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會中,中原地區大多掌握在漢人手中,但北宋年間,受重文抑武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金人大舉進犯中原,致靖康之恥爆發,北宋皇室及中原百姓都備受折辱。
受此次屈辱事件的影響,中原發展幾乎陷于停滯狀態,而在南宋年間,為報仇雪恨,無數將士沖上沙場,致金國人口由七百萬銳減至十萬左右。那麼,在南宋年間,將士們究竟為報靖康之仇做出何種努力?遭受沉重打擊後,金國又何去何從呢?
提到北宋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相信世人都不陌生,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黃袍加身,順利坐上天子之位,從此創建大宋王朝。
儘管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內,趙匡胤的出眾才能得到世人一致認可,但基于其多疑性格,杯酒釋兵權後,許多開國功臣均失去繼續為國效力的機會。
不僅如此,為確保自身地位的鞏固,他更是推行重文抑武政策,這也為北宋王朝後期所遭受的靖康之恥埋下伏筆。
隨著時間的推移,宋軍實力越來越弱,北宋王朝雖佔據中原,卻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般強大。
此外,隨著時代的變遷,金國不斷崛起,當金國統治者發現自身軍事實力已經遠超北宋後,便對中原生出覬覦之心。
金太宗在位期間,曾與北宋攜手將遼國殲/滅,自此之後,金國失去遼國制衡,這也使得金國的野心進一步膨脹。
最終, 在西元1126年時,金軍大舉進攻中原,受雙方軍事力量的懸殊,北宋大軍幾乎無力抵抗。
在金人大舉進犯中原後,宋軍便節節敗退,隨後,北宋皇室成員遭到金人俘虜,皇室女眷更是被迫承受牽羊之禮的侮辱,這一階段內,北宋皇是成員痛苦不堪,卻又無能為力。
對于整個北宋皇室來說,自靖康之恥發生後,他們的生活便一落千丈,此後,北宋王朝便正式走向滅亡,但 皇室成員趙構卻倖免于難,逃亡南方地區建立起南宋統治。
雖在金人得知這一消息後,曾希望將南宋統治徹底擊敗,以此段絕後患,但在南宋大軍的頑強抵抗之下,金人的征戰卻並未取得勝利。
對于南宋將士們來說,靖康之恥亦是他們心中永恆的傷痛,而基于嶽飛這位英雄將領的帶領,南宋大軍勢如破竹,致使金軍受到沉重打擊。
自此之後,金軍便放棄了南渡的想法,這也使得南宋王朝得以在相對和平安穩的環境下,實現新一階段的發展。
但由于金國勢力始終未能被徹底殲/滅,所以,許多南宋臣子的心中,仍希望能夠早日將金國徹底剷除。
基于復仇想法的影響, 在宋理宗在位期間,南宋臣子提出,希望能夠與蒙古部落聯手對抗金國,以此一雪前恥,徹底瓦解金國勢力對南宋的威脅。
但與此同時,也有臣子認為,若是與蒙古聯手,便很可能會在金國落敗後,遭到蒙古的反攻。
一時之間,臣子們紛爭不斷,而在經過一番考慮後,宋理宗則決定同意蒙古部落合作的請求。
最終,在南宋與蒙古的共同聯合下,金國徹底走向滅亡, 據統計,在南宋與蒙古大軍向金國進發前,金國內約有七百萬人口,可在此次戰/爭結束後,金國卻僅留下了十萬遺民。
憑蒙古部落的幫助,南宋終于一雪前恥,然而,歷史的悲劇卻又一次上演。 最終,蒙古鐵騎攻入南宋,致使南宋走向覆滅。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