾,就要走到它的盡頭。因此,等待著這對深情戀人的將是一場無法逃避的悲劇。
當侯方域與李香君于媚香樓中卿卿我我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之時,時局發生了巨大的變故,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跑到景山上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福王朱由崧在一幫舊臣擁護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
朱由崧本身就是個無才無德之人,所以,他一上台,便將馬士英、阮大鋮等一批溜須拍馬、奸詐腐朽之輩聚集在自己的身邊予以重用,而那些品行正直、忠心為國的人反而受到迫害和打擊。因此,這個戰火中誕生的新朝廷一開始就陷入了矛盾交錯、腐朽黑暗的泥潭。
為了躲避阮大鋮之流的打擊迫害,侯方域在李香君的勸說和鼓勵下奔赴揚州,協助史可法參加了抗擊清人的戰斗。
侯方域走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盡鉛華,閉門謝客。盡管每天都有無數的達官顯貴上門打她的主意,但都被李香君拒在了門外,一心等待著侯公子的歸來。
僉都御史田仰是弘光皇帝器重的紅人,久聞李香君美麗無比,一直記掛于懷,當他從揚州督糧進入南京之后,便開始打起了李香君的主意,試圖將其納入家中為妾。
在馬士英、阮大鋮等人的策劃下,一場強行迫婚的悲劇便開始上演。
阮大鉞派人攜帶重金前往媚香樓,指名向李香君行聘,遭到李香君的嚴詞拒絕。
但這個阮大鋮是有備而來,他在行聘禮的同時,又將娶親的花轎吹吹打打地抬到了媚香樓下,企圖來個強行迎娶。
娶親的隊伍人多勢眾,他們沖破李大娘的阻攔,直奔樓內,大有不抬走人決不罷休之勢。
李香君被逼無奈,只好佯裝應承,聲言回屋打扮之后上轎。
當娶親的人在樓下客廳中喝茶等候之時,盛妝打扮的李香君持扇從樓上一躍而下,只見得一股鮮血從頭上流出,染紅了她的面頰和衣襟,持在手中的絹扇也濺上了斑斑血跡。
娶親的人見鬧出了人命案,嚇得不敢再糾纏,只得抬著花轎溜回去了。
李大娘與媚香樓的姐妹將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發人找醫生。住在附近的好友楊龍友聞訊趕過來,院中已是空寂無人,只見一把帶血的絹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
楊龍友拾起絹扇,端視良久,深為李香君的貞烈品性感慨唏噓,一個奇妙的構思在他腦海中形成。
進屋探視過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楊龍友帶著絹扇離開媚香樓,回到家中就著扇面上的血跡稍作點綴,遂將血跡演化成一朵朵艷麗的桃花,再以墨色輔以枝葉,一副動人的桃花圖便完成了。楊龍友對扇沉吟良久,揮筆題上「桃花扇」三字。
幸虧媚香樓不高,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調治,李香君的傷勢總算逐漸好轉,楊龍友來到媚香樓,將「桃花扇」交給了李香君。見到自己的鮮血染成的作品,遙想自己遠在揚州前線的心上人,李香君不由百感交集,淚如雨下。
時隔不久,清兵攻下揚州,直逼南京,弘光帝聞風而逃,媚香樓也在混亂之中變成一片火海。李香君在彈詞師傅蘇昆生的幫助下,歷經艱難逃到了蘇州。
一路的顛簸勞累,加上對侯公子的無限牽掛和精神上的極度悲通,李香君終于一病不起。
臨終之際,李香君掙扎起身,打開桃花扇,一邊輕輕地撫摸著扇上的桃花,一邊深情地呼喚她心愛的侯公子。
突然,李香君一口鮮血噴出,桃花扇怦然墜落,花飛人亡,感天動地!
可以說,李香君身為一介女子,其氣概卻是許多男子也不能比及的,她在大義面前的堅守,令無數人敬佩!
李香君故居陳列館坐落在夫子廟來燕橋南端,鈔庫街38號該館座南朝北,三進兩院,面臨美食街,背依秦淮河,青磚小瓦,馬頭墻,回廊掛落,花格窗,典型的江南民居風格。館內設有轎廳、資料廳、媚香樓故居展覽、茶文化、扇文化展廳、書畫陳列室、河廳、古水門等。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