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是一位戰術大師,是歷代軍人爭相效仿的軍事家。從發跡到病死,成吉思汗幾乎無日不戰,每天都在構思如何擊敗對手。即便在他臨走前,仍在構思如何征服金國、南宋以及西夏。最終,他想出了一條毒計,將金國和大宋送上了絕路。這個計謀名叫:斡腹之謀。
公元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正在率領大軍進攻西夏,由于某些難以描述的原因,這位昔日的天驕已經病入膏肓。但在臨死前,他卻招來兒子和臣屬,制定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條計謀:
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征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
當時,成吉思汗雖然已經攻取了金國的半壁江山,但是金軍仍依靠潼關以及黃河天險抵御蒙古大軍的進攻。在金軍的重重防守下,昔日所向無敵的蒙古大軍竟難進寸步。因此,成吉思汗認為,應派遣機動騎兵南下繞開金軍的防線,然而借道南宋,從宋金交界之處殺入金朝在中原的腹地。而金朝當時的統治中心——開封,卻無險可守。這樣,便可將金朝主力從潼關一帶吸引過來。失去了天險的金軍,必然無法阻擋蒙古的滾滾鐵騎。
制定完計謀后,成吉思汗便溘然長逝。繼任大汗窩闊台遵照父汗的指令,決定借道滅金。公元1230年,窩闊台派四弟拖雷前往川蜀一帶,希望駐守當地的宋軍能放行。然而宋軍恐懼蒙古騎兵,害怕他們施展「假道伐虢」之計,因此不予同意。拖雷見宋人不從,便縱兵猛攻宋朝州縣,連破數十城,除掉數以十萬計的百姓,宋朝在四川北部的防御被完全摧毀。
隨后,拖雷毫不猶豫地引軍北上,直入中原地區,直搗金朝首都開封。金軍主力見后路被抄,慌忙從潼關南下回援。然而女真人沒想到是,他們已經落入了成吉思汗的圈套。最終,窩闊台、拖雷、速不台三面合圍,將金朝35萬大軍圍困于三峰山,并殺得金人全軍覆沒。此戰之后,金朝的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
當時南宋親眼目睹了蒙古人的奇謀,被嚇得不知所措。于是,他們將成吉思汗的遺計命名為「斡腹之謀」。「斡腹」一詞, 若單純從字面上理解,「斡」 為動詞, 可釋為「轉」, 「腹」是名詞,意思是敵軍防御的薄弱點。 因此,「斡腹」就是自間道斡至敵軍背后腹部地區進行進攻的一種戰術。
很多人恐怕要問了,「斡腹之謀」不就是避實就虛嗎?有什麼高明的?
確實,「斡腹之謀」看似簡單,實際操作卻很難。首先,要實現這個計謀,必須要有強大的機動性。若不能快速包抄敵軍后方,很容易被敵軍攔截;其次,實現這個計謀,必須有強大的補給能力。由于繞道敵后,糧道很容易暴露在敵軍槍口上,若不能持續補給,很可能糧盡而亡;最后,實現此計,必須要有強大的戰斗力。即使經過長途跋涉,仍有余力擊敗敵軍。
然而我們卻發現,在古代,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能完美符合這三點要求。首先,蒙古大軍多為騎兵,一人擁有好幾匹馬,可以馬不停蹄地行軍;其次,蒙古人以牲畜為軍糧,以搶掠為補充,不像中原軍隊,需要龐大的輜重部隊,因此不用擔心被截糧道;最后,蒙古大軍戰力強大,攻無不克,無人可比。由于相信自己戰士的實力,成吉思汗才會制定「斡腹之謀」這樣的奇謀。
其后,在對宋戰爭中,蒙古人也使用了「斡腹之謀」。早在1227年,四川守將吳昌裔邊聽說蒙古要對宋朝展開「斡腹之謀」。當時,宋朝在長江與西川天險處集結重兵,試圖抵御蒙古人入侵。然而成吉思汗、窩闊台卻制定奇謀,試圖征服吐蕃(西藏)、大理(云南)以及安南「越南」,包抄南宋防守薄弱的貴州和廣西地區。
蒙古滅大理之戰,充分說明了蒙古大軍吃苦耐勞能力
雖然南宋極力阻止蒙古施展「斡腹之謀」,但強大的蒙古大軍仍征服了吐蕃和大理,從北、西、南三面將南宋圍了個結實。南宋不僅要在長江防備蒙古,還得再大渡河以及廣西地區抵御蒙古騎兵,可謂是疲于奔命。最終,南宋在蒙古的三面夾攻下滅亡。
蒙古帝國后,「斡腹之謀」幾乎完全失傳,因為再沒有那支軍隊像蒙古人那樣,具有強大的機動性和補給能力。到了二戰時期,美軍終于接過了成吉思汗的大旗,進行了具有美國特色的「斡腹之謀」。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在西、南太平洋的島上集結重兵,試圖消耗美軍有生力量。然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卻制定奇謀——「跳島戰術」。即運用美軍機動海上力量,直接越過日軍重兵把守的島嶼,直搗日軍防御的薄弱處。就此,美軍大獲成功,數十萬日軍困守孤島,卻絲毫發揮不了作用。最終,美軍依靠此戰術打敗了日本,獲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在對德作戰方面,名將艾森豪威爾也運用了「斡腹之謀」,不僅在意大利開辟南部戰場,同時還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第二戰場。艾森豪威爾的計謀,完美[插·入]了德軍防御的薄弱處,最終為戰勝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美國之所以能實現「斡腹之謀」,是因為他們具有強大的機動性,擁有世界第一的海空力量;同時,美軍的補給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國,能為美軍提供充足的給養,絲毫不用擔心補給線被切斷。同時,美軍作戰也非常專業也非常勇猛。因此,他們能夠重現成吉思汗的「斡腹之謀」,最終擊敗德國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