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華文化的溯源上歷來是眾說紛紜,同樣也也不乏有著非常精彩與極有參考價值的理解與總結,但對于中華文化的溯源上有著一個趨勢,便是逐漸 從一元論轉變成多元論。
在傳統史觀的影響之下,幾乎所有人都是認為自身的血脈歸于黃河流域,并逐漸向著四周發展,特別是相關史料指出,四族盡皆是因為有罪而遭到了流放,才逐漸形成了少數民族。
這種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黃河地域,作為中華文明的發展中心,通常是通過禮失求諸野的觀點,來對各區域的文化發展進行推測。
但這種一元論隨著考古的專業化以及深入,被逐漸證實并不準確,中華文明展現出的發展特點是多元化的,是局部的不平衡性的發展,再經過四方的反復交流與滲透逐漸形成。
這種想法在十八世紀二十年代便已經由 梁啟超提出, 將古代的民族分為三大系統,其文化經濟發展特點各有不同。
多個研究方向證實了中華文明的發展是具有多樣性的,而長江與黃河盡皆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這種多點發展的趨勢,從新石器時代便已經有所體現,特別是在神話傳說之中,各個部落所供奉的祖先以及神明都有所不同。
這兩點的相互印證,證明了遠古時期各個部落之間集團并不是一體的,從而為了解中華民族的多起源提供了相應的科學基礎。
我們的神話故事與其他地域的神話故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系統的匱乏性不僅僅是它的缺點同樣也是它的獨特優勢, 這也使得它們可以成為古史的一部分。
目前為止,對于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與挖掘,已經超過了七千多處,考古文化快速發展,在全國各地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體系。
陸陸續續在全國各地的發現,使得黃河發源中心論不攻自破,為多元論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元論的終結實際上對于考古文化以及中華文明的溯源,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以往中心發展論,極其容易導致對黃河文明的過度重視,進而對周邊古文化有所輕視,多元論的證實與發展,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一個更為包容的態度。
但是多元論與一元論同樣是辯證發展的,多元的起源以及多個區域的不平衡發展,與最終中華文明的歸一并不沖突。
中華文明的發展是各個文化各有淵源,自成系統,但又展現出了區域性文化向著中原匯聚,同時中原文化也向著四周擴散的特點。
這種多元的想法在十八世紀二十年前,便由梁啟超在撰寫相關古代史料中提出,黃帝與其他族裔其實在血緣與親屬關系上是存疑的,因此他推測中華文化并非是一脈相承的。
這種多元論的想法在當時是極其超前的,無數史書莫不是一概將上古文明概括為一脈傳承,所有的帝王后代莫不是黃帝之后。
而這不僅僅體現在史料之上,同樣也在相當多的考古文獻之中有所提及,大量出土的銘文碑刻都自稱自己為顓頊之后。
其次民國時期考古學并不算科學完善,對于相關的考古遺跡的挖掘與發現也同樣并不多,即使盡管人們認為這些上古人物出于承繼需求,并沒有直接的血脈聯系。
但是也依舊承認,他們是在相同的部落或者在相同的文化經濟體系之中,而這種從古至今根深蒂固的思想局限之下,提出文明的多元論是極具魄力以及遠見的。
而隨著諸多考古的深入,多處古代遺跡相繼被發現,特別是良渚遺址的發掘,也直接證實了梁啟超提出了文明多元論的正確性。
其獨特的發展進程,非常明顯的反映了在那個時代,在其流域之中已然出現了,一個已經建立自己完善的信仰的國家。
良渚文化有著自己非常獨特的文化特點, 譬如在農業上以稻作為自己的主要農業作物,干欄式的建筑風格。
玉器自成一個非常連貫的體系,而且建筑風格以高聳為主,在規劃上同樣也體現出了嚴整性,在不同程度上展現了良渚文明的獨特風貌。
而良渚文明的發展再到突然之間的中斷,很大可能是由于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影響,根據地理與地質研究分析,在四千多年前,長江下游曾經發生過大規模的洪澇災害。
良渚文明同樣對其他文明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陶器與石器上呈現出明顯的借鑒現象,夏商周的禮玉制度以及饕餮紋受良渚文明的影響非常之大。
在這個區域的文明發展上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便是出現了斷層,但又逐漸實現了復歸與興盛,在春秋時期開始建立了一個新的強盛文明。
所以在所有的傳說故事之中,特別是關于長江流域的傳說故事屈指可數,甚至可謂一無所有,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災害引起的文明的斷層。
在青銅器的起源以及在文明發展的初期,燕山、黃河、長江各個地帶在文化與經濟的發展上經過考古的發現實際上是齊頭并進,甚至超越黃河文明的。
同樣也是這些來自于四面八方的先進文明,慢慢向著中原匯聚,各個部落在反復的戰爭與兼并之中,在文化上實現了融合。
并逐漸形成了夏商周等超級大族,建立了三個王朝時代,再經過了春秋戰國的民族大遷徙以及大融合才真正形成了一個大一統的華夏民族。
而華夏民族則是以炎黃部落這個大集團不斷融合太昊、三苗等其他部落集團,充分吸收借鑒吸收各路文化而形成的。
但盡管四方部落并入了華夏的文化體系之中,但依舊大多數保留著各自的文化傳統,繼續向前發展。
故此中華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是一元與多元的辯證發展與和諧統一,在多樣化中體現著統一,在統一之中展現出不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