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开着新加坡注册轿车的司机在马来西亚柔佛添购RON95津贴汽油,还拿塑料桶装更多汽油准备外带,马来西亚柔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已就事件展开调查。
SG Road Vigilante通过社交媒体Facebook发布的照片显示,这名男子正在马来西亚油站添油,而他身旁停放着一辆蓝色、新加坡注册的迷你库柏(Mini Cooper)轿车。
男子为车子添完油后,还将汽油装进一个塑料桶,此举引发网民的热议。
根据贴文,这起事件发生于3日傍晚6点36分左右,地点是依斯干达公主城的四季花园某油站。
据星洲网报道,柔州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局局长丽丽丝莎斯琳达受询时表示,当局正在进行调查,确认事发油站是否违法。
她说,一旦确定相关违法行为,当局将对涉事单位,包括疏忽管理或极有可能是同谋的油站业者采取行动。
她也强调,RON95津贴汽油禁止售卖给外国车辆的禁令依然生效,当局将援引1961年供应管制法令采取严厉处分。
新闻报道后,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油站必需严惩!”“油站也需要负上责任,因为监督不妥”。
也有理智网友表示,如果犯法就举报捉人,没人会干涉,不要骂来骂去新加坡人…新加坡很多移民来的,包括马来西亚人也有,“只看车牌就咬定新加坡人,有点说不过去。”“各位搞清楚才留言,未必是新加坡人可能是永久居民!!!!!”
这起事件再次凸显了马来西亚政府实施燃油补贴政策面临的监管挑战。RON95汽油作为受管制商品,其销售对象和方式都有严格规定。柔佛州作为与新加坡接壤的地区,跨境燃油管控问题由来已久。
当局的迅速反应值得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完善监管机制。
建议油站加强员工培训,安装监控系统,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两国可加强执法合作,通过车牌识别系统等技术手段防范跨境燃油走私。
此案也提醒公众,享受政府补贴时应遵守法规。任何企图钻制度漏洞的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本国纳税人的利益。希望调查结果能厘清责任,为类似案件树立处理范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