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历史故事
綜合推薦
老照片
奇聞趣事
明星
星座课堂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中國「學霸省」:歷史上共592名狀元,有三分之一都來自這一省份
2023/05/18

隋朝與秦朝,雖都是二世而亡,相比于一統天下的秦朝而言,隋朝的討論度就要低很多了。

一提起隋朝,很多人都只會想到昏庸無道的隋煬帝,但事實上,隋朝留給后世的,可不只這一個談資笑料。

科舉制

比如 科舉制度,最早是隋朝時期建立的,但是在科舉制誕生之前,朝廷以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為主要手段來選拔人才。

但是這樣的篩選方法,顯然是有缺陷的。要知道,當時能參加選拔考試的人,基本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弟,而那些出身寒門的人,想要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簡直難如登天。

隋文帝時期,為了徹徹底底實現中央集權,打壓門閥勢力,隋文帝創建了科舉考試,為寒門子弟打開了通往上層階級的大門。

一直到唐代,科舉制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完善,那時候武則天剛剛稱帝,對唐朝的影響力并不大,所以武則天迫切地需要一群有能力,聽命于她的大臣來幫助她管理國家。

于是, 武則天大力推行科舉制度,從此之后,科舉制成為了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從隋朝開始,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直到清末晚期才被廢除。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科舉考試是眾多讀書人進入官場的必經之路,幾乎每一個讀書人的目標,都是能夠一舉中第,所以每年進士、舉人、秀才的錄取比例其實極低,可以說是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為過。

尤其是 狀元,縱觀古代歷史,一共也就誕生過 592名,很多地方甚至幾百年,都不會出現一個狀元。

學霸省

但有一個省份卻很特別,歷史上的 狀元有三分之一都來自這個地方,被人們稱為「學霸省」,這個省份就是 福建省。

福建,是一個文化和教育十分繁榮的地方,特別是 莆田地區,更是將教育看作重中之重。

據統計,從唐朝到清朝期間,莆田共出 進士二千四百八十二人,狀元二十一人,至于舉人和秀才,更是不可計數,這放在整個中國來看,也是出類拔萃的。

福建能出那麼多名狀元,其實和它的歷史發展是分不開的。

唐朝末期和五代十國時期,都處于戰火連天的狀態,而五代十國又以少數民族為主,所以各大世家紛紛向南方遷移。

等到中原一統天下,各大世家中又有不少子弟參加科舉考試,以求功名,這樣的風氣在南方極為盛行。

并且從宋朝開始,國家的經濟重心就開始南移,南方普遍要比北方富裕。

而培養一個讀書人,是要花費不少心血和財力的,所以南方的文人墨客才會比較多,讀書人一多,狀元自然就多了。

福建的地形多以山地為主,只有東南部地勢較為平緩,可以用來種植傳統的農作物。

所以福建從古代開始,就出現了「人多地少」的問題,大多數福建青年為求生計,只好在海上捕魚、做買賣,「靠海吃海」,還有一部分,則是勒緊了腰包,埋頭苦讀。

像讀書的費用,科考的盤纏,都是一大筆支出,很多農民家庭根本無法負擔子女的教育費用。

但宋代以后,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福建作為臨海之地,也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

大量的干果,銀器,鹽,蔗糖等物品,都要經由福建運往國外,然后福建再運回國外的香料,象牙,珍珠等物品。

不少福建人民,就因對外貿易的興旺而大發其財,從而 有了足夠的資金供子女上學,所以福建的狀元才會這麼多。

小結

其實,縱觀整個封建王朝,科舉制度無疑是最為公正的一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它的影響力完全不容小覷。

自從科舉制誕生以來,舊有的用人體制發生了變化,完全打破了上層階級對朝廷官員的壟斷,讓寒門子弟也能擁有一片天地。

科舉制度擴大了人才引入的范圍,吸納了大批來自于中下階層的人才為統治者所用。

它為底層人民開辟了一條新的晉升之路,對世家大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同時對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它在中國封建制度的穩定與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跟了林心如7年混到沒戲拍,后被趙麗穎看中,從此一炮而紅
2023/06/05
跟了林心如7年混到没戏拍,后被赵丽颖看中,从此一炮而红
2023/06/05
寫了首歌找任賢齊被嫌棄,無奈自己唱,沒想到火12年賺一個億!
2023/06/05
《黑暗荣耀》谁最没素质?统计了全剧119次西八,我被骂出工伤...
2023/06/05
《黑暗榮耀》誰最愛罵人?統計了全劇119次西八,我被罵出工傷...
2023/06/05
鍋包肉好吃有竅門,3個要點掌握好,外焦里嫩,又香又脆不回軟
2023/06/05
锅包肉好吃有窍门,3个要点掌握好,外焦里嫩,又香又脆不回软
2023/06/05
赵丽颖罕见露面,她的皮肤比她的白裙子还白,坐高凳子显得有点矮
2023/06/05
《金手指》監制黃斌:從劉德華電影御用小弟,到港圈金牌制片人
2023/06/05
买白菜时,选择紧实的还是松散的?教你3招,选出好吃白菜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