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39岁的刑姓男子迈入了山东青岛某工厂的门槛,带着对于新工作的期待和希望。然而,仅仅八天的时间,这位父亲、兄弟、儿子便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的悲剧在公司“推卸责任”的回应下,变得更加令人心寒。
刑男刚刚加入冠捷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务派遣工,主要负责叠纸箱的工作。看似平凡的岗位,却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点。在短短的八天内,刑男加班了41小时——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几乎没有休息。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他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下去,期望通过辛苦劳动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
示意图
然而,身体的警钟最终没能被忽视。10月16日,刑男在工作时突然感到不适,晕倒在岗位上。当天,他请了假回宿舍休息,可是命运并没有给他机会。在午后2点半,他进入厕所后再也没有出来。直到被发现时,他已失去了生命迹象。
医院的诊断结果为“心源性猝死”。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他的家人。
他的妹妹在接受采访时泪如雨下:“我哥哥为了这个家,拼命工作。结果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她无法接受,哥哥一心想通过加班改善生活,却被如此残酷的现实击倒。
但这起悲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刑男的家属向公司求助,试图通过公司和仲介公司争取赔偿和责任认定,然而得到的回应令人愤慨——冠捷科技有限公司称,由于刑男是通过仲介公司招聘的,且签署的合同是与仲介公司而非公司本身,公司的态度是“无关”。
这样的答复让家属感到无比心寒。站在公司门口,手捧着哥哥的遗照,妹妹放声痛哭,质问公司为何如此冷漠对待。她表示,哥哥并非外来人员,实际上,他的工作和所有公司职员一样,是为了帮助公司完成任务,为公司的利润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却最终因过度加班,因身体承受不住这样的工作强度而丧命。
这一回应引发了公众的愤怒。网民纷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不满,有人指出,“劳务派遣”并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为什么公司能如此轻松地把人命当做数字,而不愿承担任何责任?“10天的工作,41小时的加班,最终换来了一条生命的消逝,难道我们要为这种人命买单吗?”
示意图
人们对于公司冷血的态度感到愤怒的同时,也对制度上的漏洞和不公感到深深的惋惜。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员工的责任和权利推给“劳务派遣公司”,认为签署的合同只是纸面上的协议,而不真正关心劳动者的福祉。随着这一事件的曝光,社会对于这种“劳务派遣”现象的讨论也愈加激烈,许多人呼吁应该加强对劳务派遣员工的保护,确保他们在工作中的权益不受侵害。
刑男的离世,不仅让他的家人失去了亲人,更让所有关心社会公正的人感到痛心与愤怒。
加班过度已经成为职场中的常态,但这种过度工作和无休止的劳动强度,是否值得为了所谓的生产力而置一个个生命于危险之中?
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社会各界要求对这类事件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管与改进。希望这起悲剧,能唤起更多人对过度劳动现象的关注,并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审视劳务派遣及工作环境的问题,给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一个更为安全、公正的环境。
然而,正如刑男的家属所说:“生命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那些无情的加班和无理的责任推卸,无法让任何人回到曾经的时光。希望这场悲剧,能够成为社会改变的一剂强心针,为更多的人点亮光明的未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