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守法,难道错了吗?”一名华裔残疾电召车司机因拒绝接载超出人数限制的乘客,结果不仅遭到对方恶言相向,还被大力摔车门泄愤,最终账号更被平台暂时冻结,让他身心俱疲、百般委屈,这起事件发生在本月5日晚上7时46分,地是吉隆坡文良港中央商门口。
电召车司机阿亮在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当时接到订单后,看到上车的是一对夫妻加3名孩子,属于明显超载情况。
“我立即说明无法接载,对方男子常场变脸,副驾座下车。接着女子还想加钱让我通融,我坚持不违例,他们就发飙大震,还大力关门走人。
阿亮说,他随后把行车记录仪片段上传社交媒体,不是为了公审乘客,而是想让公众了解司机依法行事的无奈处境。
“我是遵守平台与交通法令,难道就该被辱駡?
更让他心寒的是,事发后其电召车平台账号竟被暂时冻结24小时,让他暂时无法营运。
‘我一向来都是五星司机,评价都很好,现在却因为坚持不超载被处罚,真的很失望。面对部分网民的批评声浪,质疑他为何不上事前先问乘客人数,阿亮也作出回“我是残障人士,只能用一只手开车,根本不可能一边开车一边打字问清楚。
事件发酵后,那家人的其他亲属主动联系阿亮道歉,双方达成和解。但平台始终沉默的态度,像一根刺扎在公众心头。这种沉默背后,是无数类似困境的缩影:当规则执行者遭遇不理解时,谁来为他们的坚守撑腰?当平台的处罚机制与法规精神相悖时,公平正义该如何安放?
阿亮的故事戳中了社会的痛点。我们总在呼吁遵守规则,却鲜少关注遵守规则者的处境。他们可能是拒绝超载的司机,是坚持验票的乘务员,是不肯通融的窗口职员。当他们因为 “不懂变通” 被指责、被处罚时,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在悄悄受伤。
那位摔车门的父亲或许没想过,他的愤怒传递给孩子的,是对规则的轻视;平台的草率冻结,寒的是所有守规司机的心。而阿亮们的坚持,恰恰是在为这个社会筑牢底线。正如一位网友在评论区所说:“今天我们不为阿亮说话,明天当我们需要规则保护时,可能连发声的人都没有了。”
夕阳下,阿亮的车停在路边,车窗倒映着来往的车流。他不知道平台何时会给出解释,但他说:“下次再遇到超载,我还是会拒绝。”
这句话里,藏着一个普通人对规则最朴素的敬畏,也藏着一个社会最需要的勇气。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