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霹雳州一所孤儿院门前,一位父亲红着眼睛,对三个孩子说完最后一句话。
然后,他转身离开。
而那三个孩子——5岁、7岁、9岁,站在门口,看着爸爸的背影,一直没有动。
一个爸爸的艰难决定这位父亲,名叫 黄国伟。
是一名在吉隆坡建筑工地开罗厘车的司机。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 RM2,600(约798新币)。
早餐喝咖啡、午餐吃面包、晚餐配白饭—这是他多年来最节省的生活方式。
即便如此,他仍然要拿出 RM300(约92新币) 来支付孩子们在儿童之家的生活费。
原本那家儿童之家已经好心减价,从 RM400 调到 RM300,但这位父亲依旧难以负担。
“我真的撑不下去了。”
于是,他把孩子们送往位于霹雳州怡保的 Jaz Home 孤儿院——一个不收取任何费用的地方。
那一天的告别10月13日,孤儿院的工作人员来到他家接人。那天的空气有点闷热,也有点沉重。
黄国伟多次哽咽,说不出话。
三个孩子,有的哭着,有的静静听着爸爸的叮嘱。
小儿子抱住父亲的大腿,哭喊着不肯松手。黄国伟只能蹲下来,抱着他,小声说:
“要好好读书,将来当个警察,好吗?”
但最后,这位父亲只得亲自抱着儿子,一起上车—去到孤儿院那扇门前。
新的家,新的朋友孤儿院名叫 Jaz Home,成立于2009年,目前照顾着 43名孩子,有的失去父母,有的来自贫困家庭。
孩子们到达后的那天,其他院童放学回来,纷纷围上前拍照、聊天,还送他们小礼物欢迎。笑声渐渐取代了泪水。
一个破碎家庭的背后黄国伟在2016年与越南籍前妻结婚,育有这三名孩子。
但这段婚姻在 2024年5月30日 正式结束,法院判他获得三名孩子的监护权。
他曾提到,在离婚前,前妻一度想带走儿子,甚至与亲属多次到他家骚扰。
出于安全考虑,他才将孩子暂时送到吉隆坡的一家非盈利儿童之家。
但那里的费用让他压力太大,最终才把孩子们转送到如今的 Anshun Jaz Home。
新的起点:重返校园与心理辅导孤儿院帮小男孩在当地幼儿园注册入学,两位姐姐也在等待社会福利局的推荐信,批文下来后,就能进入小学读书。
孤儿院还计划为他们申请心理辅导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阴影,重新融入生活。
“这里的孩子,我们会送他们上学,也有补习。很多毕业后上了大学,甚至读了硕士。”——孔顺勤,Jaz Home 主席那天傍晚,三个孩子趴在孤儿院的窗边,看着爸爸离开的方向。
他们不知道,那一扇门之后的人生会怎样。但至少——他们又有了一个家。有了饭菜,有了朋友,有了希望。
也许有一天,他们真的能像爸爸说的那样,考上大学、成为警察、或者——回去拥抱那个永远牵挂他们的爸爸。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