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天寶六年的冬天,偏遠小鎮宋城被嚴寒所籠罩:黃沙千里,大雪紛飛,放眼望去,四處都是灰蒙蒙一片。
在街角處的一個小ㄐ丨ㄡˇ肆門前,站著兩個漢子,似乎正在互相道別。
「庭蘭兄,長安一別,算來已有十余年了。當年長歌縱ㄐ丨ㄡˇ,如今我卻連ㄐ丨ㄡˇ錢也掏不出來了。」
「達夫,大丈夫不應說這種泄氣的話,憑你的才華,有朝一日定能遇風化龍。」
「那就借君吉言了,我這里有兩首詩贈與庭蘭兄,聊作送別之禮。」
只見董庭蘭跨鞍上馬、拱手施禮,一邊催馬前行,一邊展開信紙,口中念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個贈詩給董庭蘭的漢子叫做高適,字達夫,這一年他已四十四歲,仍一事無成,靠種地為生。
但有誰能想到,彼時這連ㄐ丨ㄡˇ錢都掏不出的落魄詩人,會在十年內飛黃騰達,并挽救大唐于水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