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潮阳县贵屿镇的小男孩,在8岁时被父亲带到马来西亚生活。课余时间,他总是到父亲的渔行帮忙,学着挑虾、剥虾,从这些简单的日常劳动中逐渐积累了经验,最终成立了自己的工厂和养殖场。经过不懈努力,他不仅将业务拓展到欧洲、中东和亚洲市场,今年还将公司推向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目标是成为国内首家一体化海产供应链供应商,并努力朝着3亿令吉的营业额迈进。
这个凭借“一步一脚印”信念取得成功的企业家,就是新万发海产工业有限公司(SBH Marine)的创办人──陈武南!
尽管新万发海产的根基与发展都在霹雳瓜拉古楼,但由于97%的产品都是出口业务,所以马来西亚本地消费者很少能在零售市场上见到这个品牌的产品。事实上,新万发的规模相当庞大,养殖场年产量达到900吨,而工厂的年生产量为4800吨
。2023年公司的总营业额接近2亿令吉,其中93.83%来自海外出口,只有6.17%来自本地市场。
韩国是该公司最大的出口市场,占其营业额的21.69%,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20.65%)、台湾(16.96%)和土耳其(15.85%),其他主要市场还包括欧盟和中东国家。自今年4月8日正式上市后,新万发计划将通过集资扩展养殖场规模,目标是在2027年实现3亿令吉的营业额。
陈武南在60年代成长于一个小渔村,渔业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一部分。正是凭借对渔业的兴趣与能力,他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渔业王国。谈及为何选择从事渔业,他轻描淡写地说道:“虽然很辛苦,但哪一行不辛苦呢?在渔村里,每户人家几乎都从事渔业。由于从小跟着父亲接触渔业,我对这个行业充满了兴趣,而且父亲教我的事情我都能做好,因此我自然选择继续在这一行发展下去。”
他回忆道,自己1953年出生,父亲在他8岁前已来到马来西亚打拼,从事渔业,并拥有自己的渔行和渔船,合作的渔船也有20多艘。
他们收购渔获后再批发给马来西亚各大城市,如吉隆坡、槟城和怡保。1960年,父亲将全家人接到马来西亚定居,全家人住在瓜拉古楼的一个小渔村。
陈武南中学毕业后,正式加入家族生意,协助父亲经营新万发海产供应商。那时公司主要是收购海产,供应给当地的加工厂进行加工后再出口国外。随着父亲逐渐放手,他不仅掌握了整条生产和供应链的操作,还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和管理经验。到了二十多岁时,他接手了父亲的生意,并开始着手扩展业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