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無家國,更是易被私情牽絆。帝王若是想成就大事,冷血無情方可。歷史上雖然不缺乏女子為家國舍棄小我,李師師不肯服侍金人選擇吞金而亡,楊家女子為征戰遼國淚灑疆場。但是這畢竟是少數,古代女子長期遭受封建的糟粕,而社會之上更是灌輸女子為男子附庸品之說,嫁雞隨雞的這一套說法更是屢見不鮮。
如北宋慘遭金國屠殺之時,多少皇家女子為求得生存,茍活于敵人身邊。甚至有人從中獲得敵方恩寵,以敵國為家鄉,縱使回朝仍心中惦念,甚至以家國傾囊相送。
汴京何等繁華,卻隨著金人的入侵,東京一夢終成泡影。無數琳瑯玉器落入外來人之手,徽欽二帝更是落入敵人之手,飽受屈辱,丟盡了中原王朝的臉面,無數皇家之女成為金人的玩物,在其手下茍且偷生。
由盛轉亡,只不過短短一百年的時間。歷史記載之中,北宋亡國自然有君主的不作為,臣子的偷梁換柱,致使國家一再虧損,但女子入了金國后的樂不思蜀,更是直接斬斷了將士的士氣。
韋太后非官家女子,出身貧寒,而這也就注定了韋太后雖然后期身居高位,卻沒有大家閨秀的長遠見識,心中家國觀念更是淡薄,以一己私利棄天下百姓于不顧,婦人觀念盡顯無疑。韋太后初始只是宋徽宗得寵妃子的侍女,只因旁人推薦,這才得以被宋徽宗寵幸,生下一子名喚趙構,只是韋太后并未母以子貴,并不受寵。
但是趙構畢竟是皇子,韋太后身份過于低微,也是辱沒了皇子,因此韋太后的位分也是一升再升,從初始狀態的才人至最后的婉容,而后期趙構為家國所表現出的大義凌然,更是將韋太后的位分加封為賢妃。
只是這只是一時的榮華,宋徽宗雖然擅長詩詞書法,但在家國治理之中卻與南唐后主相似,與虎謀皮智能全身而退?何況,宋徽宗之時政治并不清明,奸臣當道,在朝堂上肆意橫行,再加上宋徽宗將自己與剛剛發展起來的金國相掛鉤,企圖利用金國攻擊遼國怕,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只是宋徽宗終究是讓金國看到了北宋的隱患,遼國雖然除去,但是北宋也成為了陪葬品。
靖康之變,韋太后如同北宋王朝的所有貴族女子一般,皆是經歷了人格上的侮辱。但是韋太后還是憑借著自己的個人魅力,嫁作他人婦。韋太后的第二任丈夫,乃是完顏宗賢,而且還是與趙構姐姐柔福帝姬委身與同一人,在金國期間韋太后更是為完顏宗賢生下兩子。
趙構繼承皇位之后,避免北宋朝廷的更多皇家人受辱,同時表達自己的孝道,利用國家的利益以及殘害忠良的代價,將韋太后迎回,放于高位。韋太后能夠回國,自然是讓同在金國的姐妹羨慕,而宋欽宗更是將自己的姿態放低,只求回國,皇位可以易主。
只是韋太后雖然滿心答應各方要求,發誓自己會讓眾人回國。只是金國之中,韋太后為求生存,在他人身邊委身談笑風生之事,怎麼能傳回國內,所以這些要求,韋太后只是表面答應。而且對于早年逃回國內的柔福帝姬,韋太后更是趕盡殺絕,胡說柔福帝姬早已去世,此人乃是李代桃僵。
韋太后通過多番周旋,將一干人等全部留在金國,封死了悠悠眾口。
只是婦人終究只是婦人,家國情懷遠不如個人私情。民間百姓得知,韋太后不僅為金國開枝散葉,而且在韋太后回國之時還是被完顏宗賢護送,這份情懷顯然在南宋養尊處優的韋太后是不會忘記的,而且時常接濟更是常有之事。
韋太后在朝幾年,若是有金國使者來訪,韋太后必定會收集珠寶,使使者可以賺得盆缽滿滿。而在韋太后去世之時,仍不忘金國的丈夫以及兒子,甚至留下遺需要時常接濟金國。
韋太后全然忘卻金國對北宋的踐踏,僅僅以在金國受到的完顏宗賢的呵護,便將趙宋朝廷再次拱手相讓。終究是目光短淺,以個人的私情置江山于不顧。雖說南宋的經濟實力遠在北宋之上,但是韋太后如此便宜敵國,忘卻百姓恥辱,南宋滅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