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州总警长拿督沙哲里表示,警方目前正在完成有关前首相儿子涉嫌拥有毒品案的调查报告。
根据《新海峡时报》报导,他说,调查仍在进行中,而警方目前正在整理相关的文件,以便采取进一步行动。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一名前首相的儿子因在其所驾驶的豪车内,被发现藏有海洛因,在警方的巡逻活中被逮捕。
警方是在白沙罗一带展开犯罪预防行动时,发现嫌犯所驾驶的车辆,并在检查豪车后,发现少量海洛因以及一些疑似用于吸毒用品。
据了解,这名嫌犯年龄在20多岁左右,有毒品犯罪前科。
随后,雪州总警长拿督沙哲里在接受访问时证实此事,但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目前,警方正援引《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第39A(1)条文调查此案。
事实上,马来西亚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一向严厉。《1952 年危险毒品法令》中,针对毒品拥有、贩卖、吸食等行为均有明确且严苛的处罚规定,即便涉案人员身份特殊,也极少有例外情况。
此前曾有多位公众人物因涉毒被捕,最终都依法受到了制裁,这也让不少人对此次案件的公正处理抱有期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的家属,只要触犯法律,就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一位法律界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警方此次的谨慎态度,或许是为了避免调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干扰,确保案件证据链完整,从而让判决结果更具说服力。
随着案件的推进,警方何时公布完整调查报告、涉案男子是否会如实供述毒品来源、前首相及其家属是否会对此事作出回应,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有媒体分析,此次案件若能依法公正处理,将进一步彰显马来西亚司法体系的公平性,消除公众对 “特权豁免” 的疑虑;反之,若出现任何处理不当的情况,不仅会引发更大的舆论风波,还可能损害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
目前,案件仍处于调查阶段,雪州警方尚未给出明确的调查期限。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 “前首相儿子涉毒” 引发的风波,已远超普通刑事案件的范畴,成为一次对马来西亚法律公平性、社会监管力度的全面检验。公众期待着警方能尽快查清真相,依法作出处理,给社会一个负责任的交代,也让 “毒品零容忍” 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无论涉案人员身份如何,都不能成为毒品犯罪的 “保护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