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的建立,簡單來說,其實就是秦朝滅亡之后,出現了一大堆割據諸侯。
然后,這些諸侯進行混戰。在混戰的過程當中,底層出身的劉邦,逐漸拉攏其他諸侯,跟他一起圍攻項羽。項羽雖然很強,但是架不住被一群人圍攻。所以最后,項羽敗了,劉邦贏了。
而劉邦贏了之后,在其他諸侯王的推舉之下,直接稱帝,西漢也就自此開國。接下來劉邦再用幾年的時間,逐漸以皇帝的身份,除掉那些異姓王。等到這些異姓王,全都被除掉之后,西漢中央也就真正控制了全國。
漢朝建立的故事,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漢政權的由來、楚漢戰爭,以及消滅異姓王。而這個故事的開始,其實是源自于那場著名的大澤鄉起義。
秦末末年,秦始皇死了之后,戰國時期的六國貴族開始蠢蠢欲動。同時,因為新上位的秦二世胡亥,不懂怎麼緩和矛盾,導致民間的反抗情緒越來越強。
所以後來,公元前209年秋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地區揭竿而起,正式開始反抗秦朝的統治。此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這股浪潮就開始席卷山東六國。那些六國的舊貴族,也紛紛開始起兵,跟著陳勝吳廣一起搞事情。
在這個過程當中,生活在沛縣地區的劉邦,也在沛縣地區起兵,響應起義的浪潮。此后半年里,劉邦一直帶著自己的人馬,在沛縣周圍搞事情。這期間陳勝吳廣則是迅速壯大,然后陳勝就讓吳廣率領農民軍主力,直接殺向滎陽,打算從滎陽取道函谷關,殺向關中,最后一口氣滅了秦朝。
但可惜的是,因為當時秦朝還很強,所以再之后,吳廣直接被擋在了滎陽地區。而吳廣被擋住之后,陳勝派了另一支農民軍主力,繞過了滎陽地區,直接進攻關中。因為秦朝主力當時都在滎陽,所以這支主力最后一口氣打到了咸陽周圍。
然而再之后,秦二世把驪山修皇陵的那十幾萬人,都給武裝了起來,交給了秦末名將章邯統領。在章邯的帶領下,秦軍很快反推了這支起義軍。然后章邯又帶著這支囚徒大軍,直接去滎陽那邊,反推了起義軍主力。與此同時,秦朝駐守在北方的長城兵團,也開始回國鎮壓叛亂。
所以,就在大澤鄉起義半年多以后,陳勝吳廣相繼戰死。
不過接下來,就在起義陷入低谷之后,秦朝高層那邊,趙高和李斯開始內斗。因為高層內斗,導致前線鎮壓農民軍的力量,瞬間被削弱了不少。與此同時,陳勝吳廣倒下之后,以六國舊貴族為首的各地起義軍,開始逐漸壯大。當年的山東六國,這個時候也紛紛開始復國。
在此期間,楚國這邊其實出了好幾位楚王。但是最后,楚國境內最具實力的項家,擁立了當年的楚王后裔熊心,作為新的楚王。而熊心被擁立之后,很多楚國境內的起義軍,都宣布加入到熊心的麾下。這其中,就包括了劉邦率領的這支農民軍。
而隨著六國復國,秦朝主力軍隊,開始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不斷去各地鎮壓六國的復國勢力。在此期間,楚國這邊最具實力的項家軍,就被章邯盯上,然后一頓暴打。後來,項家軍損失慘重,項羽的叔叔項梁更是直接戰死。而項梁死后,他的侄子項羽便臨危受命,接管了項家軍。
在之前的這段歷史當中,劉邦這邊其實一直都不太強,最多也就幾萬人而已。但是隨著楚國主力被章邯打殘了,劉邦開始逐漸在楚國這邊越來越重要。
此后,章邯帶著秦軍,去鎮壓剛剛復國的趙國。鎮壓趙國期間,秦軍用上了圍點打援的方法,把趙國主力圍了起來,逼得趙國向其他幾個諸侯國求救。此時其他的幾個國家,本著唇亡齒寒的態度,都不想讓趙國被滅,所以就紛紛派出了援軍。
而楚國這邊,情況則是有點特殊,因為項梁當時已經死了,所以那位楚王熊心,就開始逐漸擺脫傀儡的身份,有了一批自己的人手。這個時候,楚國高層便讓項羽帶著項家軍,去營救趙國。除了想救下趙國之外,熊心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削弱項家的實力。
同時,為了擺脫策應趙國那邊,當時楚國高層決定,再派一支軍隊,直接走武關方向,直接進攻秦國本土。這支軍隊的存在,勢必會吸引大量秦軍,減輕趙國那邊的壓力。但同時,因為秦朝在秦國本土的統治力比較強,這支軍隊基本等于炮灰。所以當時楚國高層,基本沒人愿意去。
唯一主動請戰的,就是項羽。但是項羽參加這一路軍隊的目的,主要是想為叔叔報仇。考慮到趙國那邊需要項羽帶領項家軍,楚國高層最后就把項羽派到了趙國那邊,然后讓沒有根基的劉邦,直接負責西路軍。
再之后,項羽到了趙國那邊,破釜沉舟,很快消滅了一半的秦軍精銳,聲勢大漲。剩下的一半秦軍,接下來則是堅守不出,和聯軍展開對峙。因為項羽打贏了,所以劉邦這邊的壓力就小了。接下來,劉邦非但沒有被滅,反倒是逐漸接近了武關。
而當劉邦打到武關周圍,項羽也和秦軍主力對峙了幾個月之后,秦朝高層那邊,趙高忽然弒殺了秦二世胡亥。趙高的這個行為,導致秦軍前線大亂。此后,章邯帶著秦軍主力,全部投降了項羽,後來項羽又坑殺了這二十萬秦軍降卒。劉邦則是順利拿下武關,然后直接殺向咸陽。
拿下武關之后,劉邦一邊率主力殺向咸陽,一邊派麾下將軍酈商,帶領少量軍隊,直接進攻漢中,優先控制了四川地區。就這樣,當項羽帶著聯軍,還沒抵達關中之前,劉邦就搶先一步,打到咸陽周圍,迫使秦朝投降。
秦朝投降之后,大概又過了不到一個月,項羽帶著聯軍抵達關中。因為項羽率領的聯軍比較強,所以劉邦也沒法趁這個機會,割據關中自立。再之后,項羽代表聯軍,和劉邦進行了一場談判,這就是歷史上的‘鴻門宴’。
在這場鴻門宴上,劉邦表示,自己愿意讓出咸陽,讓出關中,交給項羽和聯軍接管。而項羽這邊,在劉邦讓出咸陽之后,也沒有難為劉邦。此后,項羽制定了一個分封計劃。按照他的計劃,當年的戰國七雄,全部被肢解。除了那些已經被尊為諸侯王的六國國王之外,那些跟著他一起進關中的各國大將,基本上也都被封王。
項羽選擇這個方案,主要是想攪亂各國。按照這個方案,大家就藩之后,各國一定會內戰。而各國開始內戰之后,項羽就可以帶著軍隊,直接插手這些內戰,不斷擴張自己的地盤。
在這個計劃當中,項羽把劉邦分到了漢中。一是因為漢中比較閉塞,劉邦到了漢中之后,項羽再把幾個強力諸侯王,封到劉邦家門口,劉邦以后就出不來了。二是因為,之前劉邦已經派人接管了漢中,這個時候劉邦其實已經實際意義上占領了四川。
最后,在項羽的分封下,劉邦分到了漢中郡,以及巴郡、蜀郡這三個郡的地盤。因為被封到了漢中,所以自此之后,劉邦就被稱作漢王。
漢這個政權,就是這麼來的。
從劉邦起義,一直到劉邦就藩漢中,這其實就是第一階段,漢政權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劉邦和那些西漢開國功臣,把一個剛剛起義的草台班子,變成了一個擁有實際地盤的割據政權。
而隨著劉邦就藩漢中,其他諸侯也各自就藩。從這個時候開始,接下來就進入漢朝建立的第二階段了。
從一個地方政權,成長為全國性政權。
劉邦就藩漢中之后,僅僅只過了四個月的時間,劉邦就迅速率兵暗度陳倉,奇襲關中。而當劉邦進攻關中的時候,齊國、燕國以及趙國境內,幾乎也同時開始內戰。面對這幾場戰爭,項羽最后選擇了先去插手齊國。因為從當時的局面來看,齊國這邊已經統一了,而且有了和趙國聯手的跡象。
這樣一來,齊國這邊的威脅,自然比劉邦大。
因為項羽率領主力去了齊國,接下來,劉邦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攻略關中。項羽之前分封的時候,把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別分為了三位秦朝降將。因為項羽之前坑殺了二十萬秦軍降卒,只留下了這三位降將。導致這三位降將,就藩之后非常不得人心。
所以,劉邦奇襲關中之后,很快就控制了關中地區的大部分區域。只剩下那位秦末名將章邯,還在苦苦支撐,但也被劉邦派人徹底圍了起來。
從暗度陳倉,到控制大半個關中,這期間劉邦其實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而已。而接下來,當劉邦控制了關中之后,劉邦開始率軍東出,正式攻略三晉地區。之前按照項羽的分封策略,戰國時期的韓趙魏三國,全部被一分為二,所以此時三晉地區有六個諸侯國。
而劉邦東出之后,大概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連拉帶打,總算是讓三晉地區的幾個諸侯國,都站到了他這邊,答應和他一起進攻項羽。三個月之后,當整個三晉地區,都已經站到了劉邦這邊之后,這時候燕國內部還在內戰,項羽則是率領主力在齊國作戰。
所以再之后,劉邦直接和三晉地區的幾個諸侯國,組成了一支五十六萬人的聯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了項羽的老窩彭城。這次聯合的概念,其實就相當于是戰國時期,秦國聯合韓趙魏三國,一起進攻楚國。而且,此時楚國的主力軍隊,還被拖在齊國境內。
如此一來,當聯軍殺入楚國之后,自然就如入無人之境。很快,聯軍就直接攻下了項羽的老窩彭城。
但是再之后,項羽得知自己后方被偷襲,火速率領麾下主力回援。因為項羽實在太猛,所以項羽回來之后,雙方一場大戰,劉邦這邊直接被干掉了二十萬大軍。原本支持他的幾個三晉地區的諸侯國,此時也見風使舵,全部轉投了項羽。
這次慘敗之后,劉邦直接撤退到滎陽地區,憑借虎牢關地區的天險優勢,再次擋住了項羽的進攻。接下來的六個月當中,劉邦在滎陽地區,正面拖住項羽。同時,劉邦麾下的大將韓信,則是率領另外一部分漢軍,開始平定三晉地區那幾個背叛劉邦的諸侯國。
六個月之后,韓信基本平定了三晉地區的幾個獨立諸侯國。當然,這時候的三晉地區,有一部分是掌握在項羽的手里。同時,在這個六個月當中,劉邦又派人去楚國那邊,嘗試說服楚國那邊剩下的三位諸侯。最終,兩位諸侯王,吳芮和英布,答應站到劉邦這邊。而另一位諸侯王共尉,雖然沒站到劉邦這邊,但是也選擇了兩不相幫。
再之后,韓信花了接近一年的時間,徹底鞏固了對三晉地區的控制,同時擋住了項羽對三晉方向的進攻。而劉邦這邊,則是繼續把項羽的主力拖在滎陽一帶。一年之后,韓信再次出擊。在這之前,韓信已經派人說服了北方的燕國。而接下來,韓信則是自己率軍,直接殺入齊國,占領了齊國全境。
隨著齊國被占領,項羽后方就徹底暴露在韓信的進攻范圍內,項羽不得不主動向劉邦求和。而劉邦這邊,先是和項羽簽訂了和約。等到項羽率領主力退去之后,劉邦率領主力開始追擊,韓信也率軍南下。其他幾位諸侯王,也同時派軍隊一起圍攻項羽。
最終,項羽被這幫人圍困在垓下地區。圍了很久之后,糧草補給徹底斷絕,逼得項羽不得不主動突圍。在突圍過程當中,項羽又被漢軍圍困,最后在烏江江畔自刎而死。隨著項羽自盡,強大的西楚集團,徹底被消滅。
于是,不到一個月之后,其他幾位諸侯,便一起推舉劉邦稱帝。
隨著劉邦稱帝,漢朝正式開國。
從劉邦就藩漢中,一直到劉邦登基,這期間的歷史,就是西漢開國的第二階段。在這幾年當中,西漢從一個地方政權,成了一個全國性政權。
不過,劉邦登基之后,這時候幾個異姓諸侯王還在。這些異姓王統治的區域,依然相對獨立,不受漢朝中央管轄。只是在名義上,尊劉邦為皇帝而已。
所以之后的幾年,劉邦的主要任務,就是消滅這幾個異姓王。當時漢朝一共有八個異姓王,在這其中,劉邦始終保持一對一的局面,沒有讓這些諸侯國聯合。所以幾年之后,這幾個諸侯王先后被干掉。而這些諸侯王被干掉之后,劉邦則是派自己的兒子或者兄弟,去接管這些諸侯國。
就這樣,到了劉邦臨終之前,中原地區的幾個諸侯國,已經全部被漢朝中央控制,再也沒了完全獨立的國家。
到了這個時候,西漢其實才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了全國。
這就是西漢開國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