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影視新聞
綜合推薦
明星
历史故事
奇聞趣事
佛緣佛語
搞笑故事
插畫趣聞
情感百態
生活小妙招
全部
    
襄陽之戰:鏖戰六年,飛鳥路絕,南宋王朝與蒙古帝國的終極對決!
2023/03/11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 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元宋最后一戰—— 襄陽之戰,始于1267年,止于1273年,歷時近六年,以宋軍失敗而告終。此戰也標志著南宋王朝的終結,蒙元王朝的正式建立。 襄陽之戰,充分暴露了南宋重文輕武,將帥無能的弊端。

(忽必烈滅南宋之戰要圖)

雖然襄、樊二地的軍民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并沒有表現出畏戰避難的消極情緒,而是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抗爭,但終因戰略戰術的棋輸一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先有呂文德面對蒙古大軍狼子野心的疏忽失察,后有朝廷面對襄陽被圍的束手無策,救援乏力。 內憂外患之下,南宋王朝終于走到了歷史終點。

(06版《神雕俠侶》中的呂文德)

六年抗爭終成空,歷史雖然是勝利者書寫的,但所有的不屈和反抗并不徒勞,所有的犧牲和熱血都有其價值和意義。

讓我們揭開歷史的帷幕,重新梳理一番, 看看南宋王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深淵,丟掉這錦繡河山。蒙元王朝又是依靠何種手段統一中原,開創歷史的新紀元。

(蒙古和南宋統治地域圖)

回望過去,也是為了今天。

一、忽必烈成為大汗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孫, 公元1265年,經過五年殘酷的斗爭,在與弟弟阿里不哥的爭奪中勝出,登上蒙古帝國的大汗之位。

(元世祖忽必烈)

在他治下,蒙古漸漸強盛起來,于是將目光瞄向偏居一隅的南宋。

當時, 蒙古與南宋已經鏖戰近三十年,盡管蒙古鐵騎通過多條戰線攻打南宋,但南宋卻始終堅挺不倒。

(蒙古士兵)

本來忽必烈還想和從前一樣,兵分四路攻打南宋, 但這時一個南宋叛將的出現改變了戰局,也最終斷送了南宋的江山。

二、宋軍降將劉整獻策

忽必烈一直覬覦南宋,滅宋是他長久以來的夙愿。由于此前的攻打戰略收效甚微, 忽必烈采納了南宋叛將劉整「欲滅宋先取襄陽」的戰略。

(劉整畫像)

劉整何許人也?為什麼叛逃蒙古?他曾是南宋頗有建樹的將領,由于才能卓著,招致頂頭上司呂文德的嫉妒和排擠,甚至還打算向朝廷誣告他,劉整只得遠走蒙古,他的叛逃也為南宋帶來巨大的損失。

或許他的行為會招來漢奸的非議,但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有性命之憂的情況下,他的選擇或許更多是無奈吧。

他為何向蒙軍建議先取襄陽呢?這是因為襄陽與樊城南北夾漢水互為依存,地勢險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南宋對抗蒙古軍隊的重鎮。

(襄陽與樊城地理位置圖)

由于襄、樊城池堅固,儲備豐厚,蒙軍深知強攻不易,于是決定采取長期圍困,阻斷水陸救援,待時機成熟之時再破城的戰術。

三、呂文德自負,釀禍端

圍城戰略需要在陸路建立據點作為根據地, 于是蒙軍向南宋荊湖制置使呂文德行賄,提出要在襄陽鹿門山設置榷場。

(襄陽鹿門山地理位置圖)

蒙軍的如意算盤是:和平時期可以在此進行商貿往來,戰時又能變成蒙軍的軍事據點。

可惜目光短淺又自負的呂文德未能參破此中玄機,甚至還覺得占了便宜,不加思索就答應了蒙軍的要求,隱患自此埋下。

呂文德雖然在30多年的戎馬生涯中,抗擊蒙古戰績驕人,但 他的剛愎自用,嫉賢妒能,也讓他犯了兩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那就是逼走劉整和允許蒙軍建榷場。這兩個錯誤也最終斷送了他的性命。

(榷場,宋遼金元時期的交易市場)

四、襄、樊被圍

榷場歷時一年修建完成,蒙軍建立了包圍襄樊的第一個據點。 到1268年,蒙古軍隊在襄樊外圍修筑的城堡已經遍地開花,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

(蒙古軍隊包圍襄樊)

為了建立戰術優勢,蒙軍還建立了水軍。并打造戰船5000艘,日夜操練水軍,彌補了之前水路的劣勢,為戰略進攻做準備。

(忽必烈的水師)

經過這一系列操作,蒙古軍隊已占據戰略上的優勢。此時的南宋才如夢初醒,呂文德更是懊悔不已。

為了挽救危局,宋軍進行了一系列反包圍戰與援襄之戰。

五、突圍與救援

當時的南宋,皇帝趙昺年紀尚小,權相賈似道把持朝政。

(賈似道 影視劇形象)

他昏庸無能,膽怯畏懼,相傳他與忽必烈私下有割地稱臣的秘約,所以并未派得力將領增援襄樊。只能哀嘆一聲:奸佞誤國。

此時鎮守襄陽城的將領是呂文德的弟弟呂文煥。為了突破蒙軍的圍困,他命令襄陽守軍主動向蒙軍發起進攻,卻大敗而歸,損失慘重。

(呂文煥畫像)

1269年三月,宋京湖都統張世杰率領騎兵、步兵、水軍增援襄、樊,與蒙軍激戰于赤灘圃(今襄陽東南漢江上), 終因實力不濟落敗。

(南宋民族英雄 張世杰)

七月,宋沿江制置使夏貴乘著水位暴漲的機會,為襄陽運送錢糧補給,被蒙古軍隊識破計謀,遭到水陸夾攻, 損失2000多人,戰艦50艘

1270年春,呂文煥再度出兵,攻打萬山堡。蒙軍先是按兵不動,待宋軍深入腹地,再突然襲擊,這招誘敵深入, 令宋軍毫無防備,措手不及,突圍沒有成功。

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率水軍增援襄陽, 卻遭到蒙軍水陸夾擊,大敗而歸。

(宋軍對戰蒙古軍隊)

1271年,范文虎卷土重來,再次率兵援襄。這次蒙軍大將阿術率軍迎擊。 這一戰宋軍損失戰艦100余艘,援襄再次失敗。

六月,范文虎第三次援襄,這次他率領的水軍有10萬之眾,戰艦超千余,當行至鹿門山時,漢江水位暴漲, 阿術率蒙古大軍迎擊,大敗宋軍,宋軍兩名大將朱日新、鄭皋被俘。

(電影中的范文虎)

同年十一月,發生了一件影響后世的大事,那就是忽必烈仿效漢制,將蒙古改國號為大元。

這一時期, 宋蒙兩軍雖然在襄樊外圍進行了長達三年的爭奪戰,但蒙軍包圍之勢已經形成,無論是南宋的數次援襄,還是襄陽城中的突圍都無法成功,宋軍只能困守襄陽,敗局已定。

而這一結果的形成,皆因當年呂文德的失策,讓蒙軍在鹿門山建立據點。呂文德對此心知肚明,在懊悔自責中一病不起,不久離世。然而大錯已鑄成,悔之晚矣。

六、無力回天,襄、樊失守

1272年春,蒙軍對樊城發動總攻,阿術、劉整、阿里海牙率大軍攻破外城,并 俘獲宋軍16名將領,斬殺2000多名士兵。蒙古軍隊隨即將包圍圈縮小至內城。

(影視劇中的金兀術)

彼時的襄陽城,由于物資匱乏,導致人心浮動。接替呂文德擔任京湖制置大使的李庭芝本想派遣范文虎前去支援,然而范文虎擁兵自重,根本不聽他的調遣。

無奈之下,李庭芝只得到均州(今湖北丹江口西北)招募民兵3000余人,由張順、張貴二人率領。乘著漢江漲水,載急需物資前去援襄。

(抗元名將 李庭芝)

二人將船連成方陣,每只船都配備槍炮與強弓勁弩,深夜突入蒙軍重圍, 張順奮戰而死,張貴卻突出重圍,將物資送入襄陽。

襄陽被困已達五年之久,這次援助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城中軍民的士氣和斗志,暫時緩解了城中的困境,但形勢依然很嚴峻。

隨后張貴偷偷聯絡郢州殿帥范文虎,準備南北夾擊,打通襄陽外圍的補給錢,但這次配合并不成功,張貴也以身殉國。

此后,襄陽和樊城再無外援,僅靠漢水上的浮橋互通消息。

(襄陽和樊城地形圖)

元軍對于久圍不下也漸漸失去了耐心, 為了盡快攻下襄樊,采取了分割戰術。為切斷對襄陽的援助,對樊城發起猛攻,并將樊城連接襄陽的江上浮橋燒毀。

至此, 襄陽徹底被孤立,再無法取得救援。在蒙軍的連番炮擊下,樊城守將牛富雖率眾進行了頑強的抵抗,甚至和蒙軍展開巷戰,但終因寡不敵眾,牛富與偏將王福殉職,樊城失守。

隨著樊城的陷落,襄陽的形勢更加危急。守將呂文煥多次上表朝廷請求救援,卻遲遲等不到援兵,在愁云慘霧中度日如年, 城中軍民甚至需要拆房屋當柴燒。

當蒙古大軍開始攻打襄陽,在隆隆炮聲中,城中軍民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再也無心抵抗。 呂文煥眼見大勢已去,遂舉城投降。

歷時六年的襄陽之戰,終以蒙元的勝利告終。

(襄樊作戰經過示意圖)

這場歷時六年的拉據戰,蒙古大軍依靠周密的戰略布署,卓越的臨場指揮,水陸相結合的靈活戰術,一舉拿下襄陽、樊城兩座戰略重地,為深入南宋腹地打開通道,并最終一統中原。

雖然襄、樊二地的軍民進行了頑強不屈地抗爭,也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英勇善戰的張順、張貴兄弟;投火殉職的樊城守將牛富,偏將王福。 然而六年堅守,血流成河,換來的卻是有心殺敵,無力回天。

如果當初呂文德不同意蒙軍建榷場,或許襄陽就不會被圍。如果南宋有得力的將領,或許會形成更有效的救援。然而歷史不容假設,結局似乎早已注定。

(忽必烈雕像)

襄陽之戰是宋朝滅亡,蒙元建立的關鍵之役,歷時六年的抗爭卻難逃一敗,可悲可嘆。南宋終為自己不重視邊備付出了亡國的代價,也讓后世從他們的滅亡中得到警醒。

100多年前的晚清老照片,宮中妃子很漂亮,普通老百姓依舊窮苦
2023/03/27
清末上色老照片,青樓女子坐馬車外出接客,慈禧太后乘坐的御船
2023/03/28
清末上色老照片,豆蔻年華的女孩裹小腳,義和團拳民被日軍牽著走
2023/03/28
慈禧身邊最美的女官:精通舞蹈,嫁給一少將,晚年氣質依舊迷人
2023/03/28
清朝出嫁的格格,為何大多都生不出孩子?專家:有才奇怪呢
2023/03/28
清末照片:長城很荒涼,琵琶女年輕貌美,慈禧扮相可笑又可悲
2023/03/28
晚清名妓老照片:圖4讓親王都瘋狂,圖5是罕見漂亮的雛妓
2023/03/28
清朝末代太監回憶:妃嬪洗澡從不用手,整個過程讓人無法接受
2023/03/28
清末老照片:犯人跪成一排被處決,圖八小妾挨訓忍氣吞聲
2023/03/28
李自成在紫禁城的42天:如何處理皇宮中的妃嬪和宮女?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