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神機妙算的諸葛亮, 卻很少知道他的老師——水鏡先生,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一直都和水鏡先生生活在山林之中,諸葛亮的才能自然離不開老師的教導,所以,水鏡先生自然也是一位高明的人,也相當聰明,只是沒有像自己徒弟那樣有那麼高的成就。
一說到三國,最能代表三國的人物非諸葛亮莫屬,大家都尊稱諸葛亮為「臥龍先生」,那麼 發現并培養這條龍的就是水鏡先生。水鏡先生也就是司馬徽。據傳說,他也是料事如神,提前算出了劉備在哪一天登門造訪,也算出了諸葛亮的命運和選擇,那麼有人會想既然能算出諸葛亮一定會出山,為什麼 還會出現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呢?其實,這一切都是水鏡先生一手策劃的局。雖然這是一個傳聞,無從考證,但是足以看出水鏡先生也是一個有謀略的人。
想必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是從水鏡先生那學到的,諸葛亮開始名氣并不大,只是水鏡先生的門徒之一,但是水鏡先生看中了他的學識和天賦,認為他不應在此無作為,應該將自己的抱負獻給需要的君主,所以, 後來經過水鏡先生的舉薦,諸葛亮才能家喻戶曉,人人推崇,才會有後來的劉備三顧茅廬一說。
水鏡先生肯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也是看中了他的平和、有膽量、有志氣,將來會是一代明主,所以才會將自己最看重的弟子給他,認為諸葛亮遇到了對的人,跟著劉備也會大展宏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為君主效力。
在小說中,水鏡先生曾后悔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在三國中,水鏡先生說: 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這句話一語雙關,表明諸葛亮遇見劉備的時間不合適,二是諸葛亮出山沒有天時,以現在人來看,水鏡先生說的沒錯,那時劉備并沒有很大的作為,也不占優勢,而且三國時期本就動亂不斷,諸葛亮雖有才華,但也是力不從心,總不能單槍匹馬地征戰沙場。
最后諸葛亮操勞于亂世之中,北伐沒有成功, 無功而返,病死在五丈原,也證實了水鏡先生所說的不得其時,實在令人惋惜。
《三國演義》《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