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暢春園駕崩,負責拱衛京師安全的步兵統領隆科多宣讀康熙遺詔:
「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繼皇位。」
隆科多宣讀完遺詔后,胤祥看了一眼站在他身邊的三哥胤祉,胤祉立馬心領神會:「臣胤祉參見皇上」,「臣參見皇上」接著胤祥跟著跪拜雍正,在場的八皇子胤禩等人眼看三哥胤祉都俯首稱臣了,也只好不情愿地參拜了新君。
直到此時,經歷了20多年的九子奪嫡終于以老四勝出而告終。那麼擁立新君繼位的第一個功勞,為何不是胤祥而是胤祉呢?胤祥為何要把這個大功讓給三哥呢?要知道他才是真正擁立四哥胤禛的鐵桿兄弟呀。
這就得從當時九子奪嫡的形式說起,自從康熙二廢太子后,老大,老二,甚至連八爺黨都已無緣皇位,只剩下老十四和老四,而當時的老十四被康熙親封為大將軍王,代朕出征,在八爺黨看來皇位非老十四莫屬了。
然而康熙帝之所以封他為大將軍,卻是為了老四能順利登基著想。畢竟康熙明白,彼時的清朝只有胤禛有能力力挽狂瀾,但是佷明顯就算他把皇位傳給胤禛,胤禛能不能順利繼位還很難說,八爺黨為爭奪皇位已經謀劃許久。
不僅朝中大臣都是他的黨羽,就連豐台大營的提督成文運都被老八暗中拉攏。而另一支拱衛京師安全的九門提督隆科多也和老八關系曖昧,一旦隆科多傾向于老八,老八手中就掌握了5萬兵馬,即使沒有傳位遺詔,老八也有可能把自己送上皇位。
為此康熙為了能讓胤禛順利登基,也在暗中做了諸多的安排,在他病危時暗中召見了隆科多,給了他當頭一棒:隆科多本是低微之臣,蒙朕圣恩,破格提拔,卻與八爺,十四爺暗通款曲圖謀不軌,理當處斬。嚇得隆科多不得不對老皇帝表忠心,康熙眼看目的達到。
于是又給他一個大大回報,即所謂的打一巴掌又給個甜頭,讓他能死心塌地的為其賣命。接著康熙又讓張廷玉對他宣讀了第二條圣旨:念其忠心耿耿三十多年,人才難得,從比改過自新,加封他為領侍衛大臣,上書房大臣,太子太保銜,賜一等公爵。
這樣隆科多的3萬兵馬也就成為胤禛的勤王護駕之師。康熙在安排好九門提督后,對于豐台大營的成文運并沒有采用同樣的手段拉攏他。因為當時的隆科多并沒有明目張膽地和老八等人勾結。
而隆科多所在的佟氏一族在大清入關時就為大清效力,康熙的佟佳貴妃還是佟國為的妹妹。而豐台大營的成文運卻是明目張膽的投靠了八爺黨,背叛了康熙,所以他的結局必然是凄慘的。
之前鄔思道曾經跟胤禛分柝過,如果康熙想要傳位于四爺,一定得先穩定京城的局面,若是強行替換豐台大營的成文運,有可能造成八爺黨狗急跳墻,為胤禛的上位增添了許多麻煩。
為此康熙在病危時給胤禛留下了金牌令箭,讓胤禛拿著金牌第一時間放出老十三胤祥,讓十三爺神不知鬼不知的拿著金牌令箭接管豐台大營。由于老十三多年帶兵,豐台大營等大部分將領都是十一三爺的手下。
只要胤祥出來,那麼豐台大營就是胤祥的天下,四爺您也就高忱無憂了。若是沒有十三爺掌握豐台大營,就算是皇帝傳位于您,您也坐不穩。因此康熙特意為胤禛留下了金牌令箭,并且這個金牌令箭的管理人就是御前侍衛張五哥。要知道胤祥和胤禛都是張五哥的恩人。
當康熙駕崩時,眾皇子都在暢春園,胤禛就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放出了十三爺,十三爺拿著金牌令箭到達豐台大營時,直接斬殺了成文運,由于這里的多半將領都是胤祥的手下,所以胤祥不費吹灰之力就接管了豐台大營,并且迅速帶著一支人馬包圍了暢春園。
而這時隆科多也剛好宣讀了康熙遺詔,而老十三胤祥的出現也讓老八等人知道豐台大營已經不能為己所用了。但是若是這時胤祥第一個站出來拜見新君,老八等人就會認為胤禛繼位是靠胤祥的兵馬所威脅,畢竟他們可都不是吃素的。
而胤祥之所以給三哥胤祉眼色,一來是給三哥一個擁立新君的功勞,明白大勢已去;二來自從二廢太子后,大哥胤禔也被囚禁,三哥胤祉便成了他們的大哥。若是大哥都拜新君了,眾兄弟知道大勢已去,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臣服了。
所以說胤祉能第一個拜新君,是胤祥有意讓給他的。畢竟識時務者為俊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