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发生了一起引人注目的事件,一名信众在捐款时不小心将自己的iPhone掉进了寺庙的功德箱(hundi),并要求归还手机,却遭到庙方的拒绝。令人意外的是,庙方并未因为失误而进行归还,而是表示手机已经成为“神的财产”,根本无权再返还。虽然信众可以备份手机里的数据,但无法带走手机本身。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都开始讨论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对信众个人物品的处理问题。
事情发生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一座寺庙,位于清奈附近的蒂鲁波鲁尔。当地信众迪纳什(Dinesh)在前往寺庙捐款时,不小心将自己的iPhone掉进了寺庙的功德箱中。功德箱是印度教寺庙内专门供信徒捐款的容器,通常用于收集捐赠物品以及现金,旨在支持寺庙的运营和宗教活动。
尽管这并非故意行为,但当迪纳什意识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并请求庙方将手机归还时,却被告知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庙方的理由非常简单——手机已经属于寺庙,按照印度相关法令,所有进入功德箱的物品,已经视为“神的财产”,不可返还。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尤其是印度教宗教和慈善捐赠部部长巴布(PK Sekar Babu)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回应。他支持庙方的做法,并解释了背后的法律依据。巴布提到,根据1975年颁布的“功德箱法令”(Hundial Rules),任何进入寺庙的供品,都会自动计入寺庙的“神祇账户”,这意味着任何无论是捐赠物品还是意外掉入的物品,都已成为神的财产。
巴布进一步解释道,按照这一法规,寺庙管理方不能将这些物品退还给信徒,因为它们属于神的所有。即便是像手机这样非传统的供品,也无法突破这一条规章。此外,巴布表示,他会与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讨论,以确保对迪纳什的情况给予合理的补偿。
事实上,迪纳什的遭遇并非首次。早在2023年5月,印度喀拉拉邦阿拉普扎市就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一名信徒在寺庙中供奉时,不小心将一条重达1.75公斤的金项链掉进了功德箱。这条金项链对这位经济拮据的信徒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损失。幸好,寺庙管理方通过监控录像确认了这一情况后,寺庙的董事会主席自掏腰包购买了一条等值的金项链补偿给该名信徒。
这一事件的处理方式给了迪纳什一些希望,尽管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物品一旦进入功德箱即无法返还,但他或许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补偿。不过,考虑到法律的严格性,寺庙的做法无疑引发了不少争议和讨论。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大量网友的讨论,许多人认为,虽然信徒的手机已经掉入功德箱,但将其视为“神的财产”并不完全合理。现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往往倾向于保护个人财产权,而宗教法则则偏向于将所有捐赠物品归属于神明或庙方。两者之间的冲突,往往让信徒在处理个人物品时感到无奈。
“如果是捐赠的东西,当然是属于庙方的财产,但如果只是无意间掉进去的物品,似乎应该归还给失主。”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写道。
另一位网友则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案例,涉及的不仅是法律,还涉及到宗教信仰的约束。在信仰面前,个人物品的权利似乎是微不足道的。”
这起事件不仅突显了宗教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影响,也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微妙关系。尽管信徒们的物品在宗教法则面前似乎失去了归属权,但这也提醒我们,在尊重宗教传统的同时,如何平衡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个人权利,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对于迪纳什来说,尽管他未能收回手机,但他是否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补偿仍未可知。无论如何,这一事件也提醒着我们,在宗教与法律的边界上,信仰与个人权利往往是需要权衡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