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明星
历史故事
奇聞趣事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江蘇600多人吳姓家族,集體要求改姓,揭開了一個隱藏多年的秘密
2023/03/17

張澍所著《姓氏尋源》里曾言:「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猶是焉」。 尋根問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本性。

在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城北村,有一個六百余人的吳姓家族,他們過著平靜的生活,在此生息了幾個世紀。在幾年前, 他們突然聲稱自己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起義軍領袖張士誠的后人,希望將整個家族的姓氏「吳」改成「張」。

幾百年前張士誠的后人為何姓吳,為何到了現在才將此公開,這是怎麼回事呢?

一切,要從那位700年前的梟雄說起。

私販受挾

張士誠,又名張九四,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生于江蘇泰州的一個平民家庭。由于家境貧寒,一家人經常挨餓,為了能填飽肚子, 張士誠從小就與自己的另外三位兄弟一起,幫助父母替官府撐船運鹽來維持生計。

替官船運鹽,本應擁有不少報酬,但由于元朝政府已經爛到了根,官員貪污腐敗侵吞民脂民膏已成家常便飯。 鹽吏肆無忌憚欺壓當地的鹽民 ,不僅克扣他們的工資,還挨家挨戶收取保護費。張士誠一家辛辛苦苦獲得的酬勞被扒了一層又一層,到手時已經留不下幾個子兒。

見賺到的錢仍然無法糊口,張士誠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一橫, 背地里與一幫同鄉朋友做起了私鹽販子。

他們在替官船運鹽的時候,從中竊取相當一部分的鹽,并將其賣給當地的富人,長此以往,生活勉強有了著落。

按照當時的法律, 私自販鹽是死罪 ,稍有不慎走漏消息就會丟掉性命。 那些富人也打心里瞧不起這些「賤民」,借著報官的理由來要挾張士誠,想白嫖他的鹽

奮起反元

刀尖上起舞的生活以及官吏和富人的欺凌讓張士誠忍無可忍。最終,他召集了17位同樣心懷不滿的伙伴,在1353年揭竿而起, 誅酷吏,殺富人,燒鹽場,分錢地,開始了他的起義之路

張士誠平時在當地仗義疏財 ,以助人為樂,即使自己家境貧寒,當鄉里有人遇到困難時,也會毫不猶豫前去幫忙。

因此,當廣積人脈的他起義反元時,立刻獲得了當地民眾的支持,許多人為了響應他而前來投奔。 他的起義軍迅速擴大,從最開始的十余人猛增至萬余人

在張士誠的帶領下,義軍一路高歌猛進,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了泰州。在殺死了元政府派來試圖招降他們的官員后,起義軍奪取興化,直取當時江蘇的政治經濟要地高郵。

高郵守軍望風而降,張士誠迅速占據了這個南北走向的交通樞紐。在高郵, 張士誠自稱「成王」,立國號為「大周」,定年號為「天佑」 ,正式自立門戶,手中有駿馬數千匹,士兵數萬人。

此時,距他起義只過了不到一年。

死守孤城

弱小與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起初,元政府對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不以為然,他們漫不經心等待著,以為這群賣鹽的「南人」很快就會被地方官員剿滅,結果等著等著等來了一個新生政權。

在數支鎮壓軍隊被輕松擊敗后,元政府急了, 惱羞成怒的元順帝命令丞相脫脫掛帥,率領40萬元軍,號稱百萬,直撲高郵而來 一路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他們打算掐掉這株嫩苗,徹底消除這個威脅。

面對元軍的強大攻勢, 張士誠的起義軍遭受了重大的損失 ,臨近的城池接連失陷,只能退守高郵城。

雖然身邊的謀士和幕僚紛紛勸告張士誠,讓他放棄高郵只身逃走,但張士誠明白,假若放棄了這最后的根據地,他將無處可去,最終免不了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他力排眾議,決定與城中軍民共患難。

隨著丞相脫脫將高郵團團圍住,一場慘烈而又悲壯的守城戰開始了。

面對元軍潮水般的攻擊,起義軍奮力死守,百姓和士兵一同在城墻之上抗擊敵人,張士誠也親自上陣與自己的兄弟們率領著城內少的可憐的預備隊支援各處,即使晚上睡覺也身著鎧甲,隨時防范著突發情況。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 即便城下元軍的尸體堆積如山,高郵城也未能陷落 。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城中兵器即將消耗殆盡,人員傷亡也十分慘重,被攻陷也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這危急關頭,元軍內部出現了矛盾,元順帝聽信讒言,生怕脫脫威脅到他的皇權, 解除了脫脫的職務將其換下。

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張 士誠抓住了機會,趁元軍軍心不穩,率軍從城中殺出 ,大敗元軍,隨后不僅收復了所有失地,還占領了江浙大片富庶地區,聲名大振,就此站穩了腳跟。

經此一役,元軍損失慘重,在根本上失去了根除地方起義軍的力量。因為張士誠的堅持, 高郵之戰成為元末農民起義的重要轉折點。

大敗元軍后,張士誠遷都平江(今江蘇蘇州),進一步壯大聲勢。

元廷大感頭疼,卻無力鎮壓,只能使用懷柔政策,送來許多奇珍異寶和武器糧草,試圖將其拉攏。此時張士誠正在與其他起義軍勢力發生沖突,正缺資源,于是照單全收,并接受了元政府給予的封號。

雖然張士誠名義上歸降了元朝,但實際上, 他已經成為了獨立于元朝之外的地方割據勢力, 控制了中國東南最富庶的地區, 切斷了元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從經濟上對元朝統治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然而張士誠的四周仍然有不少敵人。

三強奪籌

除了應付仍在不懷好意的元政府外,他還要面對西邊的其他起義軍勢力: 陳友諒和朱元璋。 陳友諒霸占長江,朱元璋虎踞淮水,在反抗元朝侵略的同時,也都在為自己謀求著利益。

此時的江淮地區,宛如三國般焦灼,幾位被迫擠在一起的英豪將不得不分出個勝負。

1356年,朱元璋攻下了集慶(今江蘇南京),與張士誠撞了個正著,張士誠見朱元璋地盤兒小軍隊少,立足未穩,便發動了攻擊,卻被朱元璋防住,兩邊互有攻守。

陳友諒見狀立即寫信給張士誠,聲稱自己要傾巢出動,準備與朱元璋一較高下,希望張士誠能夠幫忙背刺朱元璋。

張士誠表面上回信答應陳友諒會全力進攻朱元璋后方,實際上只是派兵在邊界游行 。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張士誠認為,只要在二人拼個你死我活之后,自己再趁虛而入,就可以穩操勝券。

張士誠的想法對了,但又沒完全對。 朱元璋以少勝多,奇跡般消滅了比自己強得多的陳友諒 ,接著吞并了陳友諒的所有地盤,迅速恢復過來,實力大為加強。

張士誠還未有所動作,眼前那個傷痕累累的對手就已如涅盤重生的鳳凰一般變得無比強大,磨刀霍霍,將矛頭對準了自己。

1366年,朱元璋以徐達為大將,率精兵20萬大舉進攻張士誠,張士誠猝不及防,慌忙展開防御。

雖然他有著不錯的帶兵才能,但面對智勇雙全的朱元璋,還是差了不少。 很快張士誠兵敗如山倒,僅一年時間,周身城池便全部失陷,被朱元璋圍困在平江。

朱元璋多次寫信射入城中,對張士誠進行招降,皆被無視,派謀士進城勸降,也被拒絕,惱怒異常,令軍隊全力攻城。

張士誠頑強抵抗,指揮城中兵民奮勇作戰,即使城中糧草消耗殆盡,也拒絕命令士兵劫掠平民。在他的堅持下,平江城從年初一直到九月,才 被朱元璋軍隊以損失極其慘重的代價攻下

城池陷落后,張士誠不愿投降,準備自盡卻被部下救起,最終成為俘虜,被押往集慶。

一路上朱元璋多次派心腹以及張士誠的舊將來勸降,甚至自己親自前來與張士誠交談,張士誠都不為所動,并以絕食相抗,最后在被押送到集慶的當晚,趁人不備,自縊身亡,終年四十七歲。

隱姓埋名

張士誠生前為人寬厚,惜民愛民,即使已經成為了一方軍閥,也依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出身。

他在即位后立馬下令廢除了元朝施加在農民和鹽民頭上的苛捐雜稅,派軍隊開墾荒地,號召民眾種植糧食,鼓勵農桑,并大規模減免管轄地區人民的賦稅。

在張士誠的努力下, 江浙地區被戰亂所摧毀的經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 因此他深受江浙民眾的愛戴。

張士誠死后,朱元璋吞并了他的屬地,先前張士誠的寧死不屈讓他碰了一鼻子灰, 現在又發現當地人民仍然心向張士誠 ,還對自己十分排斥。

朱元璋憤怒了,他展開了報復, 下令曾屬于張士誠占領的地區的賦稅翻倍 ,世代不得恢復。同時,他也派人搜查、追殺張士誠的血親,力圖斬草除根。

為了躲避朱元璋的追殺,張士誠的親屬們紛紛隱姓埋名。 在其中有一位懷有身孕的吳姓妃子,在生下孩子后,將孩子的張姓改成吳姓,隱居在江蘇泰州,就此逃過一劫。

這位吳姓孩子在長大后便立下規矩,每當家中老人去世后,都要把自己的靈牌上明面上的吳姓改回張姓,以此來紀念張士誠。 于是這個習俗便延續了下來,直到明朝滅亡后也未改變。

到了現代,這一脈吳家人認為已經沒有藏著掖著的必要,最終提出了修改姓氏,他們向政府人員開示了祖上的牌位,正式承認自己是張士誠的子嗣。

姓氏不單單是一個文字符號,更是一個人的家族和血脈的見證。現在,吳家人終于可以認祖歸宗,光明正大的夸耀自己的先人,講述著那一代梟雄的事跡,并以此為傲。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清末上色老照片,豆蔻年華的女孩裹小腳,義和團拳民被日軍牽著走
2023/03/28
慈禧身邊最美的女官:精通舞蹈,嫁給一少將,晚年氣質依舊迷人
2023/03/28
清朝出嫁的格格,為何大多都生不出孩子?專家:有才奇怪呢
2023/03/28
清末照片:長城很荒涼,琵琶女年輕貌美,慈禧扮相可笑又可悲
2023/03/28
晚清名妓老照片:圖4讓親王都瘋狂,圖5是罕見漂亮的雛妓
2023/03/28
清朝末代太監回憶:妃嬪洗澡從不用手,整個過程讓人無法接受
2023/03/28
清末老照片:犯人跪成一排被處決,圖八小妾挨訓忍氣吞聲
2023/03/28
李自成在紫禁城的42天:如何處理皇宮中的妃嬪和宮女?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