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汴京太祖趙匡胤那層層封鎖的后宮之中,有一個病臥榻上的女人,正盡力仰著臉望著窗外那棵幾乎已落盡了葉子的梧桐。女人那本就嬌弱的身軀此時被疾病折磨得更加瘦削了,那雙黯然的眼睛睜著,沒有一絲神采。但從那憔悴的臉上卻依舊能找出昔日那動人的美麗。
此時的她已無力再為那張曾經引以為榮的臉略作修飾了,她任憑它憔悴下去,反正已沒有人再來欣賞它了。
啊!成都的牡丹此時應開得正艷吧。那摩河池里的荷花是否已凋零了呢?病中女人黯淡的目光因回憶而閃亮了起來。「哦!那魂牽夢縈,繁花似錦的成都;那生養我的成都;那擁有我許多幸福快樂日子的成都,我還能再回到妳的懷抱嗎?」
……
這個病中思鄉的女人,就是曾為蜀主孟昶妃、又為太祖趙匡胤妾的花蕊夫人。
夜深人寂,在蜀主孟昶的宮中,有一個人正在焦躁不安地來回走著,他身材微胖,面孔白皙而嚴峻,俊秀的雙眉緊鎖著。他,就是蜀主孟昶。
自從父皇手中接過皇位以來,他尚能體恤民意,任用賢臣,國內還算是比較平定。正在他志酬意得之時,他深愛的貴妃張氏竟在前幾日被雷電擊死了,這怎能不叫他痛心呢?他的貴妃不僅美麗,而且與他恩愛無比,他早已養成了無貴妃不能安寢的習慣。
幾個月以來,雖然也有不少美女被選進宮來,環肥燕瘦,各有特色,但哪一位也沒有他的張貴妃善解人意,明艷動人。他煩躁的樣子使得身旁的內侍們戰戰栗栗,深恐不小心觸怒皇上而身遭不測。
孟昶正在煩悶,忽聽耳旁仿佛鶯歌燕語一般:「陛下萬安!」孟昶回頭一看,卻見一位艷裝打扮的麗人正向他盈盈拜下,頭都不敢抬,孟昶只見她窈窕的身材和如云般的秀發。
他看了看身旁的內侍,內侍忙躬身回稟:「是新入宮的徐妃特來伴駕。」孟昶用手扶起麗人的下巴,輕輕抬起她的面龐,頓時被她的艷麗驚呆了。他不相信世上會有如此之美女,那凝如脂的肌膚,那清而明的眼睛,紅紅的小嘴微張,露出潔白的皓齒,清澈的目光掃過他后,頓時含滿了嬌羞。
那目光打動了孟昶的心,孟昶忘情地看著那張美麗的臉。在他目不轉睛地注視下,徐妃的雙頰不覺染上了紅暈。
此時,內侍在一旁提醒:「陛下,請安寢吧。」孟昶仿佛從夢中驚醒一般,摟住徐妃一同走進了帷賬之內。內侍們都松了一口氣,終于有一位美人可以取代張貴妃了。
孟昶被徐妃的美麗迷住了。徐妃不僅美麗,而且性格柔婉,說話時總是含嬌帶羞。每逢與徐妃相見,孟昶就會越發覺得徐妃恍若天上的仙子一般,越見越動人,他纏綿于徐妃的身旁,沉醉在徐妃的溫柔鄉里。
這一天秋高氣爽,徐妃新沐浴后,正在后庭賞花。芙蓉花旁,人比花嬌。徐妃最愛芙蓉與牡丹,愛它們的雍容華貴。她曾自比為牡丹,孟昶笑說:「牡丹哪有美人明艷,朕只要美人,不要牡丹。」
徐妃含羞地笑了。她知道自己的美麗,也慶幸能得到皇上的寵愛。但她也知道皇上現在愛她的只是她美麗的容顏。「花無百日容,人無百日好。」她不是一個膚淺、喜歡虛榮的女人,她希望皇上能從內心深處來愛她,了解她的才情。
正在她獨坐發呆的時候,孟昶悄悄地走到了她的跟前。望著他剛沐浴后的愛妃,更覺得她明艷照人。他輕呼一聲:「愛妃!」徐妃回頭嫣然一笑,頓時將芙蓉的艷麗比下去了。她的神態是如此嬌艷、嫵媚,是任何花也無法比擬的。孟昶情不自禁地走向前,挽住他的愛妃說:「朕要封妳為貴妃。」
徐妃一聽,忙回身跪拜說:「謝龍恩。」聲音如桂花糖般綿軟動聽,而那迷人的笑靨,更令孟昶怦然心動。
「愛妃在做什麼呢?」孟昶問。
「臣妾正在掛念皇上,不知今天朝堂之上,皇上是否順心?」徐妃低聲回答著。
見愛妃如此體貼他,孟昶更加樂不可支。笑嘻嘻地說:「朕一見到妳就萬事順心了。」
徐妃偎在孟昶懷中,柔柔的發絲隨風飄到孟昶的臉上;纖纖的手指撫著孟昶的臉,心疼地緩緩地說:「陛下,您近幾日有些瘦削了。」
孟昶搖搖頭,想搖去那些煩悶。今日朝堂上又有人提到大宋虎視眈眈,想要吞并蜀國,請皇上警惕。「我警惕有什麼用呢?」孟昶哀傷地想。
大宋兵強馬壯,怎麼能抵擋得了呢?他的面色沉重,轉眼望去,見徐妃面露詫異,知道是自己剛才的神色把她嚇住了。于是重作笑顏地對徐妃說:「朕聽說妳善作宮詞,可否讓朕見識一下呢?」
徐妃見皇上悶悶不樂,也不便推辭,于是站立起來,走至花旁,隨手折下一枝芙蓉,拿在手里把玩著。略一思索,一首宮詞應聲而出:
春風一面曉妝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卻被內監遙覷見,故將紅豆打黃鶯。
吟罷,含笑倚在花旁望著孟昶。
此時的孟昶已被徐妃的才情完全折服了。見徐妃綽綽風姿佇立在花叢之中,那種風情又怎能是言語所能表達的,不禁脫口而出:「好一個花蕊夫人!」。
「什麼?」徐妃沒有聽明白。
孟昶又說了一遍:「朕封妳為花蕊夫人。」
此后,孟昶對花蕊夫人更是寵愛有加。孟昶知道夫人最喜愛芙蓉和牡丹,為博取夫人的歡心,特別為夫人造了一座牡丹苑,從外地征調來許多善種牡丹的工匠,培植了許多異種牡丹。
成都城中,許多尋常百姓家也種上了芙蓉,每當花開的季節,各種牡丹爭芳斗艷,遠看如朝霞般燦爛,近處花香濃郁,經久不散。一時成都有了「錦城」的美稱。
花蕊夫人不僅美麗,而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富有文學才能。孟昶本人也是個才子,經常與花蕊夫人互相對詩吟句,填詞作賦。夫婦二人夫唱婦隨,恩愛無比。
蜀國雖為天府之國,但只是兩川的一個小國,勉強只可自保,想要達到統一北方,結束分裂局面是不太可能的。北方有強大的宋國,宋朝君主趙匡胤自發動陳橋兵變奪過政權后,勵精圖治,一心想要平定天下,這樣,蜀國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
孟昶深知在兵強馬壯、幅員遼闊的大宋王朝面前,蜀國想與之分庭抗衡是不太可能的。然而他又不甘心做亡國之君,于是一方面,在向大宋捐餉納糧、俯首稱臣的情況下,另一方面又加緊操練兵馬,圖謀國政,希望對宋兵的來犯能有所抵抗。
在這種情況下,孟昶的心情當然不會很好。花蕊夫人深知孟昶的苦悶,然而作為一個女人,于軍國大事,她又能幫上什麼忙呢?她所能做的只不過是在孟昶苦悶時,多方加以勸解,以她的溫柔來安慰他的心。孟昶深深了解到了花蕊夫人的用心,從而也就更加喜愛花蕊夫人了。于是,他又賜封花蕊夫人為「慧妃」。
盛夏季節,成都天氣炎熱,孟昶帶著花蕊夫人以及眾位妃嬪來到摩河池上避暑。孟昶與百官團坐,席前擺滿了山珍海味。微風習習,池水蕩起漣漪。君主酒至半酣,花蕊夫人率領眾嬪妃,款款走向前來,跪拜說:「臣妾愿為陛下歌舞助興。」
孟昶大喜,點頭說:「有勞愛妃了。」
于是,花蕊夫人率領眾妃在席前翩翩起舞。一時只見:長袖飄飄,落英繽紛;鶯歌聲聲,委婉動聽。君臣都被花蕊夫人美妙的舞姿迷住了。
席間美女繚繞,花蕊夫人長袖舞如飛絮,細腰擺若綿柳,小臉艷如桃花。歌舞暫歇,花蕊夫人緩步回到孟昶身旁。孟昶見其他嬪妃都已氣喘吁吁,香汗淋淋,花蕊夫人卻依然面不改色,潔白如玉的面頰上也不見半點汗漬,更加驚為仙女。
一陣微風吹過,酒意上頭,孟昶趁著酒興吩咐道:「拿筆來,朕要為貴妃賦詩一首。」左右早已擺好筆墨紙硯,孟昶略一思索,揮筆寫道:
「冰肌玉骨清無汗」!
左右及文武百官見了,無不連聲稱贊,一團紅暈也涌上了花蕊夫人的面頰。孟昶更添興致,又繼續寫道:
「水殿風來暗香滿。」
群臣又是一片稱贊。孟昶自己也感覺不錯,正要繼續往下寫,忽有人來報:宋兵犯境!
孟昶一怔,看著花蕊夫人,長嘆一聲,擲筆說道:「可恨賊寇敗壞我的詩興。」然而這兩句描寫花蕊夫人之美的詩句「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卻流傳了下來。
公元965年,宋朝終于向蜀國發兵,大動干戈。在北宋的強大攻勢面前,西蜀軍隊潰不成軍。孟昶日夜焦慮,他雖想誓死一戰,無奈卻舍不得他心愛的貴妃,然而他又怎甘心做亡國之君呢?
戰場上屢戰屢敗,朝堂上文武百官分成兩派,一派主張出戰,一派主張投降;后宮早已慌作一團,只有花蕊夫人才能安慰他,他也只有在花蕊夫人宮中才能得到平靜。越是如此,孟昶更加不愿拋下千嬌百媚的花蕊夫人,舍身出戰了。
左思右想之后,孟昶無奈只好向宋太祖趙匡胤修表請降,渴望尋求一塊茍且偷生之地。太祖趙匡胤接受了孟昶的請降,蜀國君臣百官做了北宋的階下之囚。
蜀國降宋,花蕊夫人心中也十分難受。但看到孟昶悲傷的樣子,花蕊夫人心中又十分不忍。她勸孟昶說:「蜀國氣數已盡,這也是天意,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力量所能挽救得了的,陛下何必又因此而耿耿于懷呢?
人生最多不過百歲,讓臣妾為陛下歌舞一曲,盡享這人生的快樂吧。」孟昶很感動于花蕊夫人的體貼,善解人意,也就強做歡顏,不忍掃花蕊夫人的興致,并為她擊鼓伴奏。夫妻二人苦中求樂,但畢竟是身屬敗軍之將,除心懷羞愧外,還對將來十分憂慮,不知道等待他們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命運。
宋太祖趙匡胤接到孟昶的降表后非常高興,命令孟昶即刻帶著家眷到宋朝首都汴京接受封賞。此去之行,不知是福是禍,孟昶帶著家眷及花蕊夫人心驚膽戰地上路了。
宋太祖在崇元殿接見了孟昶,安撫了一番,并封孟昶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爵秦國公,其家屬均有封賞。太祖這樣做,無非是收攬人心,為其他降將做一個榜樣,不至降將寒心,何況這個官爵也是有名無實的。
第二天,花蕊夫人同孟昶的母親一起進宮謝恩。趙匡胤端坐在朝堂之上,不怒自威。他早就聽說過花蕊夫人美麗非凡,此刻見花蕊夫人步入殿堂,早已按捺不住,忙叫她上前來參見。
花蕊夫人不得不含羞走至趙匡胤跟前,太祖仔細一看,不覺心中暗自贊嘆:好一位端莊秀麗的美人,聯想到自己雖為大宋的皇帝,掌握著萬里江山,后宮卻沒有這樣的佳麗為伴,不覺暗暗遺憾。這樣一想,不由自主地怔怔失了態。左右提醒,方自回過神來。
花蕊夫人見太祖皇上目不轉睛地盯著自己,心中雖然十分惱怒,卻又不敢十分表露,心想自己雖然曾貴為皇妃,然而現在不過是階下一囚,待罪之身,連性命都朝夕不保,又何談什麼尊嚴呢?
她含怒而不威,含嗔而不露,這種不卑不亢的神情,更令太祖著迷。只可惜是在殿堂之上,不好怎樣,在進行了一番封賞之后,只好聽任花蕊夫人婆媳拜謝出宮。直至花蕊夫人的身影已消失在殿門外,趙匡胤仍然在獨坐發呆。
這次相見,花蕊夫人給太祖趙匡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太祖眼前總浮現出花蕊夫人俏麗的身影和如花般的容貌。他坐臥不安,食不知味,感到了美人就在身邊卻無法得到的悲哀。
他轉而開始怨恨孟昶:他孟昶身為手下敗將,胸無大志,憑什麼有這樣的女人相伴呢?自己雖然貴為天子,若連自己喜愛的女人都得不到,又有什麼意思呢?太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得到花蕊夫人。
那次相見,花蕊夫人從太祖趙匡胤的目光似乎感到了某些不好的兆頭,她不敢告訴丈夫,怕他擔心,也不敢告訴婆母,他們受的驚嚇已經夠大了,不能再讓他們為自己擔驚受怕。她終日提心吊膽,暗中企盼著平安無事。
一天晚上,宋太祖突然召孟昶進宮宴飲。花蕊夫人預感到不幸就要降臨,想叫孟昶不要去,卻又無法啟齒,轉念又想:若太祖真起了殺孟昶之心,躲過了今日也躲不過明日,只有聽天由命了。
夜深,孟昶還沒有回來,她真是擔心極了,暗自祈禱保佑孟昶平安回來。或許老天真的聽到了她的祈禱,半夜時分,孟昶終于酒醉歸府,花蕊夫人一顆懸著的心這才放了下來。然而,哪知道到了第二天早上,孟昶就覺得胸中仿佛被什麼東西塞住了,吃不下飯。花蕊夫人慌了,急忙請醫生前來診治,卻不料病情越來越嚴重,惡化得非常快。沒過幾日,孟昶就已經臥床不起了。
花蕊夫人守著床上病中的丈夫,暗自流淚。她感到是她害了孟昶:孟昶這次病得太突然,不能不叫她起疑,然而她只有在病床前哭泣,找不到一個人去傾述。
幾天未進飲食,孟昶消瘦得非常厲害,望著床前流淚的愛妃,他亦自知不久于人世了。他抬了抬手,想抹去臉上的淚珠,然而費了很大勁,卻動不了。
他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病得如此突然,不久前,他還暗自慶幸終于保住了一條命,可以和愛妃長相廝守了。他舍不得他的愛妃,然而現在他已沒有精力,也沒有力氣再為他的愛妃描眉抹脂了,也沒有精神與她吟詩做對了。他看著他的愛妃,終于不舍地閉上了眼睛。
蜀主孟昶死于他的府邸,年僅47歲。
花蕊夫人自然十分悲痛,孟昶的母親則更加悲痛欲絕。這位老婦人親眼目睹了宋太祖對花蕊夫人的目光中流露出來的喜愛之情。也明白自己的兒子為什麼會在加官進爵之后突然暴斃。她看著珠淚盈盈的花蕊夫人,心知這是一個害人的尤物,然而她是皇上喜愛之人,自己怎能奈何呢?亡國在先,兒子死去在后,她也沒有希望活下去了。幾日后,孟昶的母親也含恨絕食而死。
花蕊夫人明白孟昶的死因,深知正是自己給孟昶帶來了殺身之禍。
夫妻幾年情深,如今孟昶離她而去,又怎能不傷心呢!她日日悲切,也想隨孟昶而去,卻沒有自盡的勇氣。孟昶先亡國,后喪身,莫非她正是他命中的一顆災星?她身著孝服為丈夫守陵,既悲丈夫的先她而去,又感嘆自己的身世飄零。
太祖趙匡胤吩咐厚葬孟昶。隆重的喪事完畢之后,按禮節,花蕊夫人得進宮謝恩。
這一次與趙匡胤見面,她渾身縞素,顯得冰清玉潔,風度翩翩,眼中淚珠晶瑩,面帶愁容,猶如帶雨梨花,太祖趙匡胤見了,更覺嫵媚動人。他再也無法抑制他那如火的欲望,當天晚上就命令花蕊夫人陪他飲酒。
花蕊夫人身負亡國喪夫之痛,哪有心情飲酒作樂,然而君王的命令又不得不從。她無可奈何,只得從命。酒席宴上,太祖命她飲酒,她推說不會;命她歌舞,她就隨便唱了一首曲子,她實在無法強言歡笑,然而她那冰清玉潔的神情更吸引了趙匡胤。
趙匡胤越看花蕊夫人,越覺得美麗,何況現在孟昶已死,他再也不舍得放花蕊夫人出宮,便命她侍寢。花蕊夫人如何肯從,她百般哀求,甚至想到了死,然而她這一弱小女子,又怎能敵得越身經百戰的太祖趙匡胤呢?
一夕歡娛之后,太祖對花蕊夫人更加喜愛,為討好于她,使她忘卻亡國喪夫之痛,徹底地得到她,第二天,就封花蕊夫人為妃,收在自己身邊。事到如此,花蕊夫人也只好認命了。
花蕊夫人身為孟昶的貴妃,如今卻投身于害得她丈夫國破身亡的仇人懷抱,她的心情是無法用言語來描繪的。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逃脫這樣的噩運呢?幸而太祖對她十分寵愛,每日退朝后,
總到花蕊夫人宮中調笑取樂,安慰她,使她忘卻自己的不幸。她也只有借此來麻醉自己,使自己不要再去想那些傷心之事了。
花蕊夫人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人,善吟詩,精工筆。閑余之時,常做些小詩聊以抒發情懷。太祖早就聽說了,也想見識一下,于是,他便命花蕊夫人寫一首描寫蜀地的詩。花蕊夫人想到蜀兵在大宋兵臨城下投降時的情景,略一思索,提筆寫道: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言辭懇切生動,更寫出了對孟昶降宋的不滿之情。太祖看了之后,不禁連連拍案叫絕,稱贊說:「愛妃的胸襟,是許多男子也比不上的。「
花蕊夫人謙遜地說:「皇上過獎了。」
從這首詩中,太祖也看出花蕊夫人始終不能忘懷蜀地,于是許愿說:「朕一定封妳為皇后。」盡管花蕊夫人并不是很重視這個地位,但對太祖的甜言蜜語,畢竟還是高興了一陣。
花蕊夫人并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女人。她自己的心情也十分矛盾。
她本來與孟昶十分相親相愛,卻不料棒打鴛鴦,現在雖然改事太祖趙匡胤,皆是事出無奈。雖然孟昶現在已經死了,但她心中始終不能忘記舊日的恩情,她也不能原諒自己對孟昶的背棄。芙蓉花開時,她想起了那次園中賞花,孟昶封她為「花蕊夫人」,真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今,她仍在園中賞花,而孟昶卻已不知魂歸何處了。
花蕊夫人本善工筆,于是她親手描紛了一張孟昶的畫像,朝夕供奉在自己身邊的內室之中,每日對著畫像膜拜,以慰藉自己的心中之苦,告慰孟昶的在天之靈。
不久,太祖趙匡胤就發現了這幅畫,心中頓時起了懷疑。他的愛妃怎能供奉別人的畫像呢?況且,自漢朝以來,宮中就禁止擺案上香,于是他不快地迫問花蕊夫人所供奉的究竟是什麼人?
花蕊夫人察顏觀色,見太祖面帶怒容,就機智地說:「臣妾供奉的是張仙的畫像啊!民間傳說對張仙祈禱,可以保佑生兒子。
臣妾是希望能夠為陛下多生龍子。」太祖聽了轉怒為喜,也就不再追究了。
太祖對花蕊夫人十分寵愛。絕沒想到平素溫柔雅靜的花蕊夫人會欺騙他,便很容易就相信了。不然,他若仔細觀察這幅「張仙」圖,又豈會察不出孟昶的影子。
一場風波就如此平息了。然而宮中的其他嬪妃卻對「張仙送子圖」信以為真,在那個母以子貴的年代,誰又不想多生龍子呢?所以也都照樣供奉張仙的畫像。一時間,宮中供奉張仙之風大盛。
太祖對花蕊夫人雖然寵愛有加,但在立皇后的事上卻受到了阻礙。
太祖很想立花蕊夫人為皇后,就與宰相趙普商議。趙普曾協助太祖發動陳橋兵變,使趙匡胤得以皇袍加身,可以算是宋朝的大功臣。平定各個割據勢力,趙普也出了很多謀略,很多時候,他的建議甚至能左右太祖的想法。
趙普勸太祖說:「徐妃雖然美麗聰慧,善解人意,甚得陛下歡心,然而畢竟是亡國的尤物,說出去不太好聽,又怎麼能母儀天下呢?請陛下以天下為重!」
趙匡胤聽了趙普的話,也就猶豫了。盡管他十分喜愛花蕊夫人,但他心目中最重要的畢竟還是江山社稷,他怎能為一個女人而得罪天下人呢?于是立皇后的事也就耽擱下來。
花蕊夫人性情溫和,不懂得權勢之爭,不會利用得寵的地位,為自己贏得權力。在深宮中是寂寞的,她是亡國的后妃,人人見她都會退避三舍,幸而有太祖的寵愛。她也知道,后宮的其她嬪妃早已對她恨之入骨了。她卻沒有絲毫的防范措施,甚至沒有覺察到太祖到她宮中的次數已逐漸減少了。
花蕊夫人雖然十分受太祖趙匡胤的喜愛,她的不茍言笑開始尚能吸引皇帝,日子一久,太祖也就厭煩了,加之趙普的建議也起了一定的影響,于是就較少再去花蕊夫人宮中。他畢竟是皇帝,后宮六院美女如云,花蕊夫人又不懂得嬌媚之術,不會曲意奉承。
于是,不久太祖就漸漸地喜歡上了年僅17歲的左衛上將軍宋的女兒,并立她為皇后。宋皇后年輕貌美,生性活潑,太祖得之若寶,整日逗留在宋皇后的宮中。從此,花蕊夫人在深宮中就更加寂寞了。
花蕊夫人身為亡國之妃,在百官中本就沒有什麼靠山,無人替她撐腰,以前皇上寵愛她,日子還好過;現在皇上冷落了她,日子就艱難了。
誰叫她當初受太祖喜愛,寵冠六宮呢?那些倍受冷落的嬪妃,早就對她十分怨恨,此時又怎麼會來安慰她呢?宮中的生活是殘酷的,若沒有了靠山,沒有了皇上的寵幸,誰都會欺負妳。深宮的寂寞,對于這樣一個富有才情的女子,是最大的折磨。
花蕊夫人更加懷念與蜀主孟昶相親相愛的那段日子。她想起孟昶為她建造的牡丹苑,每當花開時節,滿城的繽紛;想起摩河池上避暑,她翩翩起舞,孟昶為她賦詩;也想起成為太祖階下囚之后,夫妻二人互相依偎時的情景,那時候生活雖然艱苦,但是患難之處見真情啊!她渴望的不是富貴、權力,她渴望的是真正的愛情。然而曾經對他海誓山盟的太祖趙匡胤無疑是騙了她。在這種精神折磨下,花蕊夫人終于病倒了。
病中,花蕊夫人多麼希望皇帝能來看望她,然而太祖趙匡胤整天呆在宋皇后宮中,似乎已經忘記了他當初曾經費盡心機弄來的美人。花蕊夫人終于失望了,對皇上失望,也對自己失望了。這個善良的女人相信,皇上的朝秦暮楚,背信棄義,正是老天對她不忠于先夫孟昶的懲罰。她沒有為丈夫守節,反而嫁給了害死自己丈夫的仇人,她有何面目去見地下先她而去的孟昶呢?她又有何面目茍活在這個世上呢?
懷著這樣復雜的心境,一個寒冷的秋夜,花蕊夫人帶著羞愧與悔恨,寂寞地離開了人世。
一代才貌雙全的女子就這樣含悲忍憤地死去了。太祖趙匡胤得知消息后,雖然悲傷了一陣,畢竟宮中美女如云,還有許多國家大事要處理,不久也就忘懷了。
成都城中的牡丹依舊盛開著,只是少了一個惜花之人,花也變得不是那麼嬌艷了。一陣風過后,牡丹花瓣灑落了一地,這是牡丹為花蕊夫人所落的淚嗎?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帶您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