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历史故事
明星
奇聞趣事
老照片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星座课堂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李商隱:滄海月明珠有淚,滿詩深情卻一生顛沛流離,壯志難酬
2023/02/15

《錦瑟·李商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倘若有人問我,在唐朝那樣一個詩人輩出的時代,誰的愛情詩寫得最好?我想,恐怕找不出哪個詩人能超越李商隱。

從古至今以相思為主題所創作的詩篇,傳誦最為普遍的,大概也只有李商隱了。每次讀他的詩,我都有著不同的感受,伴隨著他的詩歌背后所流露出對愛情的感悟,似乎自己也剛剛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一樣。

從他的詩篇之中我總感受到一種對人生失意的苦悶無處宣泄的氣息同時也在各種不同的詩中觸摸到個人懷才不遇的身世遭遇,以及內心真實的心路歷程。

所以他所寫的那些愛情詩篇總是那樣的震撼人心,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魅力,他所寫的愛情詩把唐詩推向了一個燦爛的巔峰,也奠定了他在詩壇舉重足輕的地位。

我總是在想,倘若李商隱不是詩人,而是改作去寫小說的話,憑著他的才情和對愛情的獨特的領悟,必定能寫出千古流傳的愛情小說。

他特別善于把愛情生活中那些最難以刻畫的情感借用一系列的意象或典故表達出來,也正是因為他的詩中大量的典故,他所有的愛情詩都呈現出詭異晦澀以及精深的風格。

隨著大唐王朝的逐漸衰敗,繼李白和杜甫之后中唐詩壇逐漸進入低潮,很難再找出文學成就極高的詩人。可在晚唐時期,中國詩壇兩顆璀璨的新星再次把唐朝的文化推向[高·潮],他們就是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常常并稱為「小李杜」。

雖然他們不能與唐詩的泰山北斗李白和杜甫比肩,但他們以特有的細膩秀筆引領著晚唐風騷,使晚唐那些漫漫的長夜因他們所閃耀的光輝而絢爛。

隨著時間慢慢地流逝,李商隱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年代,一切都變得冰冷和現實,然而依舊有很多人能隨口背誦出李商隱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等等。

還有很多老年人耳熟能詳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等。這一切足以說明李商隱的詩歌魅力。

我想,如果說柳永是多情,蘇東坡是專情,元稹是矯情,那麼李商隱可以說是絕對的深情。

我總喜歡讀他的無題詩,也總是一次次地被深深感動著,特別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幾句,不論什麼時候都能讓人產生共鳴。

有時候我想,李商隱的詩寫得那樣深情而具有穿透力,倘若對情感沒有親身的體驗,大概也寫不出來吧。這樣的深情,這樣的詩句,我想他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而寫,而是對情感最真摯的抒發。特別他的《錦瑟》:

錦瑟李商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胡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一次讀,總是禁不住想:這個男人寫出來的詩是如此的細膩而婉約,可我更多感覺到的,是他的詩背后蘊藏的太多惆悵和苦痛的心情,我不知道他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的情感,才寫出這樣千古流傳的詩。

僅僅末尾這兩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讓那些曾經經歷愛情的人感慨萬千。

這首歌曲亦如李商隱的詩一樣深情。然而有些人無論你怎麼等待,注定都只能留下回憶,或許這是宿命吧。盡管有些人只陪我們走了一段路程,卻注定是照亮我們心底一生的明燈,成為我們一生消受不盡的溫暖。

是啊!有些人再回首時,容顏已是無法辨認了。人生有時候就是如此地捉弄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或許詩人在寫這句話的時候,早已是肝腸寸斷,心支離破碎了。或許因為這些深情而浪漫的字句消耗了他太多太多的精力,所以他在世上只活了四十五年。

李商隱的一生可謂是流離顛沛。他出生于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一生經歷了晚唐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但他主要生活在文宗、武宗、宣宗這三朝,這時,曾經,空前強大的大唐王朝已經開始在走向衰頹,亦如他所寫的詩「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那樣的沒落景象。

李商隱生活在這樣一個風雨飄搖的末世,我不知道上天是故意安排還是巧合。在古代,大多數仕子走上仕途之路都需要通過干謁那些地位顯赫的人從而得到推薦,或者自身有著顯赫的家世得以提攜,這種現象在唐朝尤其普遍。

而李商隱亦是免不了那些俗套。他的詩中曾經這樣寫過「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孫」,而實際上如同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

盡管他自認為是皇族同宗,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一一後來經過張采田考證,確認他是唐朝李氏皇族的遠房宗室,他的家世可以追溯到唐高祖李淵,這個李淵的第七代子孫為李暠,而李商隱又是李暠的苗裔。

如此推來,他的家世曾經還算顯赫了一不過這種所謂的宗室關系已經相當遙遠了,雖然他在自己的詩文中自述是皇族宗室身份,然而在現實中并沒有給他帶來絲毫的利益!

從李商隱的高祖李涉開始算起,家族中人曾經擔任過的最高官職不過是縣令,后面幾代更是官卑職微,門庭逐漸衰落。到他的父親李嗣,官職也不過是任殿中侍御史,還擔任過獲嘉縣(今屬河南)的縣令,最后淪落到做幕僚。李商隱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已經衰落的書香門第。

大約在李商隱十歲的時候,家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于父親在浙江幕府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和母親以及弟妹們回到自己的家鄉河南鄭州,原本不怎麼富裕的家庭頓時變得更加窘困起來,大多數時候還靠鄰里親戚接濟。

李商隱作為家中的長子,為了擺脫這種現實的境況,不得不背負起撐持門戶的責任。這在他後來的詩文中有對自己這一時期經歷的描寫:「乃占數東甸,傭書販舂」,只得靠給別人抄書掙錢養家糊口。

在這期間李商隱碰到一位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老師,那就是他家族中的一位叔父。此人曾讀過太學,不過一直都沒有做官,終身都是隱居在鄉間,對古文詩詞頗有造詣,所以在此期間李商隱學到了很多知識,從而為以后的文學造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終于在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李商隱迎得了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

這一年的三月,他帶著自己的文章到剛剛上任的刺史家中拜訪,受到賞識,他的命運從此改變。

這個刺史便是當時赫赫有名的令狐楚。此人頗有文學天賦,二十六歲登上進士第。可謂是年輕有為,特別精于章表書啟等文體的寫作,曾在太原幕府任掌書記時候,每當太原的章奏遞到朝廷,德宗皇帝都能辨認出他所寫的文章并且大加贊許。

令狐楚也如同李商隱經一樣歷了六朝,官是越做越高,名聲也越來越大,所以當時有很多人都用自己的詩文面謁,求他向主考官推薦。這就是李商隱去登門拜訪他的原因。

令狐楚對李商隱的才華大為欣賞,李商隱便被招做了幕僚,從此就住在令狐府邸。令狐楚對李商隱甚是關愛,不僅資助他的家庭生活,而且還傳授他駢體文寫作技巧,李商隱很快就精通此道了。對于令狐楚無微不至的關懷,李商隱十分感動。所以特別寫了一首詩表達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

徽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后,不羨王祥有佩刀。

盡管李商隱受到令狐楚如此的器重,在令狐楚的幕府干得也比較順利,但內心深處總憂慮著自己的前途,因為他深深知道,這樣干下去始終不是個辦法,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重振家門的愿望。

這讓他想起大詩人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在給別人做幕僚時,寫的一首詩: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每當李商隱獨自吟詠這首詩的時候,他總覺得詩中所描寫的境況跟自己現在處境沒有多大的差別。

是啊!一個人為著理想漂泊在外的時候,面對那漫漫的長夜,孤獨如同潮水般地慢慢地涌上心頭,縱然良辰好景也不過是虛設罷了。

事實上,在唐朝,那些缺乏家世背景的知識分子要想在仕途有所發展,一般都需有科舉或者幕僚的經歷,前者毋庸多說,對于一般的知識分子,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官方對其能力的認可。而后者一般都是一些地位顯赫的官僚為培養自己政治團隊的需要而采取的網羅人才的手段,倘若在幕府非常出色的話,日后就有可能被推薦朝中做官,比如白居易和杜甫等等一些大詩人都有此經歷。

李商隱也不例外,既然入幕府一時間看不到希望,他自然會想到要走科舉的道路。終于在太和五年(831年)三月的時候,李商隱揣著仕途的夢想赴京應試。

其實按照他本人的真實才能是絕對能考上的,然而那個時代并不是真的只靠真才實學就可以了,一般在考前都需要干謁行卷,李商隱自然就落榜了。

以后屢試屢敗,直到開成二年(837年),令狐父子在暗中幫忙,李商隱才得中進士。然而就在這一年年底,令狐楚卻病逝了,李商隱護送令狐楚的靈柩返回長安,路過長安西郊的時候,親眼目睹了由于連年戰亂導致農村衰敗的景象,由此激發了詩人那悲天憫人之心,于是寫下了著名的長詩《行次西郊作一百韻》:

蛇年建丑月,我自梁還秦。南下大散關,北濟渭之濱。使典作尚書,廝養為將軍。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聞。

令狐楚的逝世對李商隱的仕途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他命中的貴人就這樣走了,而自己的仕途之路才剛剛開始,一般古代那些達官顯貴都是文人入仕的階梯,此時這個階梯的崩塌也為李商隱悲慘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次年李商隱赴涇原節度史王茂元幕,王茂元也極其賞識李商隱的才華,特意將自己的小女嫁其作妻。而此時牛李黨爭特別激烈,令狐父子為牛黨要員,王茂元屬于李德裕之李黨,李商隱先入牛黨,再投靠王茂元列入李黨,結果兩邊都不肯信任接納他,就這樣李商隱不知不覺地被卷進了政治黨爭的漩渦,成為政治的犧牲品,導致終其一生顛沛流離。

亦如馮浩所說:「義山以娶王氏,見薄于令狐,是為事跡之最要者。」

李商隱娶王茂元之女為妻,自然就被牛黨視為忘恩負義的人。事實上并非如此,在此之前牛黨之首領牛僧孺幕下的劉司戶與李商隱有過一面之交,後來劉司戶不顧個人的安危揭露了晚唐宦官專權誤國的最大弊端,直言極諫的提出「揭國權以歸其相,持兵柄以歸其將」。就這樣觸怒了宦官掌權者,從而被貶黜,最終遭宦官的誣陷直至冤死。

李商隱得知后內心感到無比的沉痛,雖然他們僅僅只是一般的普通交情,但劉司戶的死給李商隱帶來思想上極大的震動,沒想到像劉司戶這樣一個忠誠志士最終卻落得如此下場,他為劉司戶的冤死感到悲憤,接連寫了四首悼念劉司戶的詩!

如《哭劉》里說:「上帝深宮閉九閽,巫咸不下問銜冤。」在《劉司戶》里道:「一叫千回首,天高不可聞。」又在《哭劉司戶》里說:「路有論冤謫,言皆在中興。」這一切足以證明了李商隱的正直耿介,決不是那種背恩無行的人。

事實上,劉司戶的死并不是他一個人的死,而是當時所有忠誠志士的死,也意味著所有的忠誠志士理想的崩潰,此時似乎隱約地能聽見唐王朝衰落的喪鐘聲。

在李商隱的幕府生涯中,他認識了一個相知的朋友,那就是當時才華出眾的詩人崔玨。那是李商隱在大中元年的時候入李德裕親信鄭亞的幕府,任掌書記職務,此時詩人崔玨也在鄭亞幕下出任觀察巡官的職務,他們就這樣相互認識了,後來崔玨西去入蜀,李商隱非常傷感寫了這首詩;

送崔玨往四川·李商隱年少因何有旅愁,欲為東下更西游。一條雪浪吼巫峽,千里火云燒益州。卜肆至今多寂寞,酒爐從古擅風流。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

李商隱一生凄苦,仕途曲折而艱辛。自太和三年踏入官場,到大中十二年去世,三十年中就有二十年是輾轉于各個幕府,盡管如此執著,他依然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在生命的最后兩年,他回到自己童年生活過的江東,任鹽鐵推官,但不久便罷職,重新回到鄭州家里。終于在大中十二年,四十五歲的李商隱在落寞凄涼的閑居生活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死后,他的生前好友崔玨在《哭李商隱》詩中寫道:「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我想這兩句詩可謂是對李商隱一生最好的總結。

李商隱作為唐朝后期最杰出的詩人,他的詩歌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我想一方面成因于他的生活經歷和遭遇,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早天的天才詩人李賀的影響。

李商隱還特意為李賀寫了《李賀小傳》一文,而杜牧卻為之寫序,這可見李賀這個天才「詩鬼」是多麼的有才情,只可惜他如同流星般一閃而過,只活了短暫二十七歲就離開這個世界。

至于李商隱和杜牧之間的關系,雖然無法找出史料考證,但有點可以肯定的是,李商隱絕對是十分仰慕杜牧的,他贈給杜牧的兩首詩就是最好的例證:

杜司勛·李商隱高樓風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傷春復傷別,人間惟有杜司勛。贈司勛杜十三員外·李商隱杜牧司勛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詩。心鐵已從干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

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李商隱把杜牧當作自己的知音,同時也流露出兩人之間真摯的情誼。

從某種角度來說,李商隱和李賀的生活經歷以及遭遇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我想這大概是李商隱的詩為什麼受到李賀的影響的起因吧。

在李商隱這短暫的一生之中卻經歷了六代君王,可見逐漸衰敗的王朝在這些君王手上治理并未有什麼起色,相反由于他們的昏庯而加速了大唐王朝的衰落。

但對于那些懷有政治抱負、才華出眾的詩人來說,要想憑著自己個人的力量力挽狂瀾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詩人們總是借用歷史人物來抒發內心的生不逢時和有才無命的苦悶愁緒。李商隱亦是如此,他所寫的那些政治詠史詩都是以憂國憂民和個人際遇相融合為中心的。

然而李商隱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并非取決于那些政治詠史詩。雖然這些詩不乏膾炙人口之作,但真正奠定他的地位卻是他那以無題為核心所創作的詩歌。可以說他那些以無題為主題所詠吟的詩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也為后世人們最關注。

事實上,每次我只有讀他的那首傳誦千古的《無題》,總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無題·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很多的時候我想,相見是那樣的難,分別又是那樣的痛苦,難道這就是命定的嗎?倘若是這樣的話,那還不如不見,讓彼此相見不如懷念,最后相忘于江湖。

可是又有誰能做到這樣呢?我們注定只有痛苦,其實是因為我們愛得太過深沉。

或許正如周國平所說:最強烈的愛都根源于絕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愛!

而那首為歷代名家所推崇且最享盛名的《錦瑟》更讓人念念不忘。

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袍未曾開」。這恐怕是他一生最大的悲劇,或許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古來才命兩相妨」。縱使一生從未放棄為仕途而求索奔波,也早已注定了落寞的結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和您一起領略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晚清選秀真實場景,秀女個個神色惶恐,入選標準與美貌無關
2023/03/30
晚清老照片:姑娘豐滿圓潤面帶微笑,慈禧太后的小火車被公開展示
2023/03/30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
歲月如斯,伊人不在——蘇軾自述一生遭遇與他詩詞的關系
2023/04/02
采用先例和慣例的法律體系,是如何影響現代司法體系的?
2023/04/01
宋江李逵戴宗同桌吃飯,一碗魚湯暴露階層!盧俊義柴進才是豪門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