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历史故事
明星
奇聞趣事
老照片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星座课堂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27歲香消玉殞的張玉娘,一首詩驚艷千年
2023/03/16

華山畿·君既為儂死佚名 〔南北朝〕華山畿,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生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讀《華山畿》這樣的樂府民歌,更像誦一曲愛情中的神話,即便隔著迢迢銀漢,亦能聽見歌聲里撼及人心的至愛與至悲。

《華山畿》現存二十五首,屬"清商曲辭·吳聲歌曲"。這里所選的為第一首,據《古今樂錄》,寫華山附近一對青年男女的殉情悲劇。據載:

南徐士子對華山女子的「悅之無因」,偏偏便只是那茫茫人海中的匆匆一瞥,竟可念念不忘,相思成疾而亡。

士子葬時經過女家,駕車不肯前行,華山女哀極悲歌:「君既為吾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吾開。」歌罷,棺木應聲而開,女子殉情投棺而死。「家人叩打,無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

神女冢讓人想起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孔雀墳」,更有後來英台投冢而亡,梁祝化蝶的千古傳奇。只是這些神話都敵不過一座幾近被遺忘在塵埃里的「鸚鵡冢」來得悲絕。

浙江松陽縣官塘門外楓林之野,有「鸚鵡冢」一座,那里埋葬了五個生靈。一對癡情男女,一雙癡心侍女,一只忠主鸚鵡。

墳冢的女主喚作 張玉娘,字石瓊,號一貞居士。玉娘雖是南宋末年一代才女,卻幾乎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曾被人知曉。

現代著名詞學家唐圭璋教授在《宋代女詞人張玉娘「鸚鵡冢」故事的來源》一文中寫道:「誰也知道,宋代女詞人,有李清照、朱淑真、魏夫人、朱淑姬這一班人。可是很少人知道,宋代還有一位女詞人張玉娘,足以和她們分庭抗禮!」

易安有顯赫的家世和夫家,《漱玉集》在名流圈內流傳。淑真幸得有「粉絲」魏仲恭的追隨,才有了《斷腸集》的遺世。魏夫人嫁與曾布,宰相之婦自會流芳于世。

如今的《宋詞鑒賞》中獨不見玉娘詞作。她居于江南的松陽一隅,生前獨鐘情一人,死而殉情,死后詩作不為人知。

元代詞人虞伯生讀其《蘭雪集》曾贊其詩作:

可與風、雅、頌并稱,豈婦人女子所能及耶!

從元到清三百多年間,不見其名聞于世人。直到清代,劇作家孟稱舜感念其深情與才華刊印《蘭雪集》,并為她創作了劇本《張玉娘閨房三清鸚鵡墓貞文記》!

為此孟稱舜曾寫下《一貞居士》悼亡詩一首:

千年恨骨葬秋山,一片楓林葉染丹。豈是霜花夜凝紫,相思淚血成斑斑。一貞貞潔心如玉,幽居長向蘭房哭。彩絲繡作沈郎容,生不相逢死相逐。

《華山畿》里,南徐士子的愛情,是無因而悅。

而張玉娘與書生沈佺,是「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玉娘生于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自小敏慧好學,惠質靈性,詩詞皆善,又以古風稱絕,「所作文章詩詞震驚一時」,後來傳世詩作117首,詞16闋。

沈佺與她同庚,宋徽宗時狀元沈晦的第七代孫,亦是個文才詩學并舉的男子。

想來那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光里,玉娘撫琴弄詩,踏青寫畫,身邊伴的除了侍女霜娥與紫娥,便是這位遠方表兄沈佺。

十五歲那年,張沈兩家便定下了婚約。或者他們亦如山伯與英台,同塾而學。兩小無猜的季節,紅了芳顏,歡了君懷。

江南水鄉溫婉的女子玉娘,常常掬一縷墨香寫下那些歡樂的時光:

彩霞入池塘天際紅霞落池塘,水底荷花上天堂。仙女采蓮拔紅槳,招手岸邊少年郎。

日落紅霞漫天的荷塘,他是她招手相喚的少年郎,她是他撥槳采蓮的天河女。那時歡聚多過分離,她尚不能知道《西洲曲》中采蓮女「折梅寄江北」的憶念與相思。

才子佳人寫多了,似乎大部分難得是美滿的,劇情總在最美好的片段中加進了棒打鴛鴦的黑臉老父。

沒幾年沈家便敗落了。世代官宦的張父所謂「黑臉」亦不過是平常父親的心態,度了大半輩子人生的張父自然深信「貧賤夫妻百事哀」,指望著女婿能干上進,玉娘婚后亦能過上舒心快活的日子。

父輩與兒輩全然迥異的價值觀里,沈佺一心戀著玉娘,風花雪月,無心功名,自然算不得上進。張父恨鐵不成鋼,只得下了最后通牒,寄書道:「欲為佳婿,必待乘龍。」

沈佺在松陽一帶原本就才學出眾,為振興祖業,為做張家的乘龍快婿,只得與玉娘別離遠赴臨安,求取功名。日日相伴的白衣沈郎如今一襲青衫,「把酒上河梁」,玉娘呵,「送君灞陵道」。撐一把油紙傘,甌江水畔,送了又送,望了又望。吟下一首《古別離》:

把酒上河梁,送君灞陵道。去去不復返,古道生秋草。迢遞山河長,縹緲音書杳。愁結雨冥冥,情深天浩浩。人云松菊荒,不言桃李好。澹泊羅衣裳,容顏萎枯槁。不見鏡中人,愁向鏡中老。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采蓮女呵,原來《西洲曲》的相思踏過蓮花、蓮子、蓮心,竟是悠悠人骨相思成灰。荷開敗了,沈郎不在他岸,竟連抬手的微笑亦是艱難。紫娥和霜娥為我研墨,我的相思跟隨他到臨安。

玉胡蝶·離情極目天空樹遠,春山蹙損,倚遍雕闌。翠竹參差聲戛,環佩珊珊。雪肌香,荊山玉瑩,蟬鬢亂,巫峽云寒。拭啼痕。鏡光羞照,孤負青鸞。何時星前月下,重將清冷,細與溫存。薊燕秋勁,玉郎應未整歸鞍。數新鴻,欲傳佳信,閣兔毫,難寫悲酸。到黃昏。敗荷疏雨,幾度銷魂。

星月落,天已微茫。玉娘環佩依舊,珊珊倚雕闌。廊下鸚鵡聲聲,學唱玉娘離情殤。秋雨綿綿,清寒照今夕,思無眠,原來離思情重最難將息。

張玉娘在與沈佺別后,滿紙的詩詞聊以寄托對沈郎的相思。她最出眾的一首古風《山之高》便寫在那段時期: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采苦采苦,于山之南。忡忡憂心,其何以堪。汝心金石堅,我冰雪潔。擬結百歲盟,忽成一朝別。朝云暮雨心去來,千里相思共明月!

一曲《山之高》寫盡相思離別苦,又盟下誓約,情比金堅,心比冰潔。似是聽見玉娘在月下撫琴而歌,「山之高,月出小」遙遙相思共明月。臨安的沈郎可曾聽見?

他聽見了,終不負她,三年后的秋試金榜題名,高中榜眼。

可是,每次寫到這樣人生的轉折字眼「可是」,連心也會悲不自禁。

人生總是那麼多的可是,那麼多的無可奈何,那麼多的惆悵遺憾,那麼多的生離死別。

寫到這里指尖總是發緊的,澀澀不能下筆。讀到了沈佺的詩,卻是他人生的絕筆。一場傷寒擊倒了玉娘的沈郎,他病臥于臨安異鄉的床榻上,含著血淚寫下《病中贈張玉娘》:

隔水度仙妃,清絕雪爭飛。嬌花羞素質,秋月見寒輝。高情春不染,心境塵難依。何當飲云液,共跨雙鸞歸。

他一直將她視作仙姿清絕的天河女,盼著戀著,卻薄命如斯,玉娘呵,當年白首不相離的誓言怕是做不到了,人間不能同衾共枕,只盼跨鸞歸月,陰間聚首。

玉娘悲呼:「不偶于君,愿死以同也!」

沈佺竟因風寒真的撒手去了,「萬事無不盡,徒令存者傷」,獨留玉娘一人活在暗無天日悲慟里。

玉娘望著雙鬢斑白的父母,怨誰?怨天?帶走了她的沈郎。為著雙親,按下尋死的念頭,清淚盡,紙灰起,一腔血淚《哭沈生》:

中路憐長別,無因復見聞。愿將今日意,化作陽台云。

玉娘在悼亡詩里度著錦瑟風華,她讀《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喃喃聲聲連閨房中的鸚鵡也日日誦念低吟。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她心心念念的竟是合冢而眠。心病催人,愁腸百結亦是可以奪命。父母又找了婆家,玉娘抵死不從。她在凄凄慘慘冷冷清清里,在噬骨的疼痛里,不知如何煎熬過了那六個年歲。

公元1277年的元宵佳節,她在悲傷的琴音里,元宵的燭影里看見了她的沈郎,一陣歡喜,疾奔而去,沈郎,沈郎,你終究沒有丟下我,我隨你去,隨你去沈郎影去,「獨此弦斷無續期,梧桐葉上不勝悲」,玉娘自此拒食而臥,悲絕成疾,不久撒手人寰,那年不過二十八歲。

官塘門外的楓林哭了,它的蕭然是為這對玉人而悲泣。生不能同衾,死終能同穴。霜娥與紫娥竟也悲不能生,一婢病死,一婢自盡相隨。

四人亡后,閨中鸚鵡破籠而出,環林而悲鳴,泣血而亡。張家最終將其合葬一處,是為「鸚鵡冢」。

面對至情至性,至愛至悲的生死絕戀,我唯能想到納蘭容若的這句:

茫茫碧落,天上人間情一諾...

李鴻章家族上色老照片:圖4是其小妾,圖8兒媳婦長相漂亮
2023/03/29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歷史上的金枝玉葉到底長啥樣?難得一見的晚清格格真容,魅力非凡
2023/03/30
晚清選秀真實場景,秀女個個神色惶恐,入選標準與美貌無關
2023/03/30
晚清老照片:姑娘豐滿圓潤面帶微笑,慈禧太后的小火車被公開展示
2023/03/30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晚清彩色老照片:名妓輕撫琴弦氣質高雅,母子合影擺pose笑逐顏開
2023/03/30
歲月如斯,伊人不在——蘇軾自述一生遭遇與他詩詞的關系
2023/04/02
采用先例和慣例的法律體系,是如何影響現代司法體系的?
2023/04/01
宋江李逵戴宗同桌吃飯,一碗魚湯暴露階層!盧俊義柴進才是豪門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