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大马女子携带充电宝搭飞机前往中国时,被海关没收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名女子困惑地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自己曾多次出国都没有问题,但此次却在中国遭遇此“难题”。她一边愤愤不平,一边也想搞清楚原因,为什么中国的安检如此严格?这一事件迅速吸引了大批网友的关注,有人支持中国民航规定严格,也有人表示疑惑:是不是“充电宝”上飞机的规定过于繁琐?
示意图/Canva
事实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对于携带充电宝的规定相当严格,并且有明确的规格要求。充电宝的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时,游客可以随身携带,不需要提前报备或经过航空公司批准;如果充电宝的额定能量在101Wh到160Wh之间,则需获得航空公司批准,并且每位乘客最多只能携带两个。如果携带超过160Wh的充电宝,规定就非常明确:禁止带上飞机!
该女子的充电宝额定能量竟高达750Wh,显然远超规定,这才被安检人员无情地要求丢弃。
示意图/Canva
对于这一情况,不少网友表示“理解万岁”。安检人员的严格执法,无疑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一环。毕竟,充电宝一旦出现问题,比如短路或过热,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非常大。这也是为什么民航局对其有如此明确的限制。在许多发达国家,类似规定也已经成为航空安检的“标配”,严谨的规定是为了避免飞行途中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不仅如此,该女子遇到的“充电宝被没收”事件并非中国特例。在台湾也同样对充电宝有容量、外观限制。以华航、长荣、星宇为例,行动电源小于100Wh或2g锂容量且数量小于20个,不必经过航空公司同意;行动电源为101-160Wh或2g-8g锂容量,每人最多只能携带2个,且须接受检查;若行动电源超过160Wh或大于8g锂容量,则禁止携带。
示意图/Canva
透过该事件,有经验的旅客纷纷提醒:在计划出国之前,仔细检查自己携带的充电宝是否符合各地的航空规定,确保产品上有清晰标示的规格和数值。如果充电宝超出标准或标示不清楚,都可能遭遇类似情况。这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通关,更涉及个人物品的安全性和财产损失,稍有不慎,可能就得面临物品被无情丢弃的窘境。
许多网友在看到该事件后,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认为该女子对于充电宝的规格没有留意,责任在个人;而也有网友呼吁民航局能多做宣传,尤其在出境游客较多的航班上,进一步提醒旅客相关规定。
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戏称:“买充电宝的时候,先别急着看价格,先看看容量,别图省事儿买个大容量,最后反倒进不去飞机!”
这一事件无疑为所有常常飞行的乘客敲响了警钟:国际旅行中,每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规定不尽相同,特别是涉及电池、充电宝等电子产品的规格限制。希望大家都能从这名大马女子的经历中得到提醒,做好行前准备,免得因为一个小小的电器而影响旅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