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前的舊西藏時代,九成的西藏人民生活水深火熱,而金字塔尖的舊西藏貴族卻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據不完全統計,占西藏人口總數不到5%的舊貴族們,坐擁整個西藏80%的社會財富。
這些巨額財富使得舊西藏貴族在40年代便背起了LV,戴上了勞力士,其奢華程度比起現代的中東土豪也毫不遜色。
西藏解放前,官府、僧侶和貴族共同組成了舊西藏的上層階級,俗稱「三大領主」。他們共同掌握著西藏的社會財富。這其中,舊貴族的數量約為200個。
據史料記載,最初的舊貴族制度可以追溯到五世達賴喇嘛時期。
當時五世達賴喇嘛建立了噶丹頗章王朝,并任命僧人為政府官員,由此發展出僧官體系,而后又逐漸演變出以「三大領主」為尊的俗官體系。
在這一體系下,西藏的舊貴族被分為了四種類型。
最尊貴最有權勢的貴族被稱作「亞溪」,主要來自達賴喇嘛家族成員,其次是「第本」,他們的祖先或是王公大臣,或是一方諸侯,家世十分顯赫,因此這些貴族也常常以贊普后代自居。
第三類貴族被稱作「米扎」,主要由普通貴族組成。雖然是普通貴族,可他們依舊掌握著大量社會資源,有些甚至掌握著西藏的財政大權。
而第四類小貴族被稱作「格巴」,這類貴族的家世雖然沒有大貴族們那麼顯赫,卻也是有著一定社會地位的地方官員。
這四類貴族,統稱為「古扎」,原本共尊功德林、慈埋林、策覺林、丹吉林和熱振林五大活佛為首。
然而,由于丹吉林幫助漢人,被清王朝處決,寺廟也被夷為平地,貴族們便改為尊奉剩下的四大活佛為首。
舊貴族內部雖然分為三六九等,可奢靡卻是所有貴族們不變的主題。比如現如今保持最為完好的帕拉莊園,就是舊西藏貴族們奢侈生活的生動注釋。
帕拉莊園位于班覺倫布村,全名叫「班覺倫布莊園」。
它的主人是有著400多年悠久歷史的帕拉家族,由于帕拉家族中曾協助地方政府管理不丹喇嘛,家族中又曾有多達5人擔任噶倫,因此帕拉家族在西藏極具聲望,若是按照舊西藏貴族等級劃分,帕拉家族妥妥屬于「第本」貴族。
而帕拉家族聞名于世的另一個原因,則是這一家族留下了一座占地5357.5平方公尺,內設82間房屋,各處建筑美輪美奐,配套設施極盡奢華的帕拉莊園。
說來帕拉莊園最引人注目之處,無疑是陳列室里擺放著的一排排奢侈品。
LV包、勞力士手表、威士忌洋酒、萬寶龍鋼筆,還有各種各樣名貴的文房四寶以及琳瑯滿目的金銀制品,讓人恍惚間以為穿越到了歐洲王室。
除了各式奢侈品,帕拉莊園里還建有貴族們禮佛的佛堂,接待客人的貴賓室,男女主人的臥室,還有貴族們打麻將的麻將室,以及沐浴陽光的日光房。
每一間房屋,無論是外部建筑還是內在裝潢,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土豪氣息。
比如男主人的臥室,鋪的就是金絲猴皮和梅花鹿皮制成的坐墊,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坐墊,上面的織品也全部由金線織成。
臥室的墻上,掛著虎皮,鹿皮以及叫不上名字珍奇動物皮毛,不知凡幾。
屋子的角落里放著馬鞍,仔細觀察才發現這些馬鞍并不是尋常的鐵鑄馬鞍,而是純金打造的,馬鞍中間的皮革由人工用印度青蛙皮手工縫制,做工之精細,讓人不仔細看根本分不清拼接處。
女主人的臥室也同樣奢華,屋里的儲物柜都是上等檀木精致而成。眾所周知,西藏地處高原,當地難以種植高大樹木,因而這些檀木柜子都是人們跋山涉水運抵西藏的,耗費人力物力早已超過了柜子本身的價值。
更令人驚嘆地是,儲物柜旁的梳妝台上,還放著從英法進口的全套化妝品,其中的香粉還是當時歐洲社會最頂級最貴的一種。
與居室同樣奢侈到令人不敢相信的還有貴族們使用的日常用品。
帕拉莊園中的首飾,都是由紅珊瑚、綠松石、象牙、玉髓、天珠等各種珠寶組成,其中一條項鏈上還鑲嵌著價值千萬的「九眼天珠」。
而日常用來禮佛的宗教器具,大多都是金具,焚香的香爐也是古董級別的。
屋里還擺放著掛鐘、留聲機、唱片等等舶來品,名貴的柜子中甚至還放著一袋雀巢咖啡,讓人依稀看到些許舊貴族們豪奢生活的印記。
如果說世界各地的頂級奢侈品彰顯著貴族們的身份,那莊園里數不清的高檔服飾則無聲地訴說著貴族們富可敵國的強大實力。
帕拉莊園中出現的緞袍,無一不是由最好的手藝人制成。袍口的盤扣全部由金絲編成。
比緞袍更為考究的則是滿滿一屋子的輕裘皮草。三百多張鼠皮拼接的長外套對貴族們來說只是小場面,《紅樓夢》里賈寶玉十分愛惜的雀金裘,對貴族們來說也只不過是司空見慣的尋常物。
這些衣物的配飾自然也不是凡品,比如貴族們佩戴的刀具,都是吹毛立斷的寶刀,刀鞘上還鑲滿了貴重寶石,有時貴族們也會手持扇子玩玩風雅,而這些被貴族相中扇子或是泰國象牙扇,或是黑檀木扇,每一把都貴重非凡。
精美絕倫的居室與日常用品,共同彰顯了40年代西藏舊貴族的豪奢生活。數十年的時光匆匆流逝,而藏地貴族的奢華氣息,卻隨著帕拉莊園流傳至今,書寫出一段令人瞠目結舌的巨富傳說。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無法核實版權歸屬,不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