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閑來無事,便將老將軍尉遲敬德召進宮中作陪,想與自己的這位老部下一起聊聊天,回憶當年一起征戰沙場的往事。殊不知尉遲恭來了之后,與李世民還沒寒喧幾句,便突然間在李世民面前跪了下去,并言詞懇切地奏道:「啟奏陛下,微臣已年老體衰,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吧!」。
李世民一聽,十分吃驚地站了起來,這是咋回事呢?因為當時的尉遲恭年僅59歲,健康情況也十分良好,再說,尉遲恭可是一輩子都忠心耿耿地跟隨他李世民打天下的開國元勛,此時還正是他為大唐繼續作貢獻的時候,怎麼能讓他告老還鄉呢?于是,李世民便好言好語地勸說尉遲恭,叫他不要那麼早便告老還鄉了。
可誰知尉遲恭接下來的話,更是讓李世民震驚不已!他告訴李世民道:「陛下不要挽留微臣了,微臣若再不走就要造反了!」要知道在古時候,造反二字可不是能隨便說的,更不要說當面與皇帝提起造反了。那麼,一生忠心耿耿地追隨李世民的尉遲恭,到了晚年為何會對李世民說出那樣的話來呢?他就不怕李世民一怒之下將他處死嗎?
其實,尉遲恭當時就還真不怕李世民動怒,原因有兩點:其一,尉遲恭憑著自己與李世民多年相處,知道李世民并不是昏君,他肯定還會追問自己說那番話的原由。其二,尉遲恭更相信李世民清楚,以自己的為人,也絕對不可能干那些謀反叛逆之事。所以,當時的尉遲恭說出那番話,便是故意引誘李世民來「刨根問底」的。
那麼,尉遲恭為啥要那麼做呢?話說當年尉遲恭年輕時,不要說他追隨李世民一生南征北戰,立下過赫赫戰功了,單就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時,尉遲恭就憑借自己對李世民的忠心耿耿,救過他一命,就憑這一點,李世民便終身難忘!在玄武門之變前夕,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憑借他太子的身份,在朝野的威信還是力壓李世民的。
當時唐朝很多文臣武將都被李建成拉攏,尉遲恭照樣也在被拉攏的名單之內,但是,尉遲恭卻斷然拒絕了李建成的拉攏,更有甚者,玄武門之變時,當李世民被齊王李元吉追殺時,尉遲恭竟然一馬當先,將李元吉攔了下來,并一錘將李元吉錘死,要不是他,李世民還不一定做得了皇帝呢!這些情由,在李世民心里肯定也十分清楚!
然而,李世民登基后,雖然尉遲恭也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戰功,成為了李世民的股肱之臣。可是,尉遲恭身為武將,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他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因為沖動干出一些出標的事情來,他也因此在朝中結下不少仇敵。這些人為了扳倒尉遲恭,便常常會借此到李世民那里打「小報告」。
比如有一次在他赴宴時,便因為看不慣有人坐在他上席,而當著李世民的面羞辱那人,後來,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出面勸架,反而被尉遲恭一拳打倒,眼睛都差點被打瞎了!這事兒當時便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拿來到李世民那里去告狀,要求將尉遲恭抓捕治罪,當時李世民雖然并沒有同意,但也狠狠地將尉遲恭訓了一頓。當時的史料是這樣記載的:
「朕覽漢史,見高祖功臣獲全者少……然卿居官輒犯憲法,方知韓、彭夷戮,非漢祖之愆。」
可見,當時李世民的言詞是何等犀利了!尉遲恭後來也因此收斂了很多。不過,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尉遲恭那種剛直暴躁的性格在後來仍然還是得罪了不少人。有些人甚至暗中聯合,打算誣告他密謀叛亂!而當時的尉遲恭,雖然脾氣耿直暴躁,可他并不傻,他也意識到自己的困境了!
于是,他便在這些人還沒有告發前,便到李世民這里先行「打通關節」了。當李世民問及尉遲恭為何會說出那樣的話來時,尉遲恭便告訴李世民,自己因為性格過于耿直暴躁,在朝廷中難免已得罪很多人,如果自己再不隱退,他們最終會誣陷自己謀逆來將自己扳倒,到那時候,那就真是身敗名裂了!既然這樣,自己為何不先行告老還鄉呢?
殊不知後來沒過多久,還真就有人上書參奏尉遲恭,說他密謀造反!這讓李世民也大驚失色!可是,李世民後來細想之下,反而打心眼里佩服了自己的這位「老伙計」,他還真是料事如神啊!于是,李世民便批準了尉遲恭告老還鄉的請求,并賞賜給他很多金銀財寶,後來,還讓尉遲恭享受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殊榮!
這樣的結局,對尉遲恭而言,還真是「大智若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