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一個少年子弟挑著兩個大鐵桶上了武當山,他渴引山泉,饑餐野果,孜孜不倦苦練覺遠大師傳授的《九陽真經》心法,數十年后實力大進。某一日在山間仰觀浮云、俯視流水,心中有多感悟,入洞閉關七日七夜突然豁然開朗,忍不住仰天大笑,這一笑就笑出了一個中華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大宗師,他就是武當祖師張三豐!
《倚天》時代江湖上臥虎藏龍,各家各派均有了不起的絕藝,,「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然而任誰也不敢惹張三豐,誰也不敢有能夠超越張三豐的想法,他是這個時代里的神話,也是歷史上舉世無雙的「仙人」。
百歲高齡的張三豐早已天下無敵,高手的寂寞沒人能懂,的確,武學一道張三豐不怕任何人,然而世上勝負又豈能局限于武學之中,他這一生還是敗給了一個人,一個他永遠無法取勝的人,這也成了他這輩子最大的痛點。
華山之巔張三豐受了傷,是郭襄給他包扎傷口,當時還是張君寶的他見著美麗可親的小姐姐眼眶通紅,想要詢問,卻又不敢;要想稱謝,卻又說不出口,只能將這份感激之情偷偷埋在自己心底。
三年后,郭襄闖入少林,在這里惹了一場風波。君寶又遇到了這位紅顏少女,一場風波之后無色禪師陪郭襄下山,遠處張君寶也偷偷跟了來,卻又不敢走近。郭襄笑問:「你也來送客嗎?君寶臉上一紅,應了一聲:「是!」
少年男女,心有所喜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張君寶情竇初開,想與郭襄交談幾句卻又害羞不敢,他只能安靜地跟在郭襄后面,只要能再多看一眼她,君寶亦心滿意足了。
覺遠大師圓寂,君寶舉目無親,天大地大世間竟似乎再無他的容身之地。恩師生前帶他恩重如山,他是君寶最親密的親人,如今亦化作塵土,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張君寶終于再也忍不住,眼淚奪眶而出。
在他凄入肝脾的時候,是郭襄安慰他:「小弟弟,你以后打算到哪里去?」,在他最彷徨無助的時候,是郭襄將自己的手鐲贈予他,讓他去襄陽城投靠郭靖。一言之恩,張君寶從此終生不忘。
所以他成立武當派以后,淳淳告誡弟子,在江湖上見了峨嵋派弟子要禮讓三分,不得為難她們。所以當他見到郭襄的遺書的時候,心情澎湃—— 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有人說張三豐到底喜不喜歡郭襄?我覺得這無需多言,金老先生早已用含蓄的文字告知讀者:他愛得深沉。與楊過的激烈性子不同,張三豐是天生的修道人士,如果楊過的愛是熱烈奔放的,那張三豐的愛則是恬靜深沉的。
張三豐晚年生活一切從簡,房間里只有一把茶壺,一只茶杯,一個蒲團,壁上掛著一柄木劍,此外一無所有。他早已不縈于物,然而卻始終隨身攜帶著郭襄贈予他的羅漢玩偶—— 張三豐從身邊摸出一對鐵鑄的小小羅漢,交給俞岱巖道:「這空相說道少林派已經殞滅,也不知是真是假,此人是少林派高手,連他也投降敵人,前來暗算于我,那麼少林派必遭大難無疑。這對鐵羅漢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俠贈送于我的。你日后送還給少林傳人。就盼從這對鐵羅漢身上,留傳少林派的一項絕藝!」
他深愛郭襄,所以一輩子不敢為難峨嵋派;他深深思念著郭襄,因而隨身攜帶著郭襄留給他的禮物。求而不得,悠哉游哉,愛若難以放在手里,何不將這份愛放在心里?從此以后張三豐終于出家了。
晚年他也收了幾個徒弟,他們名字里有橋、舟、巖、溪、山、亭、谷,這難道不是當年君寶、郭襄跟隨覺遠大師走過的那段路嗎?
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張三豐愛著郭襄,郭襄卻愛著楊過,這是張三豐一生最大的敗仗,所以他始終記著這件令他無奈的事實—— 俞蓮舟道:「恩師與郭女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沒再見過面。恩師說,郭女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個人,那便是在襄陽城外飛石擊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俠楊過。郭女俠走遍天下,沒再能跟楊大俠相會,在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一派。」
在多少個寂寞的深夜里,張三豐是否也有這樣的想法:如果郭襄沒有遇到楊過那該多好,如果自己早一點遇到郭襄那該多好,如果......可惜人生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