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曹魏、蜀漢、東吳三方勢力各自雄踞一方,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勢力與地盤,三人手下的謀士與幕僚也互相較量,稱得上是群雄逐鹿。
這段歷史十分精彩,羅貫中先生的一本《三國演義》更是把三國之間的斗爭說給了千家萬戶, 三國時期眾多著名的謀士、將領也逐漸為人所知。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蜀漢劉備手下的謀士良臣。 眾所周知,劉備手下眾多名士名留青史,其中有「臥龍鳳雛」之稱的諸葛亮和龐統更是大名鼎鼎。
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打動,于是就有了「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千古佳話,更是留下了《出師表》這等名篇。諸葛孔明的大名在后世依舊響亮。
與諸葛亮相比,被稱為「鳳雛」的龐統,世人相對來說了解得就少一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就是龐統,我們一起來看看龐統究竟是何許人也, 到底有什麼能力被人稱為「鳳雛」,甚至能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諸葛亮齊名。
說起龐統,有些了解的人第一反應可能就是,他丑。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龐統: 「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可見龐統確實算不上什麼美男子,于是第一眼見龐統的人估計都會認為,這人長成這樣,腦子多半也不太聰明。
但是事實卻恰恰相反。
東漢末年有一隱士名叫司馬徽,世人稱其為「水鏡先生」,因為他為人清雅、擅長識人,看人看事十分透徹,名聲在外。 龐統在二十歲的時候去拜見了司馬徽。
當時司馬徽正在采桑,于是龐統就這樣坐在樹下,二人相談甚歡,一直從白天說到了黑夜。經過此次交談,司馬徽對龐統做出了極高的評價, 認為南州士子無人可與其相比。有了司馬徽如此之高的評價,龐統漸漸為人所知。
龐統后來被征為功曹,他借評價他人來培養他人的名聲。事實上,被龐統評價的人,實際才能都不如龐統說的那樣好,有人感到奇怪就去問原因。
龐統回答,世道混亂,正義之人逐漸變少了,這樣的風氣如果興盛絕不是好的現象。亂世需要有識之士出面做事。于是龐統就想要借高度評價別人來宣揚好的風氣,樹立好的榜樣,如果不這樣做,世道會更加混亂。
而十個人中如果有五個人因為自己的舉動而有改善,勉勵世人的道理也不算無效了。 由此可以看出,龐統對天下之事有獨到的看法,更是愿意盡已所能矯正世間的不良風氣。
龐統剛在劉備手下做事的時候,只被給了一個小小縣令之職。龐統在為官期間不理縣務,于是被免了官。這時有人告訴劉備,龐統的才能不是小小縣令的官職就能展現的,就連諸葛亮也告訴劉備龐統可用,于是劉備十分重視。
經過與龐統的交談后劉備對他十分器重,后來龐統與諸葛亮一同拜為軍師中郎將。 事實上,龐統后來也確實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非百里之才」。
建安十六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準備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卻私下向劉備獻計,勸劉備借此機會謀求益州。劉備對此十分猶豫,不能決斷。
這個時候,是龐統進言,助劉備下定決心謀求益州。
龐統認為劉備所在的荊州荒蕪殘敗,并且人口不多,加上北有曹魏,東有東吳,實在是沒有什麼遠大發展的可能。 而益州不同,益州物產豐饒、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如果能把益州作為據點,必將大有可為。劉備還是猶豫,認為自己不該失信于天下,龐統又勸到,凡事不能墨守成規,隨機應變才是硬道理。一旦失去攻占益州的先機,才是真正沒了退路。于是劉備下定決心,帶領龐統進入益州。
當時劉璋和劉備二人相會,龐統就勸劉備在宴席中挾持劉璋求得先機,但劉備卻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為由拒絕,至此,劉備失去奪取益州的最佳時機。
建安十七年,龐統再次向劉備獻上上中下三條妙計,奪取益州。龐統認為如果此時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劉備思考之后認為中計可行,于是劉備依計而行,一路勢如破竹,十分順利,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
于是劉備十分高興,大會將士、舉辦宴會,飲酒作樂。興致高時,劉備對龐統說, 「今日之會,可為樂乎?」,但是龐統卻說, 「伐人之國而以為樂,非仁者之兵也。」
意思就是,把討伐別國當作快樂,不是仁者之兵。于是劉備大怒,認為武王伐紂懲治暴虐,前歌后舞,難道武王的軍隊不算仁義之師?劉備讓龐統離席。于是,龐統起身退出宴席。但是劉備馬上就后悔了,于是龐統又回到宴席,二人交談后和好。
建安十九年,劉備包圍雒城,龐統率眾攻城,不幸倒在流矢之下。年僅三十六歲。葬于落鳳坡。劉備大為悲痛。
前文提到龐統讓劉備在與劉璋相會時趁機挾持劉璋,奪取益州,劉備因有顧慮拒絕了龐統的提議,后來劉備用上中下三計中的中計大獲全勝,大擺宴席,卻對龐統的話覺得不滿,龐統就看清了劉備的真面目。 劉備是要「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這不假,但劉備也的確有稱王稱霸的野心。俗話說得好,伴君如伴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于是龐統的離席其實也給魏延提了醒,只不過可惜的是,魏延沒有領會其中的道理。 魏延作為武將,素來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走后魏延軍中作亂,最后被除掉。不得不說,也是造化弄人。
其實劉備在赤壁之戰之前沒有什麼大的勢力,赤壁之戰中與東吳聯手對抗曹操,才算是安定下來。劉備之前除了自己可以一提的皇室血脈外其實沒有非常強大的助力。
劉備想要興復漢室,一統天下,這也無可指摘,但是在口號中夾雜了多少稱王稱霸的野心就難說了。所以龐統才會在宴席上體會到些微變化, 其實龐統在宴席上受到的待遇也是給魏延提了醒,只不過可惜的是,魏延沒有明白其中深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