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除了有專門史書外,還有一種很重要的書籍——預言書,因為預言得比較準確,后世也列出了「中國古代十大預言」。 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有托名西周姜子牙的《乾坤萬年歌》;托名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的《馬前課》;以及後來托名明代文學家劉基的《金陵塔碑文》等等。但要說中國古代預言書之首恐怕就要數那一部源于易經的奇書《推背圖》了,該書是由唐朝兩位著名相術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合力推演而得,共預言了唐朝往后近兩千年的未來。
而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相術名人,袁天罡與李淳風合力編纂的《推背圖》更是將他們推上了神壇。尤其是被稱為一代相術宗師的袁天罡, 他預言了武則天將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他言中了唐太宗時期的龍脈所在,差點斷掉了武則天的龍氣。幸虧武則天力勸李治聽從長孫無忌的話,沒有將袁天罡測定的龍氣所在給毀滅掉。可以說袁天罡生前各種神奇的預測無不準確,其死后他也為自己選擇了一座神秘的陵墓,千年來無一人敢盜,新中國之后還有駐軍保護!
袁天罡,兩唐書名作「袁天綱」,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舊唐書》稱其「尤工相術」。祖父袁嵩,曾先后擔任北周浦陽、蒲江二郡郡守和車騎將軍。 父親袁璣更是在隋末天下大亂時事奉于王世充,只是後來王世充兵敗袁璣被迫歸隱故里津琨秦家。由此家道中落的袁天罡少時孤苦貧寒,但他愛讀書,好學問,精通技藝,尤其對相術深有研究,唐朝年時應友人張柬之邀赴洛陽任資官令。
剛到東都洛陽時,袁天罡的相術預測能力就聞名京師,許多人都來家里找。當時,杜淹、王珪、韋挺三人就慕名而來,請袁天罡給他們看面相。 袁天罡在端詳一番后,就說出杜淹博聞強識,將來必定憑借文章顯貴而名揚天下;王珪不出十載也能官拜五品;而至于韋挺雖然無才華,但面相如虎將來也能出任武官。此話一出,三人皆欣喜異常拜謝而去。可袁天罡又緊接著預言道三人雖能富貴顯達,但在為官后都要遭貶譴,屆時大家還會見面。
果不其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淹以侍御史入選天策學士;王珪則以才華博的太子李建成喜愛被舉薦為五品太子中允;韋挺出任武官左衛率。可是正當三人仕途一帆風順時,沒想到受玄武門政變牽連一起被貶雋州,在這里又遇到了袁天罡。對此《太平廣記·袁天綱傳》也記載道: 「武德六年,俱配流雋州。淹等至益州,見天綱泣曰:袁公前于洛陽之言,皆如高旨。今日形勢如此,更為一看。」
仕途不順的幾人,只能再次請求袁天罡相面預測,而袁天罡也說出了「公等骨法,大勝往時,終當俱受榮貴。」最終三人重新獲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賞識,入京師升遷,杜淹剛至京就拜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王珪尋授侍中,出為同州刺史。韋挺歷御史大夫、太常卿等,一切皆如袁天罡所言。後來御史大夫杜淹為感謝袁天罡之言贈詩曰: 「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系風終不得,脫屣欲安如。且珍绔素美,當與薜蘿疏。既逢楊得意,非復久閑居。」
除了給杜淹等人看相以外,名聲在外的袁天罡還與唐初重臣竇軌有過一段佳話,《太平廣記·袁天綱傳》記載:「竇軌以貧苦問命,天綱曰: 公額上伏犀貫玉枕,輔角又成就。從今十年,后必富貴,為圣朝良佐。右輔角起,兼復明凈,當于梁益二州分野,大振功名。」在武德初年,竇軌果然發跡,他跟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因此立有戰功,任為益州行台仆射。而為了不忘舊恩,于是竇軌向蜀道使詹俊赤舉薦了袁天罡,并且很禮待他,遂被任為蜀郡火井縣縣令。
根據《舊唐書》記載,袁天罡一生為人看相無數,沒有一次看走眼,最著名的莫過于為武則天看相。當時的武則天還是個嬰兒,袁天罡偶然經過她家門口,恰好遇到武則天的母親有楊氏。楊氏聽說袁天罡是位神算,就讓他為懷抱中的武則天算一下前程和命運。當袁天罡看到襁褓里穿著男孩子衣服的武則天時,他說 「此郎君子龍目風頸,貴人之極也。」接著又感嘆道「必若是女,實不可窺測,后當為天下之主也」。
可以說歷史進程已經提前被袁天罡提前言中,女皇武則天在登基之后,她就命令袁天罡與李淳風兩人去尋找風水寶地,作為自己死后下葬之所。先是讓李淳風跑了九九八十一天,找到九嵕山龍穴吉壤,他把一枚銅錢放于山上一處作為標記,并用土掩蓋。后又讓袁天罡出去尋找,用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找到了這個地方,便從頭上拔一根銀釵插下去。事后, 女皇武則天讓人驗證二人所選龍穴吉壤是否一致,結果挖開一看,袁天罡的銀釵正好插在銅錢的方孔中。武則天極為驚奇,隨后對二人大加封賞,而這就是後來的乾陵了。
乾陵歷經上千年,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盜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出動人數40萬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乾陵時至今日仍完好無損,成為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其陵墓中埋藏的寶物也是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 1961年,乾陵更是被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的堪輿之術可謂是登峰造極了,可也是凡胎俗體,生老病死在所難免,所以在他們晚年也需要為自己找一處風水好的墓地。而巧的是 兩個人又都選在一處地方,由于這次是袁天罡先到來,故此他先選到風景優美,地勢極佳平地作為墓穴,隨后而至的李淳風卻只能在一處黃土坡上建墓。然而,兩人的墓穴雖僅相距數百米,但命運卻截然不同。唐朝滅亡之后,戰亂四起,李淳風的墓穴很不幸的被盜了,然而袁天罡的墓卻安然無恙。這是為何呢?
原來在唐亡宋立之后,朝廷有一支軍隊駐扎的地方正好涵蓋了袁天罡的墓,而李淳風墓地卻不在范圍之內。在嚴加戒嚴之下,盜墓賊對袁天罡的墓自然就不敢動,因而袁墓得以保全。更巧合的是,在這之后的歷朝歷代都選擇在此駐扎軍營,因而千年來無一人敢盜,袁天罡墓可以平安無事。新中國成立后,袁天罡之墓周邊依然駐有軍隊,盜墓賊始終無機可乘。 時至今日就更不用說,作為古代名人的墓地,自然已經列入保護名單。如今雖然不好說這是否歸咎于袁天罡的推算,還是巧合而為。但經歷上千年,袁天罡的墓能完好保存至今確實很牛,也確實很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