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曾稱贊趙云「一身是膽」,士兵稱趙云為「虎威將軍」,趙云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
趙云見識卓遠,為人剛毅謹細。史書記載:平定桂陽后,趙云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姿之色,趙范想將寡嫂許配給趙云,遭到婉拒。當孔明入桂陽后也想成全這件美事時,趙云道:「 主公新定江漢,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婦人而廢主公大事?「
劉備不由稱贊:「子龍真丈夫也!」
這與關羽向曹操討要秦宜祿之妻,張飛強娶夏侯女相比,其格局是有云泥之別的!
巴蜀初定時,劉備想將田宅分賜諸大臣,趙云勸阻劉備,認為應歸還百姓。
趙云為國,不為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后人皆敬其德。他是古代完美戰將的代表人物!
一,追隨劉備,得遇明主?
趙云趙子龍,河北常山真定人。他最初投奔袁紹軍中,因見袁紹無「忠君愛民」之心,又就近去了公孫瓚那里做一名騎兵。
後來,公孫瓚派劉備援助田楷抵抗袁紹時,趙云跟隨劉備同往,成了劉備的主要騎從。
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三國志.趙云》)。
公孫瓚對待趙云如何,史書記載不祥,已無從得知,但肯定不如劉備對待趙云好的。《三國志.蜀書》六卷記載:「 先主與云同床臥眠「。
不得不說劉備拉攏人的手段不同尋常,他「同床共寢」就先與關羽、張飛,后與趙云,後來又與孔明。他們白天在一戰壕戰斗,晚上一個被窩睡覺,這樣培養出的感情會不深厚嗎?怪不得這些人都對劉備死心塌地!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做領導的同床兄弟,當然不是尋常之輩。
多年后,在血流成河的長坂坡,有人說趙云投奔曹操去了,劉備拿短戟擲向那人:子龍不會離我而去的!
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雖然,劉備也不能算個「忠君愛民」的主,但他有皇家血統,有仁義的招牌,對趙云也是相當欣賞。劉備與公孫瓚、袁紹等人相比,更符合趙云理想中的主子。「國賊」曹操更不可能是趙云匡扶的人物。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真正為民請命的趙云就是特立獨行的存在,趙云的理想其實為現實不容,真正賞識他的人不多,他的生存空間是很小的。
二,長坂坡完美登場
趙云成了劉備的心腹后,劉備「 密遣云合募得數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
當劉備被曹操追到當陽長坂,拋下妻兒南逃時,趙云抱著劉備年幼的兒子,即后主劉禪,并保護著甘夫人,也就是劉禪的母親,他們都幸免于難。
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坂,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三國志.趙云》)
一句「皆得免難」,其實充滿了血腥和殺氣,也飽含了趙云的鮮血和汗水。
曹操大軍長途追擊,在長坂趕上了劉備,就猶如一群狼追上了一群羊,大開殺戒,搶奪勝利果實。這果實包括財物和女人。當然首要目標是劉備及其家眷。
情況萬分危機,劉備也顧不得妻兒了,獨自向南逃命。
面對這樣的禽獸之師,趙云不但保護好了劉備的老婆,還為阿斗創造了良好的睡眠條件,真乃神人!
關羽曾因保護二位嫂嫂,就殺不出曹軍的重圍,無奈之下,只能用「降漢不降曹」之法保全自己;張飛在徐州面對呂布,也曾把劉備的家眷丟下獨自逃命。唯有趙云能讓小主人和主母安然無恙,這種表現,只有戰神才配擁有!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先生生花的妙筆再現了趙子龍在長坂坡的英雄事跡。長坡坡趙云在曹軍中貼身肉搏,亂軍中一個照面定生死。趙云單槍挑曹營有名有姓的名將就有五十多人,其間還要護得孤兒寡母的安全。千載之后,仍讓人驚嘆不己。趙子龍一戰成名,揚威天下!
三,頭腦清醒,忠義無雙
當劉備在成都大賞功臣,史載:「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
趙云進言:「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
蜀漢蜀漢,蜀是漢朝的延續,可在關鍵時刻能想起自己是漢臣的人,除了趙云還有誰?這忠心可鑒日月啊!
趙云又說:「 須天下初定,各返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
趙云的話里,提到了「人民」,他說得大義凜然,入情入理,可以看出,趙云不但是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而且是個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的好干部。
關羽遇害后,劉備非要起兵伐吳,這時,趙云又冷靜地說:
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曹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這入情入理的話,估計劉禪也會采納,可劉備光記得替「恩若兄弟」的關羽報仇,早忘了初心。
劉備拒絕趙云的忠言,在忠漢的趙云面前,那個曾賣草鞋的劉備只不過也是個掛羊頭賣狗肉的一般諸侯罷了!
四,箕谷退兵,完美謝幕
建興六年,諸葛亮出祁山,為減輕自己大部隊的壓力,他讓趙云和鄧芝兩人帶一小部分軍隊冒充主力,從斜谷道出擊,而孔明自己則率主力進攻祁山。
曹真果然上然,魏軍主力與趙云的老弱殘兵交戰,趙云遇到了征戰一生中少有的敗仗。
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命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三國志.趙云》)
評定一位戰將,他失利時的表現要比勝利時候的表現更重要。趙云雖然失利,但這是敵強我弱使然。但智勇雙全的趙子龍親自斷后,使蜀軍損失降到了最低。鄧芝戰后向諸葛亮匯報:
云身自斷后,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
趙云一生少有的敗仗,也是敗得與眾不同,并不辱于其常勝將軍之稱號。也許遠遠追來的曹軍看到「常山趙云」的旗號時,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遠地追著吧!
箕谷退兵后,趙云被貶為鎮軍將軍,一年后,趙云去世,留下了千古傳頌的傳奇。
五,寫在最后
趙云身為武將,有為國之忠,愛民之仁,不離之義,護嫂之禮,孤戰之智,長坂之勇,聯吳之公,歸漢之信。
趙云投公孫瓚時,公孫瓚諷刺道:你們冀州人(常山郡屬冀州)都投袁紹,你是不是跑錯了?趙云說:天下大亂,百姓痛苦,我只投有仁政的地方,不考慮是誰。
爭漢中時,曹軍包圍了趙云營盤,趙云卻大開營門,曹操怕中埋伏,選擇撤退。趙云令軍士一起擊鼓,用勁弩射向曹軍。曹軍驚駭,轉身狂奔,自相踐踏而死者無數。劉備驚嘆說:「子龍(趙云字子龍)一身都是膽。」
趙云在亂軍中浴血奮戰,護得少主安全;他不為美色所迷,不為田宅所動,也不意氣用事,始終保持遠見卓識。
趙云在世時,其官職不及關羽、張飛,也不及馬超、黃忠。趙云死時,后主劉禪并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所講的淚流滿面,也許劉禪早忘記了趙云是他的救命恩人。趙云去世后,并沒有立即封謚,而是在諸葛亮、蔣琬、費祎、陳祗、夏侯霸都得謚后,趙云才被追謚。但這絲豪不影響趙云在人們心中的形象。趙云就是集勇、忠、信、仁、義、禮于一身的完美戰將!
(圖片來自網絡)
(主要參考資料《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