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武圣關二爺,在新三國中出道的第一戰。
為了幫他造勢,先后有數名將領,被華雄斬落馬下。一時間諸侯膽寒,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繼續迎敵。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各懷心思的諸侯,都不愿意拿出真正的家底硬拼,都想著打敗董卓以后如何爭搶地盤。
身為盟主的袁紹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礙于面子,他還是裝作十分遺憾開口道。
「可惜我的上將顏良文丑未在,如有一人在此,豈容華雄放肆。」
眼看著場內沒有一個人接話,氣氛頓時尷尬起來。就在這一時一位身長九尺,單鳳眼,臥蠶眉,髯長二尺,面如重棗的壯漢,從劉備身后走了出來。一臉嚴肅的開道。
「馬弓手關羽請戰華雄。「
關羽這一開口,立馬就引來袁術的不滿。畢竟自己的上將軍俞涉,剛出戰就被華雄斬殺。你這個步弓手出戰,要是打敗了華雄,豈不是說我賬下的將軍,還不如一個小兵?于是一臉陰沉的嘲諷道。
「你一個小小的弓手,竟敢口出狂言,你以為我們眾諸侯沒有大將軍了嗎?叉出去。「
倒是愛才的曹操十分欣賞關羽,開口幫關羽說情。他拉著袁術往前走了兩步,指著關羽說道。此人生得臥眉鳳目,滿面英雄氣。華雄又怎麼會知道他是個弓手呢。
張飛一聽這話立馬得瑟起來,當場表示,他二哥這個弓手那是相當厲害。不是我二哥針對誰,在他眼里,在座的各位,那都是插標賣首之徒。
關羽此時也表示自己要加賭。如果這次出戰砍不下華雄的人頭,他就提著自己的腦袋來見各位。劉備看到二弟三弟都站了出來。自己也不好在后面茍著。同樣開口表示,如果戰不贏華雄,三兄弟都愿意提頭來見。
曹操這個搶節奏的王者,此時完全不顧盟主袁紹難看的臉色。跳出來一臉豪氣的,給關羽敬酒。關羽則表示砍華雄的腦袋如屠狗,何須借酒,說完就拎著青龍偃月刀沖了出去。
只見關羽騎著一匹棗紅馬,一路縱馬狂奔出關。人借馬力,一招力劈華山就壓了過去。華雄沒想到關羽的刀如此之快,趕緊咬牙招架。誰成想接了一招,就已經雙手發麻。
眼看著第二招橫走千軍之勢,又來到眼前,他只能盡力仰頭躲避。這時候關羽眼中殺機一顯,關刀順勢反撩,一刀就結果了華雄兄。
不到五分鐘,關羽拎著華雄的腦袋,緩步走入廳堂。扔在了各位諸侯面前,廳堂里七嘴八舌的諸侯瞬間安靜下來。
此時曹操手里的酒尚有余溫,身為盟主的袁紹,擔心曹操再次搶走自己的台詞,當即開口道。
「聽令,增設第十九鎮討賊兵馬,統領將軍為劉備。」
就這樣,草根三兄弟一戰成名,成為了諸侯的一員。在接下來的戰斗中,三兄弟憑借自身的悍勇,逐漸拉起了一支屬于自己的兵馬。為了慶祝小團隊成立,三兄弟找了一個小茅屋,一邊喝酒一邊暢想未來。
這時候,一名鼻青臉腫的士兵沖了進來,跪下就開始哭訴。說他按照劉備命令,找負責后勤的袁術領糧餉,結果袁術一粒糧食都沒給他。他申辯幾句,就被袁術的士兵打了出來。劉備趕緊去問士兵。
「你有沒有說過是袁盟主,當著眾諸侯的面,許給我們金千斤,馬百匹,糧草五百石。」
士兵趕緊把事情憋屈的說了出來,原來袁術不給劉備提供糧草的理由,竟是大軍尚未攻破洛陽城,他可沒這麼多糧草。等到攻破洛陽城,三兄弟可以自己去搶。緊接著士兵又說,袁術還大罵劉備,是織席販履之徒。張飛是屠豬賣狗之徒。
聽到這里張飛這個暴脾氣哪里還能忍,當即拍案而起。準備拎著丈八蛇矛,捅袁術這個小子一萬個窟窿。關鍵時刻,還是關羽攔住了他。最后關羽表示,咱們就這樣上門,不合規矩。命令是袁紹下的,我們要去找袁紹反映情況。你要是沖動過去打一架,不但要不回來,說不定還得吃官司。
結果張飛更加不信任袁紹,表示袁紹那小子渾身上下都是嘴。跟他講理用口舌管個鳥用啊,只能刀下理論。從這段劇情就可以看出,張飛雖然是個莽撞人,但眼光毒辣的很。一開口就看清楚了事情的關鍵,那就是跟諸侯們講道理,如同對牛彈琴,用刀來說話才是最方便的方式。
眼看事情即將失控,身為老大的劉備終于從主位上站起來。如果說關羽看到的是第一層,張飛看到的是第二層,身為大哥的劉備早已身在第三層,很冷靜的給兄弟們分析。
「依我看,無論是說理還是動刀,只怕都沒有用。袁術是袁紹的堂弟,而且還是袁紹親自任命,他為盟軍總提調官。我擔心袁術拒不發給我們兵馬糧餉,袁紹心里清楚,但佯裝不知。」
聽到這里,張飛當場建議,咱們不跟袁氏兄弟一起玩耍了。關羽趕緊攔住他,劉備自然知道,他們作為聯盟中最為弱小的團隊,必然不受待見。奈何他現在需要是,在這個團隊中刷一刷知名度。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曹操一直沒有瞧不起自己。于是就建議大家去曹操那里求助。
消息靈通的曹操,自然已經知道了劉備三人的窘境。想都沒想,就親自押送了錢貨糧草。向劉備的營地走去,一邊走還一邊給曹仁上課。可惜以曹仁的境界,根本無法理解曹操,周公圖譜一般的行為,一臉幽怨的吐槽道。
「大哥如想招募他們,只需書信一封,黃金白兩即可,何必專程折腰拜訪。」
「無知,有的人可以招之即來。可是有的人你就是千呼萬喚,他也不一定來。這三個人可了不得,劉備雖然坐于末座,卻氣宇軒昂。那兩個也是傲世群雄。你知道,當關羽把華雄的頭顱扔到大堂上的時候。我最吃驚的是什麼嗎?是劉備的眼睛,他連眼皮都沒眨一下。就好像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種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聽完了曹操的分析,曹仁豁然開朗,被曹操這個大哥佩服的五體投地。
正所謂吃人的嘴軟,拿人手短,看到曹操帶著酒肉前來慰勞大家,就連張飛都忘了罵娘,啊哈大笑起來。
就在大家忙著喝酒吃肉的時候,三國之中的兩位英主回到凈室,正襟危坐。第一次交換了各自的世界觀,價值觀。
經過這次深談,曹操離開的時候反而愁眉不展起來。他感慨的對著曹仁說道。
「此人既非囊中物,也非池中魚。他暗藏雄心大志,豈能為我所用,但愿日后不要成為我的大敵才好。」
曹操這句話可謂一語成讖,劉備三兄弟後來,真的成為他曹操的半生之敵。
另一邊,華雄陣前被關羽斬殺的消息,已經傳回了洛陽。董卓聽著李儒在自己面前,不停的匯報壞消息,焦急的在大殿里來回踱步。思來想去自己的西涼鐵騎,本就善攻不善守。與其在洛陽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講到這里,董卓終于下定決心,對著呂布說道。
「呂布,在,即刻調集全部西涼人馬,本相要親自率軍出戰。」
呂布當即領命而去,軍師李儒看到董卓下定主意,當即開口查漏補缺。
「如果相國這次傾城出兵的話,城中恐有不虞啊。」
「把話說明白了,到底是什麼意思?」
「比如說袁紹的叔父,現為朝中太傅的袁隗。當他得知華雄兵敗后,喜得是手舞足蹈。相國你想一想,如果你統軍傾城出兵。一旦那些大臣們,要是與袁紹里應外合的話。」
聽到這里,董卓再次不安的前后晃蕩起來。思考了一會兒,還是命令郭汜,讓他抓捕袁隗全家。明日出征時殺他們來祭旗,來一個殺雞儆猴,讓蠢蠢欲動的公卿大臣們看看。就這樣安排完軍事行動,眾將紛紛領命離去。身為首席謀士的李儒卻站定不動,直到大家走遠了才開口道。
「相國此次剿賊,未必一定要力戰啊。」
說完這第一句話,他就微微笑著賣起了關子。直到董卓急的站起來,走到他面前,李儒他直接說道。
「那十八路諸侯中,過去彼此之間一直勾心斗角,今日又怎麼可能同心同德呢。相國你何不使些離間計,讓他們的會盟土崩瓦解。」
兩人商量了半宿計策。第二天一早,年過半百的董卓還是穿上了甲胄,帶著甲士們在大殿之前誓師出征。而染紅董卓征袍的,則是袁隗一家百十口子的小命。
董卓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諸侯軍的先鋒孫堅。由于孫堅團隊的戰斗力強大,他們已經前進了數百里。一路上所向披靡,敵人望風而逃。
可是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不愿意看孫堅拿到首功。既不派援兵,也不送補給。生生給孫堅晾在了這里,沒辦法,孫堅只能在會議室里高喊口號,搞點精神食糧暫時撐住場子。
就在此時,董卓的使者李儒進入了營地。他見到孫堅后,立馬施展起三寸巧舌。硬是要把董卓的閨女,嫁給孫堅的二兒子孫權。
要說這李儒,真可謂三國裙帶關系第一人。他通過迎娶董卓的女兒成功上位,又把呂布說給董卓當干兒子。自己順勢,就成了董卓賬下第一謀士。這一次他跑來孫堅營中,還是舊計重施,又想著給孫堅找個好親家。
結果孫堅哈哈一笑,當即呼喚孫權上前。李儒這才發現,傳說中文武雙全的孫權。其實只是一個九歲的孩子,根本沒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不過年僅九歲的孫權卻聰慧無比,他已看破李儒的計謀。當場點破,李儒在施展離間計。李儒羞懼難,當哪里還敢多說,當場掩面離去。
合談談不攏,那就只能打。孫堅率領江東子弟,在虎牢關與董卓主力大戰了七八天。營中糧草將盡,軍械短缺,袁紹那邊補給援軍卻遲遲不來。沒辦法,他們只能派出心腹大將黃蓋,快馬面見袁紹催促補給。
黃蓋也是個暴脾氣,見到袁紹后直接把手中的寶劍插到了案上。聲稱不見補給,堅決不會離開袁紹半步。那麼,虎牢關前的戰事到底會如何進行呢?黃蓋又能否帶著補給返回呢?
這個我們下期再說,喜歡的小伙伴,記得長按點贊,東樂與你一直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