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水果 Rojak,竟然要 RM35.90?现在的美食节是不是都在抢钱?
近日,大马一名女子通过社交平台 Threads 吐槽,「第一次来美食节就被砍菜头。」
女子在芙蓉某美食节光顾水果摊,拿了两颗水蓊、半颗番石榴和一小块黄梨,结账时却被告知总共 RM35.90,当场傻眼!
「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贵吗?那是因为卖家把所有东西都称重了,包括塑料袋!」
「他们在告示牌上写着水果按克计费,结果却把所有水果都称重了。难怪卖家非要我拿辣椒酱!」
女子表示,RM35.90 的罗惹果实在太贵了,而且分量还很小。她试图取消订单,但水果已经被切好打包了。只能咬牙买单。
「份量少得可怜,这价格真的不合理。
」
贴文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有人指出美食展的食物确实价格偏高。
▼ 真的...美食展的食物没一个是便宜的...
事实上,在各类美食节、夜市中,天价食物事件时有发生。此前,台北士林夜市就多次传出水果摊以高价坑杀外籍观光客的新闻。
社交网站上曾曝光有摊商向韩国观光客售卖一袋水果,竟要价 1089 元新台币,此事同样引发众网友痛批 “太夸张”。
美食节作为汇聚各地特色美食、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本应是消费者享受美食、感受地域特色的好去处。然而,部分商家这种 “宰客” 行为,不仅破坏了美食节的口碑和形象,也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消费者对美食节望而却步,影响美食节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一方面,美食节摊位通常具有一定的临时性,部分商家缺乏长期经营的意识,企图在短时间内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忽视了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相关监管部门在美食节期间,可能因摊位众多、人员流动大等因素,难以对每个摊位的物价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导致部分不良商家有机可乘。
为了避免美食节沦为 “宰客节”,还消费者一个公平、合理的消费环境,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美食节摊位物价的监管力度,制定明确的价格规范和惩罚机制,对违规商家予以严惩。同时,美食节主办方也应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对商家的审核和管理,督促商家诚信经营。只有这样,美食节才能真正回归其本质,成为消费者喜爱、信赖的美食盛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