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明星
历史故事
奇聞趣事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為什麼漢朝能徹底打服匈奴,明朝對付游牧民族,卻只能修長城呢?
2023/01/25

明朝和漢朝雖然都是歷史上比較強大的中原王朝,但兩大王朝,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辦法,卻顯得有些截然不同。

漢朝除了開國之初,以及兩漢交替的那段時間之外,基本上對北方都是保持著一種暴力鎮壓的態度。你要是不服,我就直接把他打服。哪怕到了東漢的末年的時候,中原打成了一鍋粥,北方的游牧民族,依然沒法南下入侵中原。

但是換到明朝,明朝除了前面的朱元璋和朱棣,表現的比較強硬之外。后面兩百年的歷史,基本上都是靠著不斷修長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

這兩種解決方法,顯然不太一樣。而從后世的角度來看,顯然,漢朝的應對方法,會讓人覺得更‘爽’一些。

那為什麼同樣都是兩個強大的中原王朝,漢朝和明朝的選擇,會有這麼大區別呢?難道真的像網絡上很多人說的那樣,明朝不如漢朝強?

當然不是啊!

實際上,明朝選擇以長城自保,而不是像漢朝那樣主動進攻,其實可以分為三個原因:生產力的發展、權力結構,以及土木堡事變。

先說生產力的影響。

從戰國后期一直到兩漢時期,其實恰好是中國冶鐵技術逐漸成熟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中原內部的冶金手工業飛速發展,導致生產力大幅提升。

而在戰場方面,這種提升帶來最大改變,就是武器。

歷史上的匈奴,尤其是東漢之前的匈奴,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草原游牧民族,前期基本上沒點冶鐵這棵技能書。秦朝開國之前,匈奴主要是以部落或者大型聯盟的形式存在。秦朝的時候,匈奴第一次接近統一,但是很快又被蒙恬擊退了。

直到秦末與漢朝開國的這段時間,匈奴才逐漸橫掃北方,建立起一個強大的游牧帝國。

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匈奴其實都沒發展冶金工業。或者說,草原的特殊生活方式,讓他們無法建立起完整的冶金生產線。就算是最基本的燒炭和開采,匈奴人都很難在草原上完成。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匈奴獲得大量鋼鐵的來源,都只能通過和中原的貿易,或者直接來中原這邊搶。

最開始的時候,漢朝或許還沒意識到問題。但是漢朝開國之后,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後來就有人提出,要通過貿易手段,削弱匈奴。具體策略就是,鹽鐵這類的關鍵物資,絕對不能賣給草原。

所以,漢朝在武器鍛造方面,其實對匈奴有著極其巨大的優勢。當時的匈奴人,和後來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完全是兩個概念。他們雖然也善于騎馬,但是沒有馬鐙;他們雖然也擅長移動作戰,也擅長弓箭,但整體武器裝備,比後來的蒙古鐵騎要差太多了。

當時的匈奴,更多的時候,是拿著青銅或者石頭骨頭制作的武器,或者是從西域那邊獲得的少量武器,來和漢朝戰斗。

正是因為有著武器代差的關系,漢朝的騎兵軍隊,在單兵作戰方面,其實就已經強過匈奴。當時漢朝軍心極強,指揮打仗的又是衛青霍去病這樣的超級牛人,方方面面都是碾壓的級別。所以唯一的難題,其實就是如何深入草原,如何在草原上找到匈奴的老窩。這個問題,後來在漢武帝時期,倒是也靠著強大的國力,暴力解決了。

同樣,後來到了三國時期,因為中原內亂,導致很多游牧民族內遷。當時歸順的匈奴部落,干脆直接被內遷到了今天的山西省境內。這地方放在戰國時期,那就是趙國的地盤,而且還是趙國的腹地。

所以,三國時代結束之后,中原的冶金技能樹,被草原游牧民族徹底點亮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相比之下,明朝在武器方面的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明朝對付的北方游牧民族,前身是強大的蒙古鐵騎。元朝在撤出中原的時候,其實也帶走了大量的技術、工匠以及生產經營。這導致明朝在對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時候,雙方的武器代差,其實并沒有漢朝和匈奴那麼恐怖。

當然,這時候的明朝,其實也想到了一個中原這邊的武器優勢,那就是火藥類武器。

火藥類武器的歷史,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這玩意兒對付大規模的騎兵,效果絕對是杠杠的。當然,這東西也不是明朝專有的,元朝那時候就已經有了簡單的火炮。

但問題是,火藥武器的生產鏈,可比單純的鐵器鍛造要難多了。而且,火藥這種東西,如果玩不好的話,那是會炸了要命的。

所以,等到北元政府退回草原之后,後來基本上就很難再生產火藥類的武器了。再加上後來明朝也執行了嚴格的貿易封鎖,如此一來,明朝時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就很難搞出火藥武器這種東西,但是大馬金刀還是能玩得轉的。

不過,因為明朝時期的火藥武器,還沒有後來那麼發達,最關鍵的是,移動速度極其有限。想要像漢朝那樣,擁有和游牧騎兵同樣的速度,那就不太可能了。而這個笨重不易搬運的特點,也是後來明朝選擇修長城固守的原因。

雖然我帶著大炮進入草原去找你很難,但我把大炮擺在我家墻角,你來了我轟你一炮,這總沒問題吧?

除了生產力提升了之外,兩個朝代權力架構不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漢朝在中后期的時候,長時間處于宦官和外戚相互對立掌權的狀態。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比一個熱鬧。而明朝中后期,則是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的對立。

這種權力架構的不同,注定兩個王朝,在國策上會有很大的區別。

漢朝的外戚,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權力,對打仗這件事會特別熱衷。而且,漢朝還有非軍功不得封侯的傳統,這也是外戚們對打仗特別感興趣的一個理由。

大概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兩漢時期的外戚,出了一大堆的頂級名將。西漢的霍去病達成了封狼居胥的成就,東漢的竇憲達成了勒石燕然的壯舉。這兩位,都是最核心的外戚。

相比之下,明朝時期和宦官進行對峙的,是文官集團。文官集團本身就無法觸碰戰爭,一旦他們觸碰軍權,就會引來皇帝的猜疑。而且,在不能觸碰軍權的情況下,大規模掀起邊境戰事,允許武將們立功,這其實也不利于他們這個集團自身的集權。

所以,明朝的文官集團,對北征打仗這種事情,非常不感冒,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排斥。

至于第三個理由,恐怕就要歸咎于明朝的特殊歷史了。在明朝的歷史上,曾經有一次慘痛的土木堡事變。

如果回顧一下漢朝的歷史,尤其是西漢的歷史,我們會發現:西漢的整體軍事力量,其實應該是由弱到強再到弱的一個階段。

但是明朝不一樣。明朝是前面的朱元璋和朱棣很強,但是朱棣之后的軍事力量,就開始暴跌了!

這其實還真不能怨老朱家前幾位皇帝。如果和西漢對比的話,西漢是高祖劉邦統一天下,文景之治休養生息,武帝開始大規模北伐。明朝則是朱元璋在位時期統一天下,然后朱元璋在位后期大規模北伐。

然后,朱棣即位之后,再次大規模北伐。

朱棣在位時期,五次北征,一口氣打到了斡難河畔,逼得北方所有游牧民族,不得不低頭。

朱棣這個戰績,大概是個什麼概念呢?簡單來說,這是當年當年成吉思汗出生的地方,同時也是他統一蒙古各部之后,召開蒙古帝國成立大會地方。所以,朱棣打到斡難河畔,其實基本等同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更為難得的是,朱棣還是一個皇帝。

但是接下來,朱棣之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其實都算是不錯的皇帝。雖然比不上漢朝的文景之治,但是雙方干的活其實是一樣的,都是休養生息。所以,如果按時間來算,明朝的明英宗,對應的歷史時間,應該正好是漢朝的漢武帝時期。

而從后世的考古發掘來看,這個推理其實也是對的。明英宗登基的時候,距離朱棣去世,其實也就只過去了11年而已。這時的明朝,軍事力量極其強大,很多跟隨朱棣征戰的老兵,正值壯年。經過十年的仁宣之治以后,明朝的國力也提升了很多,彌補了朱棣時期因為戰爭造成的損耗。

然后,明英宗登基十四年之后,非得要自己親政北方。結果整整二十萬精銳,被瓦剌用幾萬人在北方包了餃子,釀成了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事變,對于明朝的軍事力量來說,絕對是一場浩劫,而且屬于事后無法彌補的浩劫。要知道,明朝因為怕地方作亂,很長一段時間里,其實一直不太允許地方上私造火藥。絕大多數的火藥軍隊,基本上也都集結在北京周圍。

然后,因為一場土木堡事變,基本上明朝絕大多數會玩火器的精銳,都折進去了。

從明朝的國力來考慮,火藥可以再造,火器也可以再造。但是一支善于玩火器的軍隊,那就不是單純靠錢就能解決的了。必須得有一位頂尖名將,長時間控制一支軍隊,不斷的鉆研配合,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戰法。

但可惜的是,明朝中期的權力體制,又不允許武將長時間領導一支軍隊。直到明朝后期,隨著戚繼光、李成梁這幫人出現,并且可以長時間領導一支軍隊了,那時候的明朝,才重新把火器給玩明白了。

但是,那時候的明朝,內部矛盾已經一大堆,早就沒了再進行北伐的國力了。

總之,明朝和漢朝這兩個朝代,對北方游牧民族的針對策略不同,絕對不是單純誰強誰弱的問題。這兩個朝代相差了一千多年,敵人的強度也完全不同,歷史背景和生產力條件也不一樣。他們對于各自問題的解決辦法,也都是經過了權衡利弊之后,各自得出的最優解而已。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下周開始四大生肖八方貴人相助,暴富不是不可能!
2023/03/28
他妻子和母親照顧一起3胞胎,妻子卻經常抱怨累,出差提前回家的丈夫當場淚目:對不起老婆!
2023/03/28
5大生肖,近期迎來大福報,偏財運好的不得了!
2023/03/28
不要不相信,5天內有一筆橫財要發的生肖!
2023/03/28
TOP5生肖錢財福氣滿滿,榜上有名接走,錢財滾滾來
2023/03/28
林青霞「女兒」長大了?眉宇間的英氣笑容,像極了年輕時的林青霞,網友:相似度90%
2023/03/28
人面獸心!王彩樺鬆口「被前輩闖進房門」直接撲過來 她掙紮落淚「為什麼是我被欺負」曝對方下場
2023/03/28
上帝吻過的臉,英國有赫本,日本有石原里美,看到中國的她都輸了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