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涴君(23岁),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客服人员,但却因沉迷于夜店的纸醉金迷,走上了一条令人心惊的借贷之路。为了维持自己在夜店的高消费,她在短短一个月内向9组大耳窿借贷5800令吉。然而,真正到手的钱却少得可怜,仅仅只有1400令吉。这个数字与她实际借贷金额的巨大差距,背后是大耳窿们高额手续费的黑幕。
最初,陈涴君也并未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深渊。她坦言,当收到大耳窿们通过手机发来的贷款宣传信息时,自己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觉得这是一条快速获取资金的途径。可随着债务的不断累积,她陷入了无力偿还的困境。向9组不同的大耳窿借贷,不仅没能解决她的问题,反而让她的生活逐渐失控。
在无助中,陈涴君选择了向家人求助。她的家人最终帮她还清了1万6500令吉的债务,解除了8组大耳窿的威胁。然而,最后一组大耳窿却不肯放过她。
尽管她只借贷了400令吉,实际到手仅200令吉,但对方却要求她偿还1600令吉。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协商未果后,大耳窿们通过她从未提供过的私人信息,开始威胁她的家人和朋友。
而与陈涴君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44岁的许晋宏。他仅仅为了周转,向大耳窿借贷了2000令吉,扣除手续费后只拿到1400令吉。按时还清了债务的他,却依然被大耳窿纠缠不休。他们甚至强行向他的银行账户转入新的款项,企图逼迫他再次借贷。面对这种无赖行径,许晋宏毅然拒绝,并立即将钱退还,同时向警方报案。
然而,最令人揪心的是70岁的甘先生,他的儿子甘炳发因婚姻破裂,情绪崩溃,沦为大耳窿的长期借贷者。甘先生多年来一直默默替儿子偿还债务,已经倾尽家财。然而,大耳窿的胃口却从未满足。甘炳发欠下的最后一笔500新币的债务,迅速累计至2000新币。当甘先生无力继续偿还时,大耳窿竟然直接派人上门,抛掷汽油弹、贴满追债海报,威胁家人的安全。
这些大耳窿不仅借钱时收取高额手续费,追债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即使还清债务,借款人依然无法逃脱他们的魔掌,甚至连家人也不能幸免。70岁的甘先生无奈地表示,尽管已经向警方报案,但家人的安全依然令他忧心忡忡。
而在另一桩令人发指的案件中,71岁的批发公司老板林贵潮也成为了大耳窿的受害者。他因资金周转问题,通过脸书广告向大耳窿借贷1万令吉,但在支付了400令吉手续费后,却一分钱也没能拿到。对方不仅反复索要更多的费用,还威胁若不支付违约金,将派人上门追债。
这些真实的故事揭示了大耳窿所用的手段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债务纠纷。他们不仅剥削借款人的经济利益,还利用心理威胁、暴力手段,甚至公开个人隐私,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安全。
马华公共服务及投诉部主任拿督张天赐在协助受害者时严厉谴责大耳窿的恶行,称如今这些非法借贷机构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他更透露,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开始参与大耳窿的运营,助纣为虐,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问题。
面对这些大耳窿的暴行,受害者们虽然已经做出反抗,但他们的未来仍充满了未知和恐惧。张天赐表示,若大耳窿真的将任何一个受害者告上法庭,他将安排法律援助,帮助这些无辜的受害者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社会如何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