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初期的時候,曾經有一個男人,特別像是所謂的穿越者。
這個男人仿佛知道歷史走向,在劉邦尚未發跡的時候,就開始跟隨劉邦,甚至還成了劉邦的親戚。而劉邦起兵之后,這個人更是直接成了劉邦麾下的大將,深得劉邦信任。
更有意思的是,就像很多穿越小說的情節一樣,這個人當將軍的時候,招攬了一大堆牛人。漢朝開國武將團體當中,有將近一半的人都和這個人有關系。要麼是這個人的部將,要麼和這個人是老朋友。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正史上的記載,卻少之又少。有關他的記載,就好像被人刻意抹去了一樣。而且,因為他的事跡沒有記載,導致漢初歷史出現了一個大坑,很多事情都對不上號。今天的我們,也只能通過有關他部將的記載,來還原他的一部分事跡。
最離譜的是,就在劉邦登基之后不久,這個男人就神秘去世了。就像很多穿越小說的主角一樣,恰到好處的功成身退。
這個很像穿越者的男人,名叫呂澤。那位呂后,就是他的親妹妹。
呂澤的故事,要從一起搬家事件開始說起。據史書記載,呂家一共有五個孩子,兩男三女。呂澤就是大兒子,二兒子叫呂釋之。三個女兒分別叫呂長姁、呂雉、呂媭,呂后就是其中的二女兒。
呂家原本居住在山東單父縣,後來因為在家鄉那邊得罪了人,不得不搬家到兩百里外的沛縣。到了沛縣之后,因為呂家老爹和當地縣令關系不錯,縣令還直接幫呂家舉辦了一場喬遷宴會,邀請了沛縣內部大部分有頭有臉的人物。
就是在這場宴會上,出身底層的劉邦,前來蹭吃蹭喝,進門的時候喊了一句‘賀錢萬’。然后,呂老爹就注意到了劉邦。呂老爹看了劉邦的面相之后,覺得劉邦以后肯定不是一般人,所以就把自己的二女兒嫁給了劉邦。
再之后,隨著呂雉嫁給劉邦,呂澤就成了劉邦的大舅哥。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之后,等到秦末起義開始,劉邦開始從沛縣起兵。呂澤作為劉邦的大舅哥,自然就開始直接追隨劉邦,替劉邦南征北戰。等到劉邦就藩漢中,劉邦本人成了漢王的時候,呂澤直接就封侯了。
史書上對于呂澤的記載,就只有這麼多。而且,就是這一點,還都是從劉邦和呂后的記載當中分出來的。至于說呂澤本人這期間打過什麼仗,立下過哪些功勞,史書上一概沒有記載。
這樣一來,一個問題就出現了。
如果呂澤真的沒多大功勞,單憑劉邦大舅哥這個身份,足以讓他在劉邦剛剛封王的時候,就直接封侯嗎?要知道,這個時候哪怕是蕭何,也完全沒有封侯的資格。韓信更是剛剛加入漢政權,估計當時還只是一個管倉庫的小官。
這顯然不可能。
唯一的解釋是,呂澤這期間一定立下了很多戰功。但是呂澤的這些戰績,後來都被人刻意抹去了。
對于呂澤這期間的戰功,我們可以從其他人的故事當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公元前208年,呂澤麾下的郎中馮無擇,參加了雍丘之戰。這場戰爭,就是劉邦和項羽聯手,一起對打秦朝丞相李斯之子,李由。
而這場戰爭的最后結果,便是以劉邦項羽獲勝,李由直接被斬殺而結束。
既然呂澤的部將,都參加了這場戰爭,那麼呂澤本人,自然沒理由不參戰。而且據史書記載,斬殺李由的,是劉邦麾下的頭號猛將曹參。但是這場仗具體是怎麼打的,手握重兵的李由,為什麼會被劉邦麾下的人干掉,沒有任何記載。
然后接下來,公元前207年,呂澤的護衛郭蒙,又參加了杠里之戰。這場戰爭當中,秦朝老將王翦之孫王離,親自帶兵前來鎮壓劉邦,結果卻被劉邦擊敗。連護衛都參加了這場戰爭,呂澤本人顯然也不可能缺席這場戰爭。
顯然,在秦朝覆滅的過程當中,呂澤一直都跟在劉邦麾下,而且絕對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再之后,隨著秦軍主力被消滅,項羽又打贏了那場巨鹿之戰,劉邦終于順利殺入關中。殺入關中之后,便是著名的鴻門宴劇情。
鴻門宴的故事,大家都比較熟。但是據后世史學家猜測,鴻門宴上,項羽之所以沒敢殺劉邦,可能就是因為當時漢軍那邊,暫時由呂澤全權節制。就算項羽殺了劉邦,也無法迅速接管劉邦的軍隊,所以才放過了劉邦。
就這樣,等到劉邦被項羽分封到漢中之后,呂澤直接被封侯了!而在這個時候,蕭何、曹參、夏侯嬰等一大堆牛人,都沒這個資格。
而隨著劉邦就藩漢中,沒過幾個月之后,就是劉邦暗度陳倉,奇襲關中的劇情了。在這段劇情當中,大家注意的都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以及暗度陳倉擊敗章邯。至于呂澤在這段劇情當中,到底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史書上又是一片空白。
我們只知道,呂澤的部將丁復,一路率軍突進,迫使三秦之中的翟王董翳投降。同時,呂澤麾下的另外兩位部將,蟲達和郭亭,也參與了這場平定三秦之戰,并且立下了戰功。
最關鍵的是,以上所說的這幾個人,後來漢朝開國之后,清一色全都封侯了!而且,這其中的丁復和蟲達,還是漢朝開國之后第一批封侯的人!
要知道,西漢開國之后,第一批封侯的人,一共就只有十八人。在這個名單當中,排第一的是蕭何,排第二的是曹參。呂澤的這幾個部將,雖然排名最后。但是能擠進這個名單,本身就已經很離譜了。
平定關中之后,接下來的史書上,總算是對呂澤稍微有了一點記載。在這之后,呂澤親自率兵,先行進攻碭郡,也就是劉邦家鄉那一帶。但可惜的是,當時漢軍的動作稍微慢了一點,導致項羽搶先一步,直接把劉邦的家人們都給抓走了。
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呂澤的妹妹呂雉,以及劉邦的其他親人,都成了項羽的俘虜,被項羽囚禁了兩年時間。
按照時間推算,呂澤平定碭郡的這段時間,劉邦應該在拉攏打壓三晉地區。僅僅四個月之后,劉邦就搞定了三晉地區的六位諸侯王,然后大家一起組成聯軍,聯手去打項羽。結果後來聯軍雖然成功拿下了項羽的老窩彭城,但最后卻被項羽突然反殺回來,直接打到崩潰。
這就是歷史上的彭城之戰。
彭城之戰結束后,劉邦這邊的軍隊,已經徹底崩潰了。同時,項羽也在一路狂飆,玩了命的追趕劉邦。就是在這期間,劉邦逃到了呂澤鎮守的下邑。在下邑這塊地方,漢朝高層臨時開了個會,這期間張良給劉邦制定了一套方案,讓他重用韓信,拉攏彭越和英布。
張良的這個計劃,后世史稱下邑之謀。後來整個楚漢戰爭,劉邦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戰略來打的。
對于這場下邑之謀,后世大多人都會稱贊張良智計過人。但換個思路想想,如果當時沒有呂澤鎮守下邑,劉邦或許根本就沒有機會去開這個會。要是那樣的話,謀圣張良就算能耐再大,也沒時間給劉邦制定計劃了。
在下邑地區短暫停留之后,按照張良的計劃,劉邦開始向滎陽地區后撤。同時,在這一路上,呂澤一直在替劉邦收攏殘兵,重新集結軍隊,這才給了劉邦退到滎陽的機會。
等到劉邦撤退到滎陽之后,接下來的兩年當中,劉邦開始長時間和項羽進行拉鋸戰。在這期間,史書上對呂澤唯一的記載是:項羽曾經猛攻敖倉,呂澤帶兵前去救援。敖倉是劉邦囤積糧草的地方,直接關系到漢軍的生命線,顯然這是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
但是對此,史書上沒有任何詳細記載,只是記載最后項羽沒有拿下敖倉。但是同時,之前鎮守敖倉的郭蒙,就是呂澤的部將。
除此之外,史書上還記載了呂澤的部將丁復,曾經追隨韓信平定齊國。另一位部將蟲達,曾經在鴻溝和議之后,率兵追擊項羽。
這場仗打完之后,就是歷史上那場著名的垓下之戰了。而垓下之戰打完之后,漢朝就開國了。漢朝開國之后,呂澤和他的弟弟呂釋之,被劉邦單獨拎出來封侯,但是同時,對于呂家兩兄弟的實際封邑多少,史書上又是完全沒記載。
但是在《史記荊燕世家》當中,對呂澤有這樣一句評價:呂氏雅故本推轂高帝就天下,功至大。功至大這三個字,足以證明呂澤的貢獻了。
而等到西漢開國之后,僅僅只過了不到兩年,北方的韓王聯合匈奴叛亂。就是在那場戰爭當中,劉邦被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同樣也是在這場戰爭當中,呂澤直接死在了戰場上。至于到底是怎麼死的,史書上同樣沒有任何記載。
這就是史書上對呂澤最后的記載了。
縱觀呂澤的人生,我們會發現很多地方都不合理。比如說楚漢戰爭當中,呂澤的部將戰績很多,但是呂澤本人卻幾乎沒多少戰績,這顯然不可能。
而且,如果我們仔細盤點西漢的開國十八侯爵,我們就會發現:排名在后面的幾位將軍,要麼是呂澤的部將,要麼曾經被呂澤間接領導過。比如說王吸、薛歐、王陵這三人,就曾經負責帶兵去接劉邦的家眷。從時間上來判斷,這時候恰好是呂澤負責這邊的事情。
而在十八侯爵當中,排名在前面的幾個人,基本上也都和呂澤有關系。排名第一的蕭何,當年在呂家搬到沛縣的時候,親自幫呂家舉辦喬遷宴會。這樣的蕭何,肯定認識呂澤,而且雙方應該很熟。至于說曹參、夏侯嬰等人,都是出身沛縣,估計和呂澤也不陌生。
至于樊噲,則是娶了呂澤的另一個妹妹呂媭,那是呂澤的親妹夫。
另外,在呂澤去世之后,後來呂后掌權的時候,直接給呂澤封了王。而且,呂澤的兩個兒子,後來在呂后掌權期間,都曾經受到重用。呂澤的次子呂產,更是在呂雉去世之后,執掌了整個京城大權。
對于這樣的呂澤,正常來說,不管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應該給他單獨立傳。就算沒有單獨立傳,至少也應該和夏侯嬰、樊噲等人一樣。雖然和其他人擠在一個傳記當中,但是有單獨的篇幅描述他的事跡。
但在正史上,呂澤的事跡卻偏偏被抹掉了。
如果呂澤真的是一個穿越者,這些事情反倒好解釋了。比如說呂家當年之所以會得罪人,主要是因為呂澤提前知道了歷史走向,所以主動得罪人,迫使呂家搬家。到了沛縣之后,也是他告訴呂老爹一些消息,所以呂老爹才會見了劉邦一面之后,就直接想把女兒嫁給他。
而等到漢朝開國之后,呂澤則是借著戰爭,假死脫身,從此過上了逍遙生活。按照這個思路寫一本穿越小說,所有的邏輯,絕對都能對得上。
但問題是,穿越這種事情,顯然是不存在的。
所以,如果只從歷史的角度來考慮,呂澤的事跡被抹掉這件事,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是呂后的哥哥。
後來的呂家,直接被功臣集團除掉了。此后不管是在西漢還是在東漢,對于呂家都是持否定態度的。盡管大家認可呂雉的貢獻,但是同時,漢朝官方往往也不會正面夸獎呂雉,更不會認可呂家。因為呂家後來做的事情,一直被後來漢朝所有皇帝所忌諱。
所以,這樣一來,抹掉呂澤的一部分事跡,自然就顯得理所當然了。呂雉的事跡不能抹去,因為她是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后,還是劉邦的正妻。如果抹去了呂雉,歷史就不完整了。但是呂澤不一樣,呂澤或許也曾發揮過關鍵的作用,但是如果淡化或者抹去他的事跡,歷史依然是連貫的。
就這樣,在後來漢朝官方的刻意淡化之下,呂澤的事跡,自然也就沒流傳下來了。
但不管怎麼說,結合呂澤部將的事跡,我們可以做出一個基本判斷:這位劉邦的大舅哥,或許不是那種獨當一面的牛人,沒有韓信那麼會打仗。但是在漢朝開國之前,他絕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且在軍中的地位,應該至少和曹參是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