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州卫生局取缔违规吸烟不手软,在上周四及周五接连两天展开“保护肺部行动”(Ops Selamat PaPa)执法行动,共开出106张罚单,涉及罚款总额达2万6300令吉。
柔州卫生局局长莫达指出,在上述行动中,有61张罚单是针对在禁烟区吸烟的违规者,其中39宗是在餐饮场所吸烟,另有一宗是未成年吸烟案件。
他昨日发文告披露,行动中另有44张罚单针对场所业主未履行禁烟责任,其中包括39宗未张贴禁烟标志、3宗提供吸烟设施,以及两宗未阻止顾客在店内吸烟。
“此次行动以工厂及零售业为重点,旨在加强对《2024年公共卫生烟草产品管制法令》(852号法令)的执法。”
他指出,当局严厉取缔涉及852号法令下的重犯行为,包括广告、促销与赞助烟草产品,售卖或展示不合规产品,将烟草产品作为赠品,向未成年人售烟,以及违规定价或标签销售烟草产品等。
“根据条例,若公司组织被判罪,首次违规可被罚款2万至10万令吉,或监禁不超过2年,或两者兼施;重犯者则面对5万至30万令吉罚款,或监禁不超过3年,或两者兼施。”
此次行动将工厂和零售业列为重点检查对象,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在柔佛州的制造业聚集区,不少工厂车间曾是吸烟重灾区,尼古丁与机械油污混杂的空气,长期威胁着工人健康。而零售业场所作为人流密集区,烟草烟雾的扩散更易造成群体性健康风险。
执法人员在一家电子产品工厂检查时发现,角落的工具房被改造成 “吸烟角”,墙上满是烟烫痕迹,通风系统积着厚厚的焦油。“我们多次提醒,但管理层总以‘工人压力大需要放松’为由搪塞。” 带队执法的陈警官表示,最终该工厂因提供吸烟设施被处以 5 万令吉罚款。类似案例在两天的行动中屡见不鲜,折射出部分经营者对公共健康责任的漠视。
对于这场 “扫烟” 风暴,公众反响热烈。在新山一家连锁餐厅,刚经历检查的店长阿兹莎坦言:“起初担心严格控烟会影响生意,但实施后发现,不吸烟的顾客明显增多,整体环境改善让营业额反而提升了 15%。” 这种转变印证了控烟与商业利益并非对立关系。
卫生部门透露,“保护肺部行动” 并非短期运动,而是常态化执法的缩影。
接下来将建立 “重点场所名单”,对反复违规的单位实施每月复查,并联合社区开展控烟教育讲座。莫达强调:“罚款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让‘不在公共场所吸烟’成为全民共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