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石景山驚現一具神秘干尸。
墓葬簡單,墓主人卻身著一件一品武官朝服,里面竟然還穿著件五爪龍袍,陪葬品中又發現一件龍袍。
不僅如此,他在清朝為官,卻梳著明朝的發髻......
圖1他到底是誰,為何能身著龍袍?身處清朝,又怎敢留著明朝發式?
種種謎團,使得這具「龍袍干尸」的身份更加撲朔迷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2006年5月,北京石景山玉泉路一處正在施工。
忽然,人群中爆發出一聲聲驚呼,挖掘機正在向下作業的時候,突然陷下去了一個大坑。
正當眾人疑惑不已時,一具快要散掉的棺材赫然出現了,里面躺著是一具黑乎乎的尸體!
隨即,工地負責人趕緊上報給了相關部門,考古隊收到消息后也立即趕往現場,并將現場周圍給封鎖了起來。
考古隊員到了才發現,現場根本都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墓葬,只能說是一個大坑。
隨葬品和墓室幾乎都沒有,只有一具破敗的棺材。
圖2而棺材的主人,才是真正讓大家感到驚奇的。
把棺材完全打開之后,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郁的腐爛味道。
這具干尸剛出土時全身呈古銅色,尸身保存的十分完好,部分皮膚摸上去甚至還有彈性,身長1.73米,頭髮和指甲都還在,左腳長有六個腳趾。
等后期他水分完全揮發后,這才變成了十足的干尸,全身呈黑色。
這些倒也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只是干尸的裝扮甚是令人不解。
他身上穿著不止一層的衣服,這也很有可能是他尸身還保存的較完好的原因之一。
他最外面穿著清代官員的朝服,上面繡著麒麟的圖案,這是清朝武官才能穿的衣服,而且還必須是一品大員。
不僅如此,當考古人員剝去干尸身上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后,一件龍袍赫然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里!
圖3死后身著龍袍是什麼概念?
龍袍可是皇帝的獨家衣物,在清朝兩百多年的歲月中,都極其罕見。
有資料記載,只有順治朝的攝政王多爾袞,死后是龍袍下葬,這之后,也再無其他人了。
你個人私自穿戴,那可是滅九族的大罪。
可這位,不僅身上穿著一件龍袍,隨葬的還有一套龍袍。
再來看他的發式,竟然梳著一個發髻,這明顯是明朝的發式。
我們都知道,清朝頒布的「剃頭令」可掀起過一場腥風血雨,要求全員把腦袋前面的頭髮都剃光,只在后腦勺留發編成一條鞭子。
只要有遲疑者,一律按逆賊論,就是死路一條。
但眼前的這個人,又是身著龍袍,又是留著明朝的發髻,這讓越來越多人對他的身份都感到好奇,此人究竟是誰?又有何本領?
圖4
考古人員對發現干尸的地方又進行了重新勘探,發現他的棺材板上刻了這樣一行字:
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
這樣看來,這具干尸,也就是墓葬的主人名叫黃拙吾,位居清朝的中憲大夫。
但令人疑惑的是,中憲大夫在清朝屬于四品文官職位,他身上穿的卻是一品武官才能穿的衣服。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翻遍了可供查詢的歷史書籍,也沒能找到一個名為黃拙吾的人,擔任過中憲大夫這個職位。
究竟一品武官是真?還是四品中憲大夫為真?
尤其是那件龍袍,引得大家紛紛猜測。
更有人說,清朝除了皇家可以穿龍袍外,還有一種人可以光明正大的穿龍袍,那就是戲子。
這個很容易證明,一件戲服,肯定沒有真正的龍袍那麼精致。
圖5如果能鑒定這件龍袍的真假,也就能推斷出墓主人是否是戲子了。
很快,北京文物部門隨即請來了絲織品保護專家,對龍袍進行修復鑒定。
經過檢測,這件衣服的紋飾部分,的確由金線織成。
這樣一來,龍袍的真實性毋庸置疑,戲服的說法不攻自破。
這確是件貨真價實的龍袍!
不僅僅是他身上所穿的那件上衣下裳的龍袍,就連陪葬的那件龍袍,都是真品,無論是做工還是用料,都無可挑剔。
可這又給墓主人的身份蒙上了一層迷霧。
單從從服飾而言,有龍袍還穿著武官的朝服,會不會是因為私制龍袍被處斬了呢?
考古人員為此還請來了法醫方面的專家,檢查一番后發現尸體上并未有任何的刀口,屬于正常死亡。
圖6而且還發現,尸體的腹部已經萎縮但沒有腐爛,這表明在他臨死前已經有一段時間未進食了。
從而也可以推斷,死于腸胃疾病的可能性較大。
正常死亡,龍袍陪葬,大家紛紛對「黃拙吾」這個名字進行了拆字解謎。
這三個字倒過來就是,吾、拙、黃,就是「我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想必跟皇家自然脫不了干系。
于是,有說是順治皇帝的、多爾袞的、更有人甚至說是韋小寶。
大家分析的都頭頭是道,那究竟會是誰呢?
先來說是順治皇帝的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這個人真是被廢黜了的皇帝,那麼葬于康熙年間又被「廢黜」的皇帝只能是順治帝,恰恰這位順治帝還下落不明。
圖7順治一生十分癡迷董鄂妃,董鄂妃一死,讓順治瞬間萬念俱灰,生無可戀,多次放話說要「披緇山林,孤身修道」。
最后究竟是否真的去修道了,無人可知。
說法最多的一種是,由于孝莊皇太后的阻撓,順治并未去修道,最終因病身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順治不僅修道成功,之后還遁入空門在五台山束發隱居了。
這就讓很多人以為,這具干尸便是順治。
但實際來說,順治始終還算是一個皇帝。
即使他真的皈依佛門了,死后應該是著僧人的衣服下葬,或者是龍袍,怎麼可能會在外面再穿上一層官員的衣服呢?
且據《清實錄》來看,順治死后是葬在了清東陵的孝陵之中,所以,很明顯,干尸不可能是順治。
網友們紛紛猜測是多爾袞的這個說法,是呼聲比較高的一種,而且,很容易讓人相信。
圖8石景山在清朝初期,是歸順天府所管轄的,而當時多爾袞的勢力已經很大了,跟皇帝沒有什麼兩樣。
順天府和多爾袞的關系,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多爾袞如果安葬在這個地方,是再合適不過了。
不僅可以隨意挑選,而且也不引人注意,避免墓葬遭到人破壞。
除此之外,干尸身上所穿的一品武官的衣服也很能說明,多爾袞是再適合不過的人了。
但歷史也有記載,多爾袞生前不僅私藏御用的龍袍,死后還想放到棺槨之中做隨葬品。
最后被他自己寵信的一個大臣給揭發了。
順治帝怒不可遏,對多爾袞是削爵、撤廟享、罷謚號、黜宗室、沒收財產。
這還沒完,甚至掘了多爾袞的墳,還對其進行了「鞭尸」。
所以這個說法,也很難說通。
圖9同時,干尸的消息一經傳出,當時的考古界也是大為震驚。
這具干尸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越來越多的專家不僅加入到了研究當中。
為了搞清楚干尸的身份,專家們對歷史可謂是重新翻了個底朝天,把有關于清代的資料文獻查了個遍,還從各個角度進行考證。
這一下,果然找到了。
棺材上寫的沒錯,干尸確實名叫黃拙吾,生活在明末清初。
一開始做的是明朝的官,清朝入關后,便為清朝效力,有著四品文官的職位。
而且文物專家對干尸進行復原后發現,其頭頂沒有留發的痕跡,這表明他生前也遵守了清朝易服剃發的制度。
之后,專家將干尸的年齡確定在了五十歲左右,死亡時間很可能是在深秋。
圖10而且從復原出來的圖像來看,是一個儒雅的文官形象,這和他的職位也相匹配。
在黃拙吾做官期間,很可能在某些方面比較有建樹。
也或者是在他死后,子孫里面有官位較高的人,因此他才有了「中憲大夫」的這個稱謂。
至于一品武官的麒麟補服和龍袍,只能是皇帝賞賜他的。
史書上對于這位「黃老」的記載是零星點點,這還是專家們反復考證的結果。
在黃拙吾晚年因病彌留之際,其家人在下葬前將他的頭髮挽成了明朝的發式,以示慰藉。
這也是最能講通的一個說法了。
至此,干尸的身份被初步推定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
因為此干尸,是北京唯一一具挖掘出土的干尸,在2009年8月20日,首次對外展出時,便引起了轟動。
圖11他被放在一個恒溫的雙層玻璃柜中,保存的極其完好,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干尸的上半身全貌。
頭髮經過修復整理順在腦后,全身的骨骼也非常完整,你甚至能看清楚其身上暗紅色的皮膚肌肉組織。
干尸的身份暫時有了解釋,那龍袍後來怎樣了呢?
干尸的身份引得人們紛紛探討,但其身上的龍袍可謂也是極具研究價值。
但畢竟經過上百年的侵蝕,發現的時候又暴露在初夏的陽光里,龍袍上面沾滿了血跡和尸體的腐爛物。
將它清理干凈有多困難不說,先是將衣物從尸體上剝離出來就極其艱巨。
畢竟是紡織品,經過各種污染物的侵蝕再加上尸體自身的腐爛,已經變得十分脆弱了。
稍有不慎,衣物可能就會散掉。
圖12工作人員只能用自制的竹簽半厘米半厘米的進行剝離,每一次都是屏息凝神。
由于室內溫度低,工作沒一會兒,大家的手腳也會變得冰涼。
即使這樣,也沒有人退縮,在連續工作了五天之后,完整取下了龍袍等衣物20多件,隨后便開始了漫長的清理。
清理工作伊始,首都博物館文物工作者的十幾個同事,圍著惡臭的龍袍開始了惡戰。
這不是一塊撿來的破布,不能直接丟進洗衣機洗,他們只能用細小的棉簽沾著水,一點一點的清理。
但擦完一遍之后,藏在纖維內部的尸蠟等就又會浮出來,反反復復。
這項清理工作進行了一年半之久,龍袍擦了四五遍之后才完全干凈。
在文物修復者的不懈努力下,龍袍終于能夠重見天日,我們也得以能夠一睹真容。
圖13 歷史本就存在著許多謎團,也許有一天它們會被解開,也許會永遠的被歷史所掩埋,縈繞在無數人心間。
而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