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告示,把大马医疗体系的窘境摊在阳光下。
近期有网友在社交平台Threads分享了一张来自双溪毛糯医院(Sungai Buloh Hospital)骨科诊所柜台的告示图片,瞬间在网上炸开!
根据星洲日报报道,该告示上显示6月30日该骨科诊所只有4名医生当值,中间则有放大的字体写着“病患人数:300人”
当日病患人数高达300人,但当值医生却只有4位
简单算一算,每位医生平均要看75个病人,就算每位病人看诊时间只有15分钟,医生也要连续工作超过19小时,才可能完成啊~
这张告示也提前“打预防针”,说明因人手严重不足,病人必须耐心等待,同时诊所也会尽量安排轮班以提供更高效服务。
不过,网友不买账,纷纷留言表达愤怒与无奈。“根本不可能看完300个病人!想劝对方保持耐心,但真的太离谱了”、“这样看个医生得到晚上7点、9点吧?”
一名自称曾在政府医院任职的医生留言表示,他在急诊部门每天要应对100到120名病人,工作劳心劳神,早已是极限负荷。
除了心疼医生,也有人质疑政府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是否已经亮红灯。
面对这场信任危机,单纯要求患者 “保持耐心” 显然难以平息民愤。政府部门亟需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短期来看,需通过临时调配支援、优化接诊流程等方式缓解燃眉之急;长期而言,则应加大医疗领域的财政投入,完善人才培养与 retention 机制,平衡区域医疗资源分布。毕竟,当 “300 名患者对阵 4 名医生” 的荒诞场景成为常态,损害的不仅是民众的健康权益,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共服务体系的信任根基。
这场由一张告示引发的舆论风波,或许正是推动医疗改革的契机。唯有正视问题根源,采取果断措施打破 “患者积压 — 医生过劳 — 服务缩水” 的恶性循环,才能让马来西亚的公共医疗系统重拾民众的信任,真正实现 “让每个患者得到合理诊疗” 的基本承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