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女子往往被視為中國古代社會最低賤的職業,不受世人尊重,歷來為世人所唾棄。就連現在提起「青樓」二字也是令人略帶鄙夷的。
每一個職業都有專用術語,青樓也毫不例外。古代青樓女子為方便交流,創造出「行內話」。
這些行內話在現代社會還能聽到,有的還成為了大眾的口頭禪,但跨越百年,這些行內話有著不同的含義。
青樓與青樓女子的淵源
要說起青樓的來歷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諸侯爭霸、動蕩紛亂的時期,每一個諸侯王都想成為一方霸主,為此任用能人志士進行改革。
在這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設了一個機構,叫做「女閭」 , 其實就是官辦的青樓 。不過這里的青樓不像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那樣, 女閭中的女子只是單純的為貴族人士提供才藝表演。
女閭中的女子被稱為 「官妓」 , 後來逐漸演化為專門以色侍人的女子「娼」 ,這類女子地位十分低。而「 妓」則指具有一定才藝、容貌上乘的女子 。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 實行了 「營妓制」 ,軍營中出現了專門的「妓」為士兵們服務,這些妓女則多由 寡婦擔任,她們悲慘的成為了士兵解決[生·理·需·求]的工具。
到漢武大帝時,開疆拓土已是常事,這就需要大量的士兵。有限的寡婦并不能滿足大量士兵的需求,于是軍妓又增添了 罪臣家的女眷、女俘虜等。
但其實, 在魏晉南北朝之前,青樓最初只是比喻豪華精致的雅舍,有時也比喻豪門高戶。只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青樓逐漸成為了裝修精致、燈紅酒綠的風月場所的代名詞。
從青樓與青樓女子的發展淵源我們不禁感嘆青樓女子的悲哀。「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從青樓與青樓女子的發展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古代女子地位的日漸低下。
青樓女子的來源
古語有言「存天理,滅人欲」。我們從影視劇中也經常看到「女子浸豬籠」的場景,還有的女子為了一個所謂的「貞節牌坊」苦苦葬送自己的一生。
所以說,進入青樓成為娼妓,從而淪為男子的玩物這種事,對女子來說應該是自甘墮落的表現,說出去恐會為社會、為自己所不齒, 那青樓中的女子究竟來自哪里呢?
每一個職業都分為三六九等,古代的丫鬟還要根據丫鬟的出身與特點分為三個階梯,作為社會低賤階層的青樓女子也毫不例外, 她們也根據姿色、才情、特長等分為三六九等。
之前說過,青樓女子分為「娼」和「妓」兩類。 娼往往來自于窮苦人家,由于家境貧寒,她們進入青樓只為錢財。古代有「逼良為娼」的說法,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從事這類職業的女子大多是 被強賣到青樓的,絕非出自本心。
古代又有「重男輕女」的傳統,男孩子比女孩子地位高很多,很多人甚至說「女兒就是賠錢貨」。為了維持生計,父母就會找中間商把自己的女兒賣到青樓去,好換些銀兩。
妓出身相對較好,她們往往來自于沒落家族、罪臣家中的女眷,有時還來自于戰爭的俘虜,她們大都是走投無路之人,
這類人往往從小錦衣玉食,平日里有丫鬟伺候,容貌上乘,而且大家閨秀往往都接受過系統的教育,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所以相比之下, 娼的地位要比妓低得多,娼的才情、容貌、資質樣樣都比不上妓。
你不知道的那些青樓「行內話」
每一個職業都有獨屬于自己的行業術語,比如教師行業的備課、研課等等,醫生行業的鏡檢、活檢等等,我們將這些行業特定的術語稱為「行內話」。
青樓這一行業為了方便交流也有自己的「行內話」。只不過古代青樓女子的行內話我們可能都聽過,甚至有的還成為了大眾的口頭禪。
第一個行內話為 「跳槽」。這個行內話在青樓中往往表達為客人對于老鳩為他安排的女子不滿意,要求 另換其他女子。
然而現代社會中的 「跳槽」更多意味著更換工作,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
第二個行內話為 「開盤」。這個詞在青樓中的含義比較有趣。古代女子地位雖然低下,客人進入青樓中后大多數時候是客人主動挑選女子,但也不乏 女子挑選男子。
這類具有主動權的往往青樓中姿色上乘、才情絕佳的女子,她們被稱之為「頭牌」或「花魁」。如若兩位姑娘看上同一位男子,那這兩名女子要展開競爭。
兩名女子各自施展自己的特長,琴棋書畫等等以獲得男子的青睞。最后勝利的一方則有權伺候男子。
現代社會中的開盤往往指金融行業的股票、證券等交易的日子。
第三個行內話為 「出局」。青樓中的出局主要是指客人對一名青樓女子一見傾心,念念不忘,便可以拿出更多的銀子 單獨帶此女子出去一段時間,在此期間,這名女子只伺候男子一人。
待約定期滿之后,男子將女子送回青樓,有的男子還會將女子贖身,收回家做側房。
現代社會中的「出局」則泛指失敗,具體指在競爭比賽中被淘汰。
結語
從青樓女子「行內話」的變遷我們也可以看出,歷史一直在繼承與發展,的文字也在根據時代的需求不斷創新。時過境遷,倘若青樓女子看到當初的行內話被現代人賦予別層含義,是否會內心感慨呢?
閱古思今,我們應從歷史中學會反思,學會借鑒。生在當今時代,我們何其有幸,這是一個男女平等的時代, 我們應該努力保護身邊的女性,讓她們得到應有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