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莲好不好卖,主要取决于地点、季节、品种,还有目标顾客等一些因素。近期,就有一名大马榴莲商家在 facebook 大吐苦水称现在卖榴莲卖到累,还亏了 RM5000 成本拿不回...
原文如下:
今天卖榴莲,还有成本 5000 多拿不回,做到都累,亏大本!!睡觉又没得睡!!价钱市场丢到,每个丢价格!!成本 25,卖 25,榴莲坏了还要自己赔,这些园主收购商都没有赔…榴莲里面看不到的,有些顾客,榴莲湿一点也要赔,太干又要赔!又不得罪顾客,她妈的,成本拿不回了,还要亏钱,还要减价,有苦真的自己吞!麻烦收购商要赚钱打果打好来一点啦,会赚钱不会打果的咩!我呸
随后,女子发视频称解释为何跟大家说卖榴莲她会亏钱。她以一颗 101A 榴莲为例,当天拍卖价是RM28,但最后只能以 RM25 脱手,有时甚至低至 RM20 也必须「照丢」。她称这并不是贱卖,而是市场行情现实残酷。
接着,该女子公开成本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他们真的是亏着卖的。
榴莲的实际成本是这样的:名种 A 果当天进价:RM20/公斤榴莲会失水:1 天减少 10-20% 重量,算最低 10%,等于 RM2 损失员工成本平均:算到来等于 1 公斤要加 RM3运输、油费:约 RM1 /公斤总成本:RM25 /公斤
她继续表示,市场价格恰好也只有 RM25,这代表商家只要遇上一颗品质不佳的榴莲、或者没能当天卖完,就立刻亏本。此外,榴莲是极其依赖当天卖完的鲜货。卖不到就必须处理、甚至报废,因为隔夜就失去新鲜度,顾客也不会买。
很多人没真正做过榴莲,不了解我们面对的压力。同行才会知道,现在的行情根本不像 10 年前那样好做。
除非,她说唯一可以赚的,是用 A 果当 B 果卖,但他们拿的是货真价实的 A 果,不可能乱来。行情就摆在那,同行也在丢价竞争,只能拼保本。在这个看似「黄金果」的行业背后,其实是血本无归的风险和成本堆叠的现实。
这名商家坦言,如今只能「努力保住成本」,想要赚大钱已经变成遥不可及的梦。
对此,你们怎么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