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古代戰爭當中,騎兵至關重要?騎兵不就是多了一匹馬嗎?

在古代戰爭當中,騎兵絕對是重量級的兵種。甚至可以說,誰掌握了優勢騎兵,誰就已經在戰爭當中勝出一半了!

如果要做一個類比的話,騎兵大概就像今天的坦克和裝甲車。雖然裝甲車和坦克,無法翻越高高的城墻,不可能強攻一個城市。但是在絕大多數戰爭環境當中,這些東西,都有著一錘定音的作用。

想要更好地理解騎兵在古代戰爭當中的應用,我們可以簡單來說一下,中國古代的騎兵,到底都是怎麼發展的。

雖然中國人騎馬的歷史很久,自打我們老祖宗開始進入文明時代開始,就已經會騎馬了。但騎兵作為一個兵種,真正應用到戰爭當中,其實是後來的事情了。

這主要是因為,騎兵的花銷,實在是太大了!在部落時代,大家根本就玩不起騎兵!

現代人可能覺得,所謂的騎兵,不就是指人騎著馬打仗嗎?所以,騎兵比步兵多出了的費用,不就是一匹馬的口糧嗎?

從現代的角度來說,這筆賬或許可以這麼算。但是在古代,絕對不是這樣的。

首先,一個真正的騎兵,他至少得是一個職業士兵!在中國先秦時期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其實沒有職業士兵的存在。大家都是平時種地,需要打仗了,國家或者部落,臨時進行征召,然后組建成一支軍隊。

也就是說,先秦時期的士兵,不打仗的時候,他本身就是一個農民,是可以靠自己耕種養活自己的。但是一旦成了職業士兵,這個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單純訓練,不會再從事農業生產,只能靠其他人養著他!

而在鐵制農具成熟以前,農業文明的生產力,其實是很低的。想要養活一個職業士兵,往往需要五個以上的農夫,為他提供口糧。而且,一個真正的騎兵,往往不可能只有一匹馬,基本上都是兩到三匹馬換乘。再加上戰馬吃的草料,以及騎兵所需要的武器裝備。所以,在戰國時代以前,往往需要五十個普通農夫,才能養活一個職業騎兵!

而在春秋時期,一個正常的諸侯國,能有十幾萬人,那已經很了不起了。而十幾萬人規模的諸侯國,哪怕傾盡全國的生產力,也就只能養活兩三千騎兵。這樣算下來,恐怕也就只有最頂尖的幾個大國,才能真正玩得起騎兵這種東西了。

所以,在夏商時期,大家玩的都是戰車。至于戰馬,往往都是用來拉車的。和大規模的騎兵軍團相比,戰車的靈活性雖然小了一些,但是成本卻要低很多。根據考古發掘,商朝的戰車,一般都是四匹戰馬拉一輛車。然后在戰車上,一般只有三個人。這三個人,往往都是貴族或者職業軍人。

而在戰車周圍,往往會有上百人進行保護。

在這個配置當中,只有這三個車上的貴族,以及那四匹戰馬,屬于常備士兵。至于其他那上百人,都是普通農夫,他們不需要占用國家財政。而這個配置,顯然要比大規模的騎兵軍團,低太多了。

但即便這樣,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依然無法承擔的戰車存在。比如說商朝滅夏的決戰,鳴條之戰,據史書記載,當時在這種決戰當中,商朝也就只出動了七十乘戰車。這七十乘戰車,就已經是當時商政權能拿出來的全部家底了。而七十輛戰車,加在一起,所需要的戰馬,也就只有幾百匹而已。

但這樣的成績,依然需要商朝傾盡整個政權的家底,才勉強能湊出來。

所以,在部落時代,以及夏朝和商朝早期的時候,其實基本沒有騎兵這個兵種的出現。直到商朝中后期,才開始出現單獨的騎兵。但這時候的騎兵,也沒有達到騎兵軍團的水平,往往都是承擔偵查工作,或者保護高層將領。

不過,商朝的騎兵,雖然數量很少,但是卻徹底開啟了騎兵的歷史。因為騎兵這種東西出現之后,大家很快發現;這東西實在是太靈活了!

在戰爭當中,速度和靈活,往往可以直接決定戰爭的走向。速度更快,就意味著我可以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可以隨時襲擾你。等你累的不行了之后,我再對你發起總攻。

所以,到了西周時期,周王室也越來越重視騎兵這個兵種。而到了西周中期的時候,隨著周朝國力達到極盛期,周王室更是開始大規模進行擴建馬場,想要組建超大規模的騎兵軍團。

然后,在這個過程當中,周王室發現,他們馬場里有一個馬夫很厲害,養馬水平很高。所以後來,周王室就把甘肅天水地區的一塊地方,直接給了這個馬夫,讓他和他的家族,去那邊替周王室養馬。

而若干年之后,這個馬夫的家族,逐漸作大,建立了一個國家,這就是秦國。又過了幾百年之后,秦國徹底滅了周王室,然后統一了天下。

如果周王室知道後來事情會是這樣的,不知道會不會后悔,當初根本就不該搞這些養馬的產業。

所以,在西周時期,騎兵逐漸成了一個獨立的兵種。但是因為當時騎兵剛剛出現,大家還不太會玩這個新兵種。所以在西周的歷史上,騎兵始終沒有發揮出太重要的作用,史書上也沒什麼記載。

而接下來,到了春秋時期,因為周王室衰落了,而整個中原也徹底分裂了。到了這個時候,基本上所有諸侯國,都養不起大規模的騎兵軍團存在。至少到春秋末期之前,其實也沒有任何一個單獨的諸侯國,國力能夠超過當年的周王室。

但即便這樣,春秋時期的幾個強大諸侯國,也開始逐漸訓練單獨的騎兵。雖然就算是最強大的那幾個國家,比如說秦晉齊楚這幾個大國,他們也只能玩得起幾千人規模的騎兵軍團。但是這個規模,已經足夠他們去琢磨很多騎兵戰術了。

所以,到了春秋時期,騎兵作為一個兵種,開始在戰場上逐漸發光了。比如說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秦國護送晉文公回國,當時就派出了兩千騎兵保護他。而這兩千騎兵,基本上就是當時秦國的全部家底了。而當時領導這支騎兵的,則是當時的秦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康公。

能讓一國太子,直接進行領導,秦國對這支騎兵軍團的重視程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接下來,到了戰國時期,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就開始逐漸成熟化了。和步兵相比,之前大家因為玩步兵的歷史比較長,所以步兵的戰爭體系,早就已經成熟了。而騎兵戰爭模式的成熟,則是拖到了戰國后期。

歷史上第一個把騎兵玩出花,并且制定出一整套完整戰術的牛人,就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作為戰國后期趙國的扛鼎之人,李牧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駐守在趙國北方,負責和北方的匈奴人戰斗。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李牧逐漸熟悉了騎兵的作戰風格,開始制定完整的作戰體系。後來,李牧更是在趙國邊境,一戰消滅了十多萬匈奴主力。這場戰爭,直接導致匈奴在秦朝開國之前,都不敢再南下進行襲擾了。

而李牧當時打這場仗的方法,如果放到后世的眼里,其實都可以稱得上是有點簡陋。當時李牧先是把重裝步兵以及戰車之類的東西,都隱藏到后方,然后讓牧民放出漫山遍野的牛羊,去吸引匈奴的主力。

再之后,等到匈奴主力被吸引過來之后,李牧再派趙國的騎兵軍團,從兩翼進行襲擾,截斷匈奴人向其他方向的退路。同時,正面的步兵主力,緩緩進攻。就這樣,匈奴人跑又跑不了,正面沖又沖不過去,所以最后只能被就地消滅了。

如果放在后世,騎兵戰術徹底成熟的時候,匈奴人完全有機會集結內部的重裝騎兵,然后直接選一個方向,對趙國的步兵軍團進行猛沖。靠著重裝騎兵的沖鋒,匈奴人一定能沖出去。但是在戰國時期,匈奴人的騎兵身上,真的是啥都沒有,自然也就無法完成這種戰術了。

而李牧這場戰爭打完之后,大家很快也都意識到騎兵的重要性。所以接下來,秦朝開國之后,也開始在北方訓練各種騎兵。

等到秦朝滅亡之后,到了楚漢戰爭時期,另一場經典的騎兵戰役又出現了,這就是彭城之戰。簡單來說,當時劉邦攻占了項羽的老巢,而且手握五十萬大軍,根本就不怕項羽。但是接下來,項羽卻只帶了三萬精銳,就正面進攻劉邦。而且,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沖垮了劉邦麾下的主力,甚至殺了劉邦這邊超過十萬人!

那當時項羽為什麼有這麼猛呢?除了項羽本人確實能打之外,據后世史學家推測,最關鍵的地方,就在于當時項羽手底下的這三萬精銳,都是騎兵!而且,這些騎兵身上,很多都有護甲。

這其實還要歸功于當年的秦朝,在這場彭城之戰開打兩年之前,項羽剛剛在巨鹿之戰當中,破釜沉舟,消滅了秦朝的長城兵團,得到了不少秦朝騎兵的裝備。再加上後來秦末名將章邯,又帶著二十萬人投降了項羽,而項羽後來又把這二十萬降卒坑殺了。所以項羽才繼承了秦軍的裝備,打造出了這支西楚鐵騎。

而彭城之戰的結果,也再次刷新了所有人的戰爭認知!原來,當幾萬騎兵一起沖鋒的時候,步兵是真的擋不住的!這已經和人多人少沒什麼關系了。在幾萬人規模的騎兵軍團面前,尤其是重裝騎兵面前,步兵基本上就只能等著被屠殺。

所以,漢朝開國之后,漢朝前期雖然一直在忙著休養生息,但是在養馬這件事上,卻一直都沒有懈怠。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才能組織起強大的騎兵軍團,直接對匈奴開戰。

但是請注意,即便是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徹底統一了中原,而且之前攢了幾十年的家底!此時的漢朝,能夠支撐的常備騎兵軍團,依然也就只有十幾萬人而已。而當時西漢擁有的全部馬匹數量,也就是只有七十萬匹左右。

別小瞧這個數字!要知道,在西漢時期,雖然鐵制農具已經開始普及,但是生產力依然有限。如果按照二十個人,能養活一個騎兵計算。那麼養活十五萬常備騎兵,至少需要三百萬人提供口糧!

而漢武帝時期,西漢的總人口數,其實也就是只有三千多萬而已。也就是說,光是為了維持這支騎兵軍團的存在,就需要至少占據西漢十分之一的國力。要知道,這還僅僅只是一個單獨兵種而已!還沒算步兵和其他軍隊!

但是,靠著這支十多萬人的常備騎兵軍團,西漢已經可以做到揚鞭大漠,徹底把匈奴打回草原了。而如果沒有這支騎兵的話,漢朝面對匈奴那邊的騎兵,就只能被動防御,常年忍受匈奴的進攻。

不過,請注意,西漢時期的騎兵,相比后世的騎兵來說,其實依然有些簡陋。因為當時的生產力,還是相對較低。騎兵士兵的裝備,基本上也都只有輕甲。以當時的冶鐵技術來說,如果想給這十幾萬人,全都配置一套重裝甲胄,再配上專門的武器,甚至是給戰馬也配上甲胄。那估計把整個西漢都給買了,也未必能湊的出來。

如果不考慮將領的指揮能力,只說騎兵的作戰能力,其實是越往后,騎兵的戰斗力越強。

而接下來,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騎兵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變化。從這時開始,馬鐙開始出現了。

馬鐙的出現,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技術改變,但是對于騎兵來說,卻是一個質的飛躍。因為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士兵其實很難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戰術動作。在騎馬戰斗的時候,士兵只能用兩條腿確保穩定,同時用手控制馬的前進方向。

而有了馬鐙之后,士兵騎馬的穩定性不但大幅提升。而且,也可以單靠雙腿來維持穩定,可以徹底把雙手解放出來。

如此一來,士兵就可以雙手控制武器,直接參加戰斗了。兩只手和一只手相比,能完成的戰術動作,那就太多了。

另外,到了南北朝時期,隨著冶鐵技術進一步普及,再加上中原地區常年分裂,常年打仗。在這個時期,士兵的戰損消耗速度很快。而按照當時的制度,軍事制度又是和門閥制度高度捆綁。所以這樣一來,那些大家族砸鍋賣鐵搞出來一支騎兵軍隊之后,自然就會考慮,如何給這支騎兵,增加更多的防具,減少騎兵的戰損。

雖然防具很貴,但是和一個完整的騎兵相比,還是要便宜很多。而且,防具強大之后,也能提升騎兵的戰斗力。

所以,在這個時期,大家開始不斷給騎兵增加護甲。就這樣,真正的重裝騎兵,開始正式登上歷史舞台了。

在此后很長一段歷史當中,重裝步兵其實都是當之無愧的戰場王者。雖然這玩意兒造價奇高,而且因為負重較大,速度和靈活性會下降。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東西基本上就等同于今天的坦克。普通步兵去進攻重裝步兵,基本上就和今天步兵打坦克是一個概念。

而到了隋唐時期,越來越多的將領意識到,護甲這東西,或許也不是越厚越好。因為過于厚重的護甲,會降低騎兵的速度。所以,從唐朝開始,騎兵開始逐漸分化,分化成輕騎兵、重騎兵和偵查騎兵等幾個單獨的兵種。在不同的作戰情況下,派上場的騎兵,也不一樣。

從唐朝一直到明朝,這期間騎兵在技術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大的技術進步。所以,在這幾百年當中,大家主要琢磨的,就是各種戰術上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不斷琢磨如何進行兵種搭配,如何進行相互克制。

所以,到了元朝的時候,蒙古鐵騎是真的把騎兵玩到巔峰了!元朝的騎兵,堪稱是整個人類歷史的的一個巔峰。那些蒙古騎兵,把騎兵的速度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同時還可以在戰斗當中,不斷進行輕重騎兵的切換。

至于說到了明清時期,隨著火器的出現,騎兵在戰場上的重要性,開始稍稍減退。但是至少在清朝后期之前,騎兵其實依然是戰場上運動最快的兵種。光是這個速度優勢,就是其他兵種無法比擬的。

以上這些,就是中國的騎兵發展歷史。現在我們可以回到本身,這樣的騎兵,在古代戰爭當中,到底強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騎兵既有速度優勢,同時又有重量優勢。

我們可以假想古代的幾種戰爭模式。首先是大規模平原作戰,在這種作戰環境下,如果雙方中的一方是騎兵軍團,另一方是單純的步兵軍團。那麼接下來,騎兵完全可以憑借甲胄的優勢,直接以重甲騎兵的姿態,對步兵方針進行沖鋒。

在重甲騎兵的沖鋒下,步兵軍團這邊,幾乎是不可能正面擋住的。就算步兵軍團,用上大量的拒馬裝備,或者前方的士兵都手持長矛。但是這種方法,最多只能阻擋少量騎兵沖鋒。在大規模騎兵沖鋒面前,還是會被沖撒陣型。而步兵陣型被沖散之后,接下來就只能被屠殺了。

其次,有人或許可以說,步兵可以建造城池,憑借雄關要塞,阻擋騎兵的沖鋒。反正騎兵又不能跑到城墻上,也不可能直接把城墻撞塌。只要有雄關要塞的阻擋,騎兵的作用也就沒那麼大了。

道理是這樣的沒錯。靠雄關要塞阻擋騎兵,歷史上很多人都做過。比如說那座長城,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修造的。

但問題是,就算你能固守一座堅固的城池,騎兵同樣也可以利用速度優勢,切斷這座城池和其他地方的聯系,把這座城池徹底圍困起來。如果城內補給耗盡了,騎兵甚至都不用進攻,直接等城里人都餓死,再直接進城就好了。

還有人說,可以憑借河流,阻擋騎兵。騎兵再厲害,也不會游泳。

這種事情,南宋政府也曾經做過。南宋曾經依托長江天險,阻擋了蒙古帝國長達幾十年的時間。

但問題是,只要無法解決蒙古帝國的騎兵,蒙古帝國還是可以攻占北方的大量地盤,然后可以獲得足夠的生產力,繼而自己造船。而南宋這邊,因為缺少足夠的騎兵,想要反攻北方,基本不可能,只能被動挨打。

這樣一來,南宋最后被滅,其實也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再比如說,騎兵可以利用戰馬的速度優勢,跑到步兵軍團周圍,直接射箭。射一輪之后,快速離開。這樣一來,步兵根本就打不著騎兵,而騎兵卻可以不斷射殺步兵。幾輪射殺之后,步兵陣型也就亂了,人也死了一大半。

這個辦法,蒙古鐵騎就曾經用過,而且這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所以,古代真實的騎兵作戰,其實并不單純是一個人騎在馬上,和另一個人打架那麼簡單。真實的情況是,多了一匹馬之后,騎兵可以完成更多的戰術動作。而這些戰術動作,很多是步兵無法完成的。

這樣一來,騎兵自然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克制其他兵種了。而其他兵種面對騎兵,因為速度不行,只能被動防御。這樣一來,騎兵的優勢,自然就更大了。

另外,真實的古代戰爭,也不會出現一方全是騎兵,另一方全是步兵的狀態。真實的情況是,雙方都有不同的兵種,然后實行不同的戰術。而在這個過程的當中,騎兵因為速度和重量優勢,往往可以起到改變戰爭走向的作用。

這其實才是騎兵真正的厲害之處。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