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将成为马中建交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我国今日正式迎来新一对来自中国的大熊猫“白峰”与“星怡”,这对“友谊使者”的到来,象征着马来西亚与中国之间深厚的友好关系与持续合作。

目前这对大熊猫已经从中国出发,准备前来吉隆坡。
新一对大熊猫预计今日抵达吉隆坡,它们的到来也意味着它们将正式接替“福娃”和“凤仪”的外交使命,继续在促进两国民间交流、熊猫保育保护合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两国正式进入“熊猫外交2.0”与“熊猫保育2.0”阶段,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国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旅马大熊猫“白峰”改名为“星辰”,父亲是熊猫“泰山”,而“泰山”的父亲是“添添”;“添添”与“妃妃”是亲兄妹;而“凤仪”的母亲正是“妃妃”。
“泰山”和“凤仪”是表兄妹关系,所以对“泰山”的孩子“白峰”来说,“凤仪”是爸爸的表妹。
如果用人类的亲属关系来理解的话,因为“添添”和“妃妃”是亲兄妹,“泰山“和“凤仪”是表兄妹,为此“泰山”的儿子“白峰”就把“凤仪”叫做“姑姑”。
另外,“白峰”的妈妈是“小白兔”,“小白兔”的父亲是“武岗”,至于“武岗”则是 “凤仪”的父亲,所以“凤仪”与“小白兔”是“同父姐妹”关系,为此“凤仪”也是“白峰”的姨姨。

至于雌性熊猫“星怡”改名为晓月,她的母亲是“淑琴”,“淑琴”的父亲是“芦芦”,而“芦芦”也是福娃的父亲,所以“星怡”是福娃的侄女,因为“星怡”的母亲“淑琴”,和“福娃”是同父兄妹。
从“白峰”和“星怡”的选择可以看出,它们的遴选并非偶然,而是兼顾科学保育与家族血脉的安排,透过姑姑、姨姨、侄女等特殊血缘关系,不仅保持了大熊猫的遗传健康,也让保育故事更具教育意义与文化象征。
这样的安排,使大熊猫在马来西亚和中国之间的熊猫保育故事得以代代相传,延续着“福娃”和“凤仪”留下的亲情与使命。
此次熊猫抵达,不仅是象征性的外交举措,更是两国领导人合作路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文化与生态交流,马中两国的合作正在从宏观战略规划逐步转化为实景成果,为双方未来的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熊猫作为马中友谊的“使者”,其到来必将吸引民众关注,提升两国人民间的理解与互动,同时彰显两国在文化、环保及科研等领域的持续合作潜力。
回顾马中历史的“熊猫外交”,第一对旅马大熊猫“福娃”和“凤仪” 是在2014年5月21日抵达我国,那时“福娃”和“凤仪” 是马中建交40周年的友谊象征。
2014年6月25日,时任首相拿督斯里纳吉亲自宣布,熊猫“凤仪”及“福娃”的新名字分别为“靓靓”和“兴兴”。
2024年6月20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阐明,双方确认,为纪念中马建交50周年,并加强在有关领域的科研合作,中马将开展新一轮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
2025年4月16日,双方签署了新的国际大熊猫保育合作计划新协议,这将使大马在10年内,接收一对新的大熊猫。
2025年5月18日,“福娃”和“凤仪” 完成熊猫外交的任务后,返回中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