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圣歷三年(公元700年)正月,在新年剛過的第一個早朝,一代女皇武則天豪情滿懷的指點著武周天下,但這天的早朝卻因兩個心腹重臣的爭吵,徹底影響了武則天的心情,武則天是極為不悅,甚至因此罷免了宰相。也正是這天早朝,一起武則天早年的獅子驄事件被后人所熟知。這到底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兩個發生爭吵的大臣,一個是封河內郡王武懿宗,一個是武則天的心腹宰相吉頊。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武懿宗,他是武則天的侄子,武則天篡唐改周后,武懿宗受封河內郡王,擔任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雖然位居大將軍,但他的儀表絲毫沒有大將軍的威嚴,他身材矮小,而且駝背,說話也是結結巴巴,唯獨是心狠手辣,亂殺無辜是他的強項。而宰相吉頊雖然只是一個文臣,但他卻身材魁梧,能言善辯。所以兩人爭吵的時候,宰相吉頊是氣勢凌厲,咄咄逼人,武懿宗卻是結結巴巴的說不出話來。
女皇武則天看到這一幕后,是非常的憂慮和生氣。武則天對眾臣說:「朕,活著的時候,吉頊尚且看不起我們武家人,我死了那還得了」。此時的吉頊并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依然是引古博今,侃侃而談,武則天勃然大怒,對吉頊怒斥道:「夠了,你的話朕已經聽夠了」,整個朝堂頓時鴉雀無聲。武則天又說:「朕,早年為宮女時,服侍在唐太宗左右,太宗有一寶馬名叫獅子驄,此馬是膘肥體健,無人能馴服,朕對太宗說:臣妾能馴服此馬,但須三樣東西,鐵鞭、鐵錘和匕首,先用鞭子抽其身,如果不服,再用鐵錘錘其頭,再不服則用匕首割其喉,太宗聽后壯朕之志,對朕大加贊賞。吉頊你覺得你值得弄臟朕的匕首嗎」?吉頊聽后,頓時是嚇得滿頭大汗,急忙跪地求饒,武則天卻帶著滿身的怒氣轉身而去。朝會不歡而散。兩天之后,武則天就隨便找了個理由,罷免吉頊的宰相之職,將其貶為安固縣尉。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獅子驄事件,如果沒有武則天在晚年對這件事情的追憶,那麼這起獅子驄事件注定要埋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不為人所知。這樣的追憶就像現在創業成功的老闆在訓斥員工的時候,把自己早年創業的艱辛經歷搬出來一樣,其實這樣的追憶都是有選擇性的,因為一個成功人士早年經歷的磨難和困苦,往往都是他成功后炫耀的資本,武則天早年入宮,并沒有得到太宗李世民的寵愛和重視,所以武則天用這樣的馴馬三招,希望能博得太宗李世民的重視和寵愛,可事實恰恰相反,此后李世民反而對武則天更加冷落,所以說所謂的太宗壯朕之志,對她大加贊賞,很有可能是武則天選擇性記憶杜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