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剛果善斷,能決大謀。用兵常以少擊眾,開闔如神。——《明史稿》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任皇帝,他在位22年開創永樂盛世,被后人所銘記。
然而,若是對永樂盛世有所了解的人便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這22年期間身為皇帝的朱棣,雖擁有多位后宮嬪妃卻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一位宮女臨死前說出原因,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朱棣的第一個孩子是朱玉英,其生母是朱棣的原配妻子徐氏,朱玉英出生的時候朱棣只有17歲。
公元1395年朱玉英嫁給袁容,靖難之變發生后袁容追隨朱棣作戰,永樂元年朱玉英為永安公主、袁容被封廣平侯,但在永樂15年女兒便去世了,年僅41歲。
朱棣的第二個孩子也就是嫡長子朱高熾,他出生于公元1378年,母親也是徐皇后。
朱高熾是當時皇家有名的「老好人」,本性十分的善良、讀書也很用功,奈何他天生有腳疾不能像父親一樣馳騁疆場。
朱棣不喜歡朱高熾,但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卻很受明成祖喜歡,朱棣親自將這位皇孫帶在身邊教養,多年來朱高熾「父憑子貴」穩坐太子之位。
朱棣去世朱高熾繼承皇帝之位,但僅僅繼位9個月的朱高熾也去世了,但在這九個月的時間里卻為自己贏得了「仁宗」的美譽,歷史上非常少見。
在位一載......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公元1380年,20歲的朱棣迎來了自己和徐氏的第三個孩子朱月貴。
朱月貴被冊封為永平公主,朱高熾繼位之后將這位妹妹以謀逆的罪名貶為庶人,于公元1444年主去世、享年66歲。
與朱月貴同年出生的,還有朱棣與徐氏的第二和個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身體康健,長大之后追隨父親靖難起兵,他覬覦太子之位多年。只不過朱棣為了保證朱瞻基順利繼位,封朱高煦漢王,永樂15年被強行命令就藩樂安。
朱高熾去世之后,朱高煦想效仿父親從朱瞻基手里奪天下,但最后卻失敗了。
朱瞻基也沒有放過這位叔叔,他用一口大缸將朱高煦活活烤死,朱高煦也被稱作是「明朝死得最慘的一位王爺」。
厥后銅缸燃炭,身首成灰,何莫非煦之自取乎?
朱棣23歲的時候,第三個兒子朱高燧出生,朱高燧曾經試圖給朱棣下毒。
得知自己寵愛地嫡幼子居然想害自己他十分失望,後來在親哥哥朱高熾的勸說下朱高燧才得以保命。
從此之后,朱高燧也學會了明哲保身,后面也幾乎在沒有惹出大禍得以善終。
朱棣的三女兒安成公主出生于1384年,這一年朱棣24歲,第二年四女兒咸寧公主出生,明成祖27歲的時候五個女兒長寧公主出生。
朱棣32歲的時候第四個兒子朱高燨出生,這也是朱棣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個,自此之后一直到朱棣去世他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從上面的時間線來看,朱棣在17歲到32歲這14年間連生九個孩子,可以看出他的生育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為何在后面當皇帝的22年中,朱棣卻再也沒有生下任何孩子呢?
一位曾經在皇宮里生活的宮女,臨死前說出了緣由,而且理由非常的隱晦。
古代人們覺得多子多福,生的孩子越多就代表自己的家族越昌盛,普通人家都是這樣更不用說皇室,綿延子嗣也是皇帝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
朱棣的父親朱元璋光兒子的數量就有26個,朱棣的兒子朱高熾雖然身體不好,前后也生了10個兒子。
由此觀之,「有計劃的生育」并不是朱棣該考慮的問題,那麼為何明成祖在此后沒有生下任何子女?
野史中曾經記錄過一位在皇宮生活過的宮女,她在臨死前是這麼說的:
自家陽衰,故私年少死人,何咎之有......
宮女還提及了一個細節,就是朱棣幾乎很少去后宮,特別是徐皇后去世之后他對于嬪妃的冷落更加明顯。
後來,朱棣對一位姓權的妃子比較寵愛,權妃世之后皇宮發生了一件大事,被朝鮮史籍《李朝世宗實錄》記載下來(永樂年間,后宮中有妃子來自高麗,所以才會有這方面的記載)。
徐皇后去世權妃受到了皇帝的寵愛,權妃在追隨朱棣北征的過程中去世,朱棣為此十分傷心。
這時一位姓呂的妃子向朱棣告密,聲稱權妃是被人毒死的,朱棣一怒之下就誅殺了后宮有嫌疑的妃子和宦官數百人。
這位姓呂的妃子也被人發現與宦官私通,事發之后呂姓妃子上吊自盡,朱棣再一次大開殺戒,據說涉案的人員前前后后加起來超過3000人。
朱棣的后宮之中,還有一位姓韓的妃子也來自朝鮮,韓妃的傭人僥幸逃脫之后被遣送回朝鮮,這樁明朝皇帝的后宮秘聞才被記錄了下來。
從這位姓呂的妃子與人私通也可以間接的證明,朱棣平時確實很少寵幸妃子,不少年輕的妃子無法獲得滿足,只能通過其他渠道發泄欲望。
朱棣的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而影響生育,史籍中沒有詳細記載,但根據一些資料分析,或許是因為朱棣多年征戰,導致身體出了問題,無法再生育了。
都說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對于朱元璋這種猜忌心比較重的皇帝,即便是身為兒子的朱棣也得萬分小心。
起初朱棣也沒有多位之心,皇太子朱標勤政愛民、對于兄弟也非常的友好,朝廷內外人人交口稱贊。
但這一切從朱標去世發生了改變,朱元璋立皇太孫朱允炆為太子之后,甚至為了防止其他的兒子謀反叛亂,還也采取了不少針對性措施。
洪武皇帝去世后,朱允炆成為皇帝并聽從大臣們的建議著手進行削藩,先后五位兄弟被變為庶民,湘王朱柏更是帶著全家一起自焚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朱棣看著自己的手足兄弟,在皇權的打壓下被流放、抄家甚至被尸骨無存,為了自保他只能開始裝瘋賣傻。
燕王遂稱病重。
為了讓自己演得更逼真,堂堂一位王爺經常在大街上衣衫不整、胡言亂語,身上還散發著一股異味兒、頭髮打結在一起。
天熱的時候朱棣還在大街上睡覺,和乞丐老百姓搶吃的,剛開始建文帝朱允炆還不放心,多次派大臣對駐地進行監督。
為了讓建文帝放心,朱棣還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送到南京做人質。可想而知,朱棣承受的心理壓力到底有多大,需要承受多大的精神壓力。
與此同時,明成祖一邊要應對建文帝的監督打壓,另一邊還要暗中招兵買馬,并時刻擔心幾位兒子的安全。
長期處于一種高壓的精神狀態之下,對人的身心健康非常的不利,焦慮負面的情緒都會導致人生育能力下降,這些知識在現代都有一定的科學根據。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戰爭方面的因素。朱棣起兵前期手里僅僅只有七八萬的部隊,反觀朱允炆一方足足控制可大明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麾下大軍百萬之眾都不止。
白河溝一戰朱棣擊潰并俘虜了南軍近四十萬大軍,鄭村壩之戰又擊潰并納降六十萬大軍,再加上其它大大小小的戰役,可見當時朱棣軍事上的壓力有多大。
從結局上來看,朱棣雖然奇襲南京取得了靖難之役最后的勝利,但他多次以少勝多的戰爭也定然不輕松。
鄭村壩之戰差點就被瞿能父子殺死,東昌之戰又差點被盛庸所擊潰,這些都有可能對他的身體造成不可治愈的創傷。
靖難之役成功后,明成祖又多次對北方的瓦剌、韃靼進行北伐戰爭,無論永樂大帝有多麼幸運、光環加身,但戰爭永遠都是殘酷的,受傷也是再所難免的事情。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隱晦」都是一個讓男子難以提及的事情,或許也是因為如此吧,史料對朱棣這一方面并沒有記載,永樂皇帝也不會讓史官對此進行記錄。
公元1380年年僅20歲的朱棣去北平就藩,公元1390年30歲的朱棣率軍遠征漠北,建文帝登基的時候是在1399年,朱棣當時已經39歲了,靖難之變花去了四年才成功攻下南京城。
從時間上來看,朱棣所有的孩子基本都是在靖難之役前出生的,所以他受傷最大的可能是在靖難之役中,而不是在與瓦剌、韃靼的北伐之戰中。
總的來說,30歲之后,朱棣的人生的困難開始爆發,既擔心草原部落隨時開戰,又擔心被建文帝算計,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不斷發動戰爭、帶病打仗,無形中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電視劇《大明風華》就還原了朱棣真實的心理活動,即便當了皇帝也會有巨大的精神壓力,當了皇帝也變得更加操勞,難怪朱棣在當皇帝的22年里再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對此,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文獻:《明史》、《李朝世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